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你我的需要,我看見了,你看見了嗎?

這是你我的需要,我看見了,你看見了嗎?

我期待公平公義,和諧美好的社會,也期待有價值,有意義,又健康幸福的人生。你的期待是什麼呢?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並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人數至少100萬人,而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已經高達一億人,其中,超過95%的抑鬱症病人,病情未得到診斷和發現,當然更沒有治療。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普通人的36倍,作為全球第四大疾病,抑鬱症如今讓全球3.4億人飽受痛苦,這一數字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並開始出現患者低齡化的現象,特別是在大學校園裡屢有發生。

在我個人看來,至少對於中國的統計數據是遠遠地低於實際數據。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知病而不敢認病。我們的醫學知識,讓我們有病而不能知病。

另根據科多大數據的專家表示:大量數據表明抑鬱症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

誘發抑鬱症的環境因素,一般是一些造成負面情緒的打擊。最常見的打擊,包括親人死亡,自己或家人生病,失業(如果是學生,那就是失學,成績出問題),感情上的問題如夫妻婚姻矛盾,失戀,或與別人發生矛盾衝突,意外受傷等。其它環境的變化或壓力,如搬家、變換職業、進大學、缺乏支持、性情孤單,或自己個性造成的孤僻,容易跟別人發生矛盾,或壞習慣如酗酒、吸毒、賭博,都可能誘發抑鬱症。

中國人患抑鬱症者通常表現為軀體化癥狀,軀體化癥狀是指在臨床表現出與身體某些疾病相似的病症,卻未能確診或發現任何身體疾病。不少人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在醫院做各種檢查和測試,試圖找到藥物或其它方法,以治療諸如頭痛,頭暈,頭昏腦脹,眼花,耳鳴,胸悶,心痛,呼吸困難,氣喘,心跳加速而心慌,胃脹,胃痛,怕冷,冒冷汗,發抖,記憶喪失,健忘,精神無法集中,渾身無力等臨床癥狀。當醫生檢查不出身體的任何疾病可以解釋這些癥狀的時候,一般中國人仍然不肯接受這些癥狀其實是焦慮或抑鬱造成的,而拒絕接受精神科的治療。當然也有些醫生會把這些癥狀視為「神經衰弱」或「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來進行治療。有些父母不允許患抑鬱症的兒女接受精神科的治療,怕傳出去被人知道後讓家人蒙羞。另一種情況是,當病人去看精神科醫生的時候,醫生卻根本不願多看他一眼,剛聽病人講兩分鐘就開處方,然後讓他離開。這種所謂治療,哪能有效?而且長久以來,大腦神經科學,基因學,以及精神科學,在中國的專業人士中,是乏人問津的。目前在國外很難找到一個會說漢語的精神科醫生。雖然國外有不少華人醫生,可是他們當中很少有人願意選擇精神科這門專業。

中國人患抑鬱症,至少60%的人抱怨的不是情緒低落,而是軀體化的癥狀。用抗抑鬱藥物治療這些癥狀,通常效果非常好。

一般初期的抑鬱症患者,大概90%以上的患者,只需要關愛,聆聽,鼓勵,實際的幫助,就能夠及時的康復。嚴重的抑鬱症患者也能夠被周圍的良好環境所醫治。大概只有5%的抑鬱、焦慮、強迫、躁狂、懷疑、幻聽等癥狀,是需要精神科的專業治療,特別是藥物治療。

抑鬱症一般是陣發的(Episodic)。每一次輕的發病,為期一般不超過六個月。嚴重者陣發時間可能比較長。也有少數抑鬱症的癥狀是長期不斷的。抑鬱症第一次發作後,在一兩年之內複發的可能性大概是1/3。第二次發作以後,複發的幾率會增加到50%。我個人的估計,無論複發多少次,可能大部分的抑鬱症病人過了六十歲都會慢慢好起來,除非環境壓力誘因一直持續不斷。很多病人都畏懼終身服藥,其實從治療數據來看,一般抑鬱症病人服藥的期限可能在三到五年左右,

抑鬱症治療的效果一般很好,除非病人兼有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或其它個性行為的問題。據我個人經驗分析,中國人使用第一線抗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成功率在80%以上。

以上抑鬱症相關資料均摘自徐理強教授的《走出抑鬱的幽谷》

也有專家曾指出,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都是非常認真負責的人,是非黑即白的人,是各行各業的精英骨幹。

而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行為卻在無形中將這些人吞吃了,當這些人被吞吃的越來越多的時候,一些不必要的悲劇和損失就會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文化也會因此越來越失衡,甚至是歪斜。

