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古佔領俄羅斯250年產生了什麼後果?

蒙古佔領俄羅斯250年產生了什麼後果?

..........................................................................................................................................................................................

編者按

200多年被蒙古國佔領歷史,即使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這200多年也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因而,可以肯定:蒙古對俄羅斯這段佔領史,對俄羅斯民族的發展和性格,打上了深深烙印——前蘇聯科學院院士阿?勒?奧克帕拉德尼科夫就曾指出:「蒙古征服者入侵俄羅斯後,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各公國聯合起來同入侵者進行鬥爭。客觀上蒙古的入侵促進了俄羅斯的統一,同時為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汗國滅亡後建立統一的、強大的俄羅斯國創造了條件。從這一點來講,蒙古人對今天世界上最大的俄羅斯聯邦版圖是一個最大的貢獻。」因而,對這段歷史進行必要的梳理,也就成了我們了解今天的俄羅斯的一個窗口和路徑。

那麼,蒙古對俄羅斯這200多年的征服史,究竟給俄羅斯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在蒙古人的長期統治下,俄羅斯人能夠生存、發展並重新獨立,這說明他們是一個生命力十分頑強的民族,確實令人們敬佩。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儘管兩百多年的統治沒有讓俄羅斯人屈服,他們卻不可能不受到蒙古人的影響。蒙古人對俄羅斯人的統治不僅產生了影響,而且是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它體現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宗教、習俗等諸多方面,大致說來,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蒙古的統治促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蒙古征服俄羅斯後,俄羅斯人對自己的失敗進行了反省。他們逐漸意識到,分裂和分權是自己犯的最大錯誤。正是基輔羅斯後期近兩個世紀的分裂和分權,俄羅斯便一蹶不振,無法制敵。蒙古人的到來就是上帝對俄羅斯人的懲罰。因此,只有進行統一和中央集權,才能使自己壯大起來,趕跑蒙古人,重新獲得獨立。於是,獨立、統一和實現中央集權,逐漸成為俄羅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三方面是同時進行的。作為這些偉大事業的領導者,莫斯科公國雖然不擇手段,卻依然順應了俄羅斯的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

經過不懈奮鬥,俄羅斯於1480年重新獨立,於1521年實現完全統一,並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形成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些任務基本是在蒙古統治的外部壓力下完成的。因此,蒙古人的統治在這個意義上說,至少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除了給予外部壓力外,蒙古人的統治方式也是令俄羅斯成為中央集權國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蒙古統治時期,俄羅斯各公國原有的市民代表會議——「謂徹」被解散。由於實行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體制,「謂徹」當然無法繼續生存。再加上與西方的交往被割斷,俄羅斯無法接受先進思潮的影響,它的民主進程只能中斷。

在與民主擦肩而過的同時,俄羅斯不得不接受來自東方的影響。由於蒙古帝國西征打開了俄羅斯與亞洲交往的大門,俄羅斯開始睜眼看亞洲,注意力由西轉向東,受到亞洲的吸引。由於蒙古人實行中央集權統治,承襲了中國的政權模式,這就為後來俄羅斯國家的政治體制打下了深深的東方烙印。莫斯科集權國家的形成就是其直接影響下的產物。另外,蒙古人在治國安邦等方面的經驗使俄羅斯統治者受到極大啟示。蒙古人管理國家的許多辦法在俄羅斯一直沿用下來。這對於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其次,在經濟上,蒙古的統治促進了采邑制和農奴制的發展。蒙古統治時期,蒙古人對土地的極度渴望和對俄羅斯人民的奴役剝削,同樣深深地刺激了俄羅斯統治者,激發了他們對土地的佔有慾和對農民的控制欲。於是,采邑制和農奴制便形成和發展起來。

15、16世紀之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俄羅斯大公開始依靠分封貴族,對抗舊的波雅爾世襲貴族。分封貴族也叫封地貴族或服役貴族,他們通過為大公服役的方式,獲得大公賜予的采邑和農民。分封貴族不能終生享有這些采邑和農民,更不能進行轉讓和買賣。一旦丟官棄職,他們便失去土地和農民。這樣,以服役為條件而分封的采邑制逐漸興起,舊的世襲領地制日趨衰落。在采邑制中,封建土地所有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所有權與占有權發生分離。分封貴族只有對土地的占有權,而大公則對全國土地擁有最高所有權和最終支配權。這是中央集權在經濟上的反映。隨著中央集權的發展與壯大,農民的自由程度也在下降。1497年,伊凡三世頒布《尤利節法令》,規定農民在每年的尤利節前後一周內,在完成主人分配的農活後,可以選擇在其他主人的土地上勞動。1581年,沙皇伊凡四世頒布《禁年令》,禁止農民在尤利節前後逃走和轉移。1597年,沙皇費多爾頒布《追捕令》,規定逃跑的農民如果在5年內被找回,則仍歸原主。1649年,沙皇阿列克賽頒布《無限期找回令》,規定逃跑的農民只要被找回,就仍歸原主。同年,縉紳會議通過《法律大全》,在法律上承認了農奴制度。

