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第九話談還原演出:小野學的戲內與戲外演出

從《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第九話談還原演出:小野學的戲內與戲外演出

圖片來源:《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

《拉麵小泉》中小野學負責了許多話的分鏡工作,鑒於此番演出方面與其成名監督作品天才麻將少女系列有共通之處,簡單從幾個方面介紹小野學的演出思路。

文章主要以《拉麵小泉》第9集的演出分析為引子,在其他部分涉及小野學的地方進行關聯說明。

1.戲外演出

原作登山這一部分兩格就結束了路人對小泉吃拉麵的圍觀和獨白拉麵的反應,這一部分本身側重於側面描寫,沒有更多的演出意義。

但是動畫這裡花了非常多的卡數,一方面當然是加強側面描寫的力度。而另一方面,動畫由於通過BGM控制氛圍和情緒的方針凸顯的非常明顯,甚至直接用BGM的分割來控制情緒和事件的節點,這裡演出便利用這點從聲演出方面做了個搞笑方向的拓展。

帶男性吆喝聲的BGM在之前的集數並未使用過,這裡利用這點從BGM的輕快和鄉土性帶出了搞笑的前兆,加上表現心理的人聲體現為複數重疊有氣無力的狀態,配合慢動作的人物運動給視聽上類似鬼片的體驗,而與本身BGM氛圍的反差則是延續著搞笑的效果。之後的弦樂同樣也是和登山的累人畫面描寫相悖的,整個登山部分畫面所表現的重量和BGM的輕鬆全部反差,和漫畫中類似於「苦盡甘來」的敘事目的是相反的,這一方針達到了「累角色而不累觀眾」的效果。也就是說整個登山部分削弱了原本的演出目的而增加了額外的戲外演出,為的不過是讓觀眾看起來更輕鬆。雖然這樣並不能算是登堂大雅,不過這也可算作一趣。

同樣的第二段中,小泉提示男孩面要泡漲的地方,原作和動畫也有差別。

原作小泉的目光指向性非常明確,男孩的反應也非常明確,整個格間時間是被壓縮的。而動畫中男孩明顯存在反應過程,並且多出來了文字配合效果音的衝擊表現。這對戲本身的進程不存在影響,原作中也並不刻意去體現這一罵人雙關性,但是動畫中放大這一點之後就能給觀眾戲本身以外的演出趣味性,不同表現方式的戲外演出。

同樣第三段也有照顧觀眾的戲外演出。

圖中的地方,有一段美沙沒有聽清楚小泉點單就要同樣拉麵的戲。這一段戲本身漫畫中是沒有的因而排除漫畫要素。戲中美沙本身就東張西望,不需要這個卡車也能合理通向美沙沒聽清的結果,這裡卡車的聲音讓觀眾也沒聽清,同樣作為服務觀眾的戲外演出存在。

那麼這個所謂的「戲外演出」是否是小野學本人的想法呢?

天才麻將少女曾經有一段訪談。

「並不需要讓觀眾弄明白麻將規則,只需要用演出讓觀眾弄清楚發生了什麼大事情就好了。」

並不要求觀眾理解戲的過程,只是強調結果的衝擊性,服務觀眾的思路是一致的。

這裡拿監督本人負責的第四集分鏡作為對比。

監督這裡就在悠的心理描寫上相比漫畫加了很重的筆墨,從畫面到弦樂的控制,也就是說專註於戲內的演出,讓悠的懷疑轉向觀眾,讓觀眾也能感同身受,而不是讓觀眾「齣戲」。

當然,這裡不是說小野學本人特別喜歡戲外演出,天麻中戲內演出的場景同樣很多,同時BGM也可能並不受小野的分鏡所調控,這裡不過是小泉第9集中的出現很有趣所以拿來一提。

2.還原系分鏡與戲的擴充

這部分只討論漫改動畫。

2.1 插入構圖

部分情況下表現為切割構圖。在天麻第一季中出現頻率高,主要是表現角色反應的,小泉第二集中同樣出現。整體在動畫中出現頻率屬於偏低,因為自帶打斷效果破壞時間和構圖,所以不是那種大規模使用的手法。效果是類似分格效果的漫畫感表現。主要是能夠還原漫畫的注重結果性,而不是去單純抄分鏡。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張圖相比漫畫有通過戲的擴充來提供新的臨時笑點。戲的擴充只限於單點上,不影響整個線的流動。