相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治療,抑鬱症的治療效果還是相對好很多的。抑鬱症既已知道產生原因,又已知道治療(藥物與環境配合治療)和阻止(環境)的方法。而邊緣性人格障礙既沒有確定產生原因,又沒有找到阻止方法,更沒有任何相關的藥物治療,只有環境治療。

而這個環境治療在我這裡卻是不切實際的...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一種介於病與非病之間的疾病,通俗來講,是一種看起來像是沒病,然而實質上卻是有病的疾病。它是介於神經症和精神病之間的心理障礙,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心理障礙,可以說是一種最難治療的心理障礙。也是往往在臨床工作中被誤診為抑鬱症的一種疾病。

它產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遺傳學

一些研究雙胞胎和家庭的學者認為人格障礙會遺傳

· 環境因素

很多患有邊緣性型人格障礙的人都有一個童年被虐待的經歷,被忽略或者強行離開照料或者愛護自己的親人。童年遭受到情緒極不穩定的父母的影響,導致人格的部分分裂,無法將好與壞兩極融合,無法對世界產生統一和綜合的觀念。從而,對於世界缺少安全感,形成絕對好和絕對壞的期待,而這兩者都不是現實的,只好在這兩極震蕩——形成一種極其不穩定的人格。

· 心理社會因素

1、童年虐待。很多患有這種障礙的人都表明在童年時期受到過性或身體虐待。

2、 忽視。一些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患在童年時期嚴重缺乏關愛,被忽略甚至被遺棄。

3、多數病人的童年與家人分離,被忽視,雙親有衝動和憂鬱的特質

4、幼年時就被迫擔起成人的角色或角色替換

5、人格成熟的過程受到阻撓,與父母分離並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受到破壞

高育仁認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五大罹患可能因素為:

1、0至3 歲的嬰幼兒的照顧品質

2、3至12 孤單的童年經驗

3、童年的分離創傷經驗

4、家庭的不良氣氛

5、父或母為邊緣人格者;如果一個直系的家庭成員-母親,父親或兄弟姐妹- 有這種疾病的話,那麼你處於更高的風險中。

· 腦病理學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神經影像學研究結果顯示(腦)結構功能不良。MRI研究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海馬體和杏仁核容積減低,或者僅杏仁核容積減低。

邊緣型人格障礙有4個方面的特徵,即「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不穩定的情緒,不穩定的自我意象和明顯的衝動性」。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突出表現是人際關係、情緒、自我意象的不穩定和行為的衝動性,持久的空虛、孤獨感及一些短暫的精神癥狀,這種所有的「不穩定表現」的「穩定不變」的模式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基本特點。

邊緣性人格障礙對於一般的社交關係,往往都會對人非常禮貌周到,工作上很出色,並且聰明,口齒伶俐,很有才華,有些人看起來還很幽默大方,在日常生活的行為舉止,看起來與常人無異。

在我這裡卻是沒有一個正真的朋友...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渴望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花很多時間精力在這上面而又難以得到,所以往往導致控制情緒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當遇到困難時,因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就會經常出現不計後果的衝動行為,情感爆發時可出現暴力攻擊、自傷、自殺行為,有衝動性的酗酒、揮霍、偷竊、藥物濫用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同樣表現衝動、缺乏目的性與計劃性,做事虎頭蛇尾,很難堅持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沒有預見可能要發生的事情。大多數患者在行為過後往往又感到非常後悔。(患者在現實生活中取得的成就低於實際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50%~70%的患者有過衝動性的自毀、自殺行為,10%以上的患者自殺成功。是一種高自殺率的疾病。突發性的暴怒、毀物、鬥毆、罵人也是常見的衝動行為。自我傷害是很常見的,並可能發生有或無自殺意圖。非自殺性自傷的理由不同於企圖自殺的理由。非自傷性傷害的理由包括表達憤怒、自我懲罰、產生正常的情感(經常的解離反應)和從情感的痛苦或困難的情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相反的,企圖自殺通常反映一個自殺後狀況會較好的念頭。自殺和非自殺性自我傷害是種感到負面情緒的反應。

邊緣型人格障礙會破壞一個人生活得很多方面。關係、工作、學習、社會活動、自我印象—所有的都會被消極影響。頻繁的失業和婚姻的破裂是很平常的。自我傷害,比如割脈或者焚燒,可導致結疤和頻繁就醫。在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群中自殺的比率在10%以上。

另外,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可能有其他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

· 其他人格障礙

· 抑鬱症

· 濫用藥物

· 焦慮症

· 飲食失調

· 躁鬱症

· 其他人格障礙

據美國一項相關數據統計,每33個女性中有一個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病患,每100個男性中有一個是此種病患,並且通常是在剛成年階段。

據相關統計數據統計,至今沒有一條能夠保證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得到康復的正確途徑。

