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美「物外」當代藝術展:探討物與自己、物與空間的關係

央美「物外」當代藝術展:探討物與自己、物與空間的關係

3月16日,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主辦的「CAI青年藝術家實驗室」第二回展「物外」在北京開幕,接續2017年CIA系列第一屆聚焦的「自我認知」,本次展覽以「萬物」為主題,發掘尋常之物的不尋常一面,共展出三位青年藝術家的近作五十餘件,他們從不同的關注點和表現語言進入對「物」特別是「日常之物」產生的精神關切中。

展覽現場

在 「物」的大主題下,藝術家們通過對抽象或具體之「物」的觸摸,轉換視角,將日常經驗轉換,探討物與自己、物與物,乃至物與空間和世界的更為寬泛的關係。其中,米傑以一種平凡的視角,發掘日常之物非日常的氣息,從中感受到某種雋永或哀傷。孫一鈿通過對於所見的、留在印象中的物的或誇大或凝練的再現,探討物給人的某種威懾感和隱藏在物外的意味;鄢來超則從材料的物質性出發,在意識與視覺空間之間尋找一種聯繫。

孫一鈿,201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油畫系研究生,她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各類藝術展。孫一鈿的作品常常穿有一件可愛、夢幻的外衣,看起來似乎溫順而無害,但是有時卻是一种放大的、噴薄的慾望和威懾感。

孫一鈿,《花的沼澤》,12x12cm, 綜合材料, 2016

她的作品也關乎她在義烏的一次經歷:「來到義烏國際生產資料市場。我簡直又掉進了我的另一個夢之地。這裡五光十色,目不暇接。在這裡容不得你思考,買塑料花,一整條道都是種類各異的塑料花,每個店面的四個各種彩色珠子,亮片,小時候髮夾上的貼片,貼手機上的水鑽,聖誕樹上掛的,婚慶公司里擺的,我已經想像不到這裡還能不賣什麼。他們廉價地不名一文,所有的店鋪都被他們所售的商品擠得喘不過氣兒,他們被不停的複製複製複製,買賣買賣買賣,井噴式的生產,不顧一切地盈利。」

藝術家鄢來超此次的參展作品為《意識流》和《空間時間》。鄢來超2015年研究生畢業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國立美院新視覺語言表達繪畫專業 ,現居義大利自由創作,他的作品參加過諸多藝術展,如其作品《對峙》《哪裡,那裡》參加義大利米蘭設計周東方主題展覽區;作品《錯位》第十屆佛羅倫薩國際藝術雙年展 ,2018年2月,他的作品 《心理時間》、《空間時間》 參加WA.RT總體藝術展。

鄢來超,《意識流》,丙烯 綜合材料,40x70cm ,2018

《心理時間》《空間時間》系列作品是鄢來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後所作的嘗試,受到義大利本土極簡主義、空間主義、貧窮藝術的藝術觀的影響,他將幾年前「用時間堆積空間」的物性實驗重拾,他談到:「我對歐洲當代藝術很嚮往,在一種自由和偏執的狀態中,我每天會花7-9小時的時間拿著一支筆在紙上不停地點,看著每一個點的從生髮,到相互成長,再到蔓延形成一些走向和符號,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愉悅。後來又把整桶的顏料倒在畫布上,想畫出9999個圓來,我也確實這樣數了下去,不停的圈來圈去,越畫越開心,也越畫越狂妄起來。後來因為畫太厚,花了一個多月才幹,這幅畫因為搬家幾次被弄丟了,一直到現在還是會有種失落感。」

鄢來超說他認同藝術家封塔納(Lucio Fontana)說的:我不是在畫畫,而是打開空間,為藝術開創一個新的維度,使藝術具備宇宙性,讓它不斷伸展到無窮,超越平淡的圖像表面。「我也是力求讓作品的空間和顏色都有它自身的伸展性,我甚至寄託於這些盒子可以裝進一些意識流的東西。」鄢來超說。

米傑的近作從過去的敘事性表達中逐漸抽離出來,人物在畫面中隱退或消失,隨處可見的日常物什成為主角,這批斷續的繪畫是他瑣碎生活的映射,展現出一種碎片化的焦慮與分割狀態。

米傑,《末班車》, 紙本丙烯 ,38×45cm,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韓總統特使徐薰會晤日外務大臣河野太郎,13日將會見安倍
海航4000萬港元賣掉香港辦公室,買下14年升值超過4倍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