當然,插入構圖本身也具備角色介紹和反應表現性質,所以即使非漫改的境界線中,小野學也同樣使用。

2.2 單張的Q.PAN和Q.T.B

Q.PAN的三張

小野學在兩部漫改天麻和小泉當中負責的分鏡回Q.PAN和Q.T.B的出鏡率非常高,同樣也是起到類似漫畫的注重結果的效果,具體和背流與畫面邊緣速度線的用法有共通之處。天麻和小泉中使用多是由於需要表現誇張的地方多,而相對而言A頻道中雖然存在但是減少了密度。

Q.T.B的三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Q.T.B的卡因為是純單張,本身的構圖就會具有Z軸縱深性或者偏斜角的地方,加深T.B的自然度。同時Q.PAN傾向於展示性而Q.T.B傾向於變化性和情緒性。

並且,小野學直接拿Q.PAN強行轉場的地方也很多,包括兩個場景間插入的閃黑和閃白也是,不去運用技巧而是單純地還原漫畫分格的感覺。

2.3 戲的擴充

這裡指的是在一段已有戲的基礎上添加格中時間。因為漫畫注重結果性,所以中間多數過程需要靠原有戲上面擴充完成以達到動畫的時長。但是這和拖時間也存在區別,也就是說戲的擴充需要大幅度考慮到戲自身的趣味性。

例如《A頻道》第一集開場就有添加小透揮棒周圍人反應的過程,這地方屬於點的戲份擴充。這裡還有增加趣味性的音效。不得不說音效在小野學的演出中也是非常頻繁的,這點在天麻系列裡面非常明顯,包括整個小泉第9集中亮點基本都有音方面的功勞。

而之前第一段提到的小泉裡面也是有戲的擴充,整個添加了一段美沙和小泉吃拉面前的戲。這是從線上面擴充戲,理論上屬於腳本負責的範疇,不過點上的趣味性可以由演出來調節,例如這裡拿毛巾的整個動作反應。

第二集插入構圖的地方同樣也是戲的擴充,角色反應來提供趣味性。

以上提及的部分主要以非敘事為前提,因為敘事的趣味性腳本左右程度較大。

2.4 分鏡與分格

在天麻的訪談中小野學自身也提到過了,具體分鏡需要考慮到時間的控制,所以在漫改中時間是主要的難點。

實際上以小泉第9集為例子,可以一探部分時間的控制方式。以第三部分為例子,實際動畫的構圖基本是把漫畫構圖進行拓寬以便於PAN和FIX的演出,整集中構圖類似然後大幅度PAN過去的地方不少,實際上很多漫改動畫也是這樣。

但是構圖的選定本身就包含了時間的選擇。在構圖選定的部分,像這裡第三段有角色台詞的基礎下由於台詞的時間是固定的,並且台詞和畫面都具有戲外演出效果(里番既視感)就沒有在這裡調時間,而是在前一段戲控制完成之後進入漫畫的構圖部分。

在構圖與分格區別的部分,小野學的時間調控中聲的控制性顯得非常重要。

所謂時間的調控即使單位時間內信息的調控。比如這裡在台詞完成之後,這裡的畫面信息處於停滯狀態,這裡加了櫻花飄過的效果音和轉場音來增加趣味性。

像第一段中,為了能提供聲音效果,相比漫畫加入了手機鬧鐘和帶聲效的料理過程。

同樣的控制手法在A頻道和天麻系列中也有很多次,特別是天麻中的沉思場景無法添加畫面信息量的時候,全部靠聲音來進行補足。小野學非常廣泛地在動畫中使用聲音,在趣味性之外提供時間和信息的控制作用。

