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識藏傳佛教的神像面容:為何分這三種法相?

認識藏傳佛教的神像面容:為何分這三種法相?

在藏傳佛教的造像或唐卡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佛菩薩們表情不一:有的寧靜慈悲,有的面目猙獰,有的安穩沉靜,有的怒髮衝冠……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藏傳佛教中神祗的面容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寂靜相、寂忿相和忿怒相。它們是佛、菩薩和護法們為度眾生脫離苦海,因應眾生不同需求而產生的。

忿怒相

比如忿怒相,是護法神的面容,特徵為怒髮衝冠、濃眉嗔目、三隻眼睛、捲舌露齒的兇惡形象,是以威懾之力驅除魔怪、護持佛法的表徵。很多人在初接觸藏傳佛教時,往往對此相大惑不解,覺得佛像不應該是這樣。實際上,忿怒相也是將人類煩惱的一面表達了出來,煩惱即是貪嗔痴,故面目猙獰是有表義的。

不但面目有表義,忿怒相的服飾、法器等,亦有表義,例如以五骷髏冠代表五毒(貪嗔痴慢疑),以三頭代表三時(過去現在未來),以人頭念珠代表無明(無明即是痴),以骨口嚴飾代表無常,等等。因為藏密主張自煩惱中修離煩惱,所以可觀忿怒相而修行,由其猙狩,修離自己的猙獰。

寂靜相

與忿怒相相對的,便是寂靜相,這是佛、菩薩們慈眉善目、寧靜慈悲的面容,表示悲憫眾生。同時也代表人心中美好的一面,即離煩惱的一面。能離煩惱,自然智慧生起,所以寂靜相必頭戴五佛冠(五佛即代表五智);頸、胸、臍必懸有花蔓或瓔珞,代表去除三毒(貪嗔痴);他們還有六莊嚴(頸圈、手環、臂釧、腳環、戒指),代表六波羅密多,等等。

寂忿相

介於寂靜相和忿怒相之間的,便是寂忿相。此相既非面目猙獰,也非寧靜慈祥,像是怒中帶笑的樣子,表示慈悲與威懾雙重含義。他們的莊嚴亦如是,既不佩瓔珞,亦不掛人頭念珠;頭上所戴,既非五佛冠,亦非五骷髏冠。事實上,凡具寂忿相者,多為祖師的法相,只有很少例外。寂忿,大概可以代表人類的心識。

古今神秘文化

水華究靈奧,陽精測神秘。

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百家姓為何以「趙錢孫李」排頭?這種解釋讓人腦洞大開!
你的姓氏或源自這些上古大姓,而古姓的背後還有特別的象徵!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