但我知道有一條可以康復的正確途徑,那就是真愛。雖然我不相信真愛會臨到我頭上,但我還是確信真愛的存在的。

目前西方醫學界認為,絕大多數的疾病,無論是身體的,還是精神的(包括抑鬱症),都是因著基因與環境的互動而產生的。舉例來說。肺結核雖然是結核細菌造成的病(從醫學上來說,細菌是大環境的一部分),可是每個人被結核細菌感染的幾率,卻跟社會經濟環境條件與自己免疫功能有關,而免疫功能就是基因控制的。當然絕大部分的意外受傷是環境因素造成的,跟基因沒有太大直接關係。可是,如果意外受傷是因為他們急躁,冒險,那麼這些人意外受傷,也就有基因影響的行為心態的因素在內了。但基因不是決定和控制人們命運的單一因素。一個人雖然帶有某種疾病的遺傳基因,如若環境良好,他就不一定會得所攜帶的遺傳疾病。另一方面,當環境惡劣,壓力很大,如果沒有某種疾病的遺傳基因或基因的變異,也不一定不得某種疾病。

一般中國人以為西醫的治療是治標不治本。其實所有的治療都是為了減少或去除癥狀和環境誘因。如果要徹底治本的話,治療就需要改變造成病狀的基因,可事實上,造成癥狀的基因,目前一般還無法改變。一些極少數的基因療法,一般效果也不見得就很好,主要是因為我們對基因療法的認識還是初步的。既然基因不能改變,那麼我們可以減少環境的誘因嗎?從理論上來說,好的生活質量因素,如彼此關愛,公義和平,人生意義,身體健康,以及有足夠的經濟收入,都應該可以減少誘發各種疾病的環境誘因。

很多人對我說過:「我愛妳。」有的人也會說:「請妳相信,我是真的愛妳。」我卻沒有任何辦法能夠相信這些話,因為真愛是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檢驗的。我相信世間有真愛,但真愛卻從來都沒臨到我。換言之,世間有真愛,但卻不是愛我的。我沒有真正的朋友,也沒有真正可信任的人,更沒有任何可依靠的人。就連和我有血緣關係的人也不像和我有血緣關係的人…...

頻繁的失業,能力的限制,被誤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沒有政府和社會的相應保護和支持……

我想給政府寫信,我想向政府申請針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專項特殊人權待遇。我想藉此機會能夠引起政府和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廣泛關注,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措施,並同時普及基因與環境互動的醫學知識。我想讓人人都知道和諧美好的大環境能夠減少疾病的誘發率,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能夠使我們更有功效的為國家為社會創造更多更卓越的價值,能夠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的國富民強,繁榮昌盛。而這樣的大環境是需要我們的人民政府來帶領我們人民群眾一起來締造的。我相信我們的政府比我們更加期待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一個更加國富民強、健康文明、創新變革的新時代、新社會。

可是我既不知道如何寫?也不知道如何投遞?

若是你知道如何操作,麻煩你留言,謝謝你。

附:有人質疑過我的文章是否是我自己寫的,因為我的文章裡面寫作風格不穩定。我只讀到初一半學期,沒有學過什麼專業的寫作知識,更不懂什麼寫作風格,一切都是按照我的本心去寫的。我承受不了污衊,承受不了不公不義,也融入不了這個世界,更承受不了這個似明實暗的世界,我需要生存,但我卻不會只為了生存而存在。

本文同樣除了相關的醫學知識和統計數據外,其他均為我本心所寫。我不敢說心裡不怪他們,因為我不確定,因為我的心裡有難受。但我的理性知道這一切都是因我們的大環境所致,而這大環境是因我們的文化所致,我們的文化是因我們的行為所致,我們的行為是因我們的自私所致。歸根結底,所有問題的根源都來源於我們個人,若再深歸下去,一切都是起初的那顆蘋果惹的禍。

我在頻繁的被解僱中,在頻繁的不理解不認可中,在能力被頻繁的限制中,在一切惡性循環的徘徊中,在每分每秒的折磨中......讓我看上去像是活著的,又像是已死的;像是已死的,卻又像是活著的....。也許我是在給自己找活下去的理由,但是這個理由必須讓我活下去的意義和價值。也許我還存有一絲絲的不甘心,一絲絲的不舍,還有一絲絲對政府和比賽的奢望期待......

我期待公平公義,和諧美好的社會,也期待有價值,有意義,又健康幸福的人生......

願天下沒有疾病,沒有傷害,沒有貧窮,沒有眼淚...

我知道你會為我轉發,為我擴散信息。因為你知道這也是你的願望,也是你的所需......

願天下沒有疾病,沒有傷害,沒有貧窮,沒有眼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塵與無名 的精彩文章:

TAG:微塵與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