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食同源】赤小豆善治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
李時珍云:「赤小豆,江淮間多種之。此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葯,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並不治病......可煮可炒,可作粥、飯、餛鈍餡並良也」。赤小豆的用藥歷史非常悠久,《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主治下水腫,排癰腫膿血」。赤小豆以治療熱毒癰腫見長。
雖然藥學經典中早有記載赤小豆以治療熱毒癰腫見長,但是中醫方書中關於赤小豆的方劑記載卻不是很多,赤小豆的藥用價值也往往存在於一些民間的「秘方」當中。
傳說宋仁宗還在東宮做太子時,有一年患上了痄腮病。痄腮病近似於現在的流行性腮腺炎,這是一種以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是濕毒、熱毒凝滯於耳下腮部,阻遏氣血所致的疾病,如果熱毒不去,則癰腫不消。
太醫們屢次給宋仁宗診治,但百葯不效。無奈當中,宋仁宗命一個叫贊寧的道士姑且診治。贊寧仔細查看了宋仁宗的痄腮病後,取赤小豆四十九粒並研製成末,外敷於仁宗耳下腮部,幾日之後,癰腫漸消。仁宗的近侍任承亮親眼目睹了赤小豆外敷治癰腫的經過,卻只當是道士用異葯,巧合而已。
後來,任承亮自己也患上了一種嚴重的惡瘡,繼而高熱、驚厥,病勢急重。尚書郎傅永見了之後,對任承亮說自己有秘方專治諸般惡瘡,任承亮請教方葯,傅永答曰:「赤小豆也」。任承亮猛然憶起仁宗用赤小豆外敷治癰腫的事情,遂立取赤小豆外敷瘡處,果然瘡消而愈。至此,任承亮才信服赤小豆善治各種癰腫毒瘡。
幾年之後,任承亮經過豫章縣時,見一個走方郎中專賣一種治療疽病的葯散,任承亮問道:「莫非赤小豆耶?」郎中驚而拜首,道:「某用此活三十口,願勿復言!」這個郎中以專治疽病為生,對赤小豆的藥用功效秘而不宣。
從宋仁宗的痄腮,到任承亮的惡瘡,再到疽病,這些病證都屬於是濕熱相交,阻遏經絡所致。濕熱鬱積在體表經絡,久而化熱,表現出了皮膚病變的證侯。如果體表的濕熱不除,則皮膚的癰腫、瘡疽不消。
赤小豆消熱毒、散惡血,治療諸般因濕熱所致的熱毒、癰腫、疽瘡。正如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所言,赤小豆「主治下水腫,排癰腫膿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亦記載:「此葯治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不拘善惡,但水調塗之,無不愈者。但其性黏,干則難揭,入苧根末即不黏,此法尤佳。」
/完/
抱朴言,至美中醫、至朴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