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是實際上的最高輔政大臣,卻為何行事低調?事實原來是這樣
在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千古名將,衛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據史料記載,當時的衛青因為遠征匈奴有功,戰功赫赫,地位極為顯赫,手下將領認為衛青不會造聲勢,希望衛青能夠招攬天下士大夫,並且多多舉薦他們。這樣就可以獲得一個很大的名氣,然而衛青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以前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招攬很多賓客和士大夫,卻引得皇帝提心弔膽,這樣的人,非常容易被天子猜忌。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應當奉公守法,不要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無論是魏其侯還是武安侯,都因為地位顯赫,而不知道低調,最終慘死,衛青很清楚功高震主的後果,這其實也是他最終得以善終的根本原因。衛青在漢武帝時期做上了大司馬大將軍,漢武帝為了削弱相權,曾設立了內朝,而大司馬大將軍則是內朝的領袖,權力並不比外朝的丞相低,相反這個職位才是實際上的最高輔政大臣。也就是說衛青是實際上的最高輔政大臣,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的是,衛青之所以能夠這樣,肯定和衛子夫的皇后身份相關,但能得到漢武帝一生的重用,則和他的戰功有密切關係。
據史料記載,衛青多次出征匈奴,並且斬獲無數,使得漢軍的戰鬥力得到極大提升,大家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游牧文明的軍事實力可是遠遠超過中原文明的。但漢武帝時期的漢軍,卻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可想而知那時漢軍實力之強大,這一切和衛青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那麼衛青是實際上的最高輔政大臣,卻為何行事低調?這是因為衛青深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在他遠征匈奴勝利歸來之後。他將一半的賞賜都分給了漢武帝寵妃王夫人的父母親,得到王夫人的欣賞,在出征的路上,本來他是完全有權自行處理違法犯罪的下屬的。但他不這樣做,而是將下屬綁起來交給漢武帝處理,而且從來都不供養私家軍。不過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還是不放心,於是選拔了霍去病,來制衡衛青,遠征匈奴時,更是讓這2人同時出征,並且霍去病能夠優先選調將士,衛青只能挑剩下了。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得到情報,匈奴大單于在西路的時候,便立刻命令霍去病走西路。
目的其實很明顯,就是希望霍去病能夠多立戰功,打壓衛青早已不可一世的戰功。只不過可惜的是,最終遇到大單于的卻是衛青,結果衛青又獲大功,回去之後,霍去病卻得到了重賞,而衛青以及手下都沒有得到封賞。在這一次戰爭之後,衛青的許多下屬都去投靠霍去病了,畢竟在霍去病那裡,能夠得到大量的賞賜。漢武帝之所以要讓霍去病和衛青共同掌權,很顯然,是希望霍去病能夠分掉一部分衛青的兵權,不過除此之外,還和漢武帝的個人性格相關。大家要知道,衛青一生都小心翼翼,從來不談論政事,只是行軍打仗而已,這樣雖然不會犯下大錯,但也不會得到漢武帝的喜歡。畢竟漢武帝一生都是雄才大略的雄主,特別好大喜功,註定與衛青不能產生共鳴。衛青的小心翼翼,最終卻將2人的君臣關係變成了主奴關係,元狩六年,霍去病突然暴斃身亡。從此之後,漢武帝再也沒有派衛青出征,並且衛青的3個兒子都丟掉了爵位,這對於衛氏家族來說,打擊的不可謂不沉重。
筆者認為,漢武帝本身就是一個天才般的帝王,頗通帝王之術,而衛青也深知功高震主的後果,畢竟韓信的悲劇還浮現在眼前。在如此強勢的漢武帝面前,他雖然位高權重,但卻只能夠小心翼翼,這樣才能給家族留下一條活路。也許正是因為這樣,衛青最終還得以善終,只是沒有得到漢武帝滿分的信任。
※建國最容易的2位帝王,一人一覺醒來當皇帝,一人死後傳位給弟弟
※劉備錯失此三大名將,一人以800人打敗孫權10萬大軍,一人抬棺材與關羽決戰
TAG:讀史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