3. 不平衡的空間

小野學在第一次展示一個地方的時候,多數情況會在數卡之後使用廣角俯拍的斜線構圖或者帶很強Z縱深的鏡頭,並且這其中大部分會伴隨小幅度的角色互動。這種鏡頭的使用除了展示空間之外,還能表明接下來這段戲所涉及的相關人物。同時,構圖的不平衡來標示戲的流向,也就是接下來會出現新的一段戲或者戲進入下一個階段。

此外斜線的不平衡導致的壓迫性在天麻中使用次數很多,在空曠場景的一角發生著儀式,而整個場景的空曠則作為對照。即使並非很大的空間,小野學同樣也會做出一些帶空間感的鏡頭,可能也是出於對戲外空間空曠的一種執著。

而其他動畫場景則是相當於一個刺激性的作用,新的空間、新的視覺刺激,帶來新的情緒。比方說上面第六張圖學戰第8集的對話部分,就並非使用常見的正反打機位開篇,而是拿出小野廣角來進行視覺衝擊。即使這部分有BGM作為基底,小野監督同樣不放過畫面。

同樣的,在《境界線上的地平線》第一集中,小野學也非常執著於表現大空間的場景,大空間也是其常用的T.B手法的基礎,整個第一集除Q.T.B的類漫畫式表現之外,常速的T.U和T.B也使用的非常頻繁。

而在於大空間的表現上面,小野學除了藉助構圖,也是常用列車、飛行器之類的大型載具的鏡頭,來加強這一空間概念。

4.開頭的選擇

小野學在一集的開頭必定是景或者物件,並且在兩卡之內進戲,同時聲演出不停,而開啟戲的進行的必定是角色的台詞。這算是小野學個人的一種的演出習慣。一卡景的調節或者地點展示為止,下一卡馬上利用戲來快速調動起情緒。

而在非一集開頭的部分,比如進入下一段戲到了新空間,小野學選擇的則是三到五卡景與人物的交替來完成場景的介紹,其中標誌物會給予特寫,由於小泉動畫中需要頻繁切換場景,所以這一點可以在其中得到印證。這樣在劇中已有情緒的情況下,除了展示作用外,確保情緒的延伸。

5.小野學儀式

儀式感是改變氛圍的一種方式,小野學會通過手部迫近鏡頭的方式,來體現對觀眾的視覺壓力,從而造成行為的儀式性,也就是標誌著敘事的節點。

在第三點中提到的空曠場景的儀式也是小野學常用的手法之一。

儀式除了敘事作用外還有調控時間的作用。儀式的體感時間是很慢的,這是由於觀眾陷入了儀式。而儀式本身的時間卻很短,這點用在調節時間長短上非常有利,可以大幅度拉長戲的持續時間而不使得畫面顯的無聊。

比如上圖中魔王視角的阿知賀是原作漫畫中第65話沒有的,整段戲佔了很長的體感時間,儀式感非常強,而戲後的魔王本人只不過感覺是錯覺。

實際原作中,魔王迷路了之後就直接轉變了場景,而這裡在不改原作戲的同時,增加了戲的體感時間。同時,由於在阿知賀篇動畫中有過阿知賀視角的魔王,這裡其實對比產生了一個只存在於飯票中的笑點,又利用儀式做了戲外演出,非常有意思的處理。

結語

以上借小泉拉麵為契機簡單介紹部分小野學的演出方式,由於小野學目的在於還原,所以並不是添加個人色彩很濃厚的演出家,也並不是所有動畫一定會採用固定的演出方式,例如學戰都市中的手法就和這邊的差很多。

像學戰第8集中,非常頻繁的使用正中機位和後景作為人物的關係分割,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是基本看不到的(雖然類似正中機位很常見),這是由當集故事所決定的。

這裡僅僅是拿漫改做個例子,寫寫在沒有大規模資源的地方,一個合格的漫改動畫怎麼做,小野學為了體現還原感做了什麼。可以發現在拉麵小泉中,很多集數都有BGM的重複利用,天麻里的效果音有些到了小泉裡面也能重複利用,這是一種基於素材的綜合考慮。在能用素材的基礎上,怎麼還原,怎麼增加點的趣味,也是可以思索的地方。

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
奧特系列通鑒Z(一):完全新章突入!從《迪迦》49集講起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