至此,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演變,俄國農民被完全剝奪了自由,束縛在土地上,農奴制最終確立。

再次,蒙古的統治割斷了俄羅斯與西歐的往來,進一步加強了俄羅斯與西方的差異,使俄羅斯在各方面落後於西方。蒙古人的到來,在打開俄羅斯與亞洲交往的大門同時,卻在無意之中割斷了俄羅斯與歐洲其餘地區的聯繫。這種隔絕持續了兩個多世紀。直到伊凡三世時,俄羅斯才恢復了與歐洲國家的往來。而13—15世紀正是西方經歷深刻變革的時代,文藝復興如火如荼,宗教改革和商業革命也將接踵而至。西歐的發展正處於上升時期。相比之下,俄羅斯顯然落伍了。它沒有受到這些運動的影響。東正教的俄羅斯沒有與伊拉斯謨或文奇酷似的學者,沒有與富格爾家族或梅迪契家族相類似的家族,也沒有與里斯本或安特衛普一模一樣的城市。這樣,當1480年蒙古人退出時,俄羅斯文明已經和西歐文明大相徑庭。因為忙於生存,俄羅斯錯過了兩個多世紀的黃金時間。它沒有與西方同步發展,而是自成一體,在各方面都比西方差了一大截。儘管俄羅斯努力地追趕,差距卻一直存在,以至於在數個世紀里,被西歐列強視為一個二流、甚至三流的國家。

再其次,蒙古的統治與征戰使俄羅斯吸收了蒙古的特務制度、作戰技術和擴張主義,這些東西至今仍在俄羅斯發生作用。

蒙古人是第一個把間諜提升到國家利益高度的民族。每逢戰前,他們都會派出間諜,盡量收集有關敵人的道路、河流、防禦工事、政治和經濟狀況等方面的情報。他們還派間諜散布關於蒙古勢力強大、任何抵抗都無濟於事的謠言,使敵人士氣低落。13世紀的蒙古人之所以會戰無不勝,間諜在其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在蒙古統治期間。俄羅斯人以蒙古人為老師,接受了特務制度,並把間諜作為服務君主的工具。伊凡四世在位後期,曾一度實行特務恐怖統治。他組成了一支人數為1000人的「特轄軍」。他們身穿黑色服裝,在馬鞍上掛著掃帚和狗頭,是沙皇的鷹犬。特轄軍負責抓捕和處決沙皇的反對者。後來,由於打擊面過大和積怨太多,伊凡四世不得不解散特轄軍。彼得一世在位時,為了加強對教會的控制,規定實行「忠誠審查」。如果神職人員發現有人正在進行違背國家利益的行為,必須立即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如果教徒在懺悔時,說出自己有過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他就會被隔離審查。彼得一世設立了「秘密辦公廳」,負責抓捕和審查政治犯,從而開始了秘密偵探和特務制度。「秘密辦公廳」與之前的蒙古間諜和之後的蘇聯時期的「克格勃」是一脈相承的。

在擴張主義的方面,俄羅斯也青出於藍。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就可以看作是莫斯科公國在俄羅斯進行內部擴張的過程。在擺脫蒙古統治後,俄羅斯立即展開對外擴張。擴張從15世紀末開始,持續了數世紀,自西向東,最終建成世界上的面積第一大國。這一過程是蒙古西征的重演,不過方向相反了,時間也較慢長。結果,蒙古人不僅被趕回蒙古高原的老家,還一度被沙皇俄國和蘇聯控制。原來的征服者變成被征服者,原來的被征服者則成了征服者。

最後,在宗教上,蒙古的統治促進了俄羅斯的教俗合一。蒙古人的統治是野蠻的。但是,他們卻對東正教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和保護的政策。蒙古人同樣接受上帝,沒有強迫俄羅斯人改變宗教信仰。為了藉助東正教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蒙古人支持東正教會,保留了教會的一些特權,免收其貢賦。

然而,事態的發展超出了蒙古人的預期。14世紀初,在伊凡一世的動員下,俄羅斯東正教總主教的駐節地遷往莫斯科,使莫斯科逐漸代替基輔,成為俄羅斯的新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地位大大提升。王權與教權的結合不僅加強了他的政治、經濟力量,而且也建立起強大的精神支柱。此後,總主教和大公之間保持了長期的良好的合作關係。大公底米特里即位時年僅9歲,由總主教阿列克賽攝政。大公親政後,總主教依然精心輔佐,使莫斯科發展順利。底米特里推行的一系列比較明智的政策,都與總主教不無聯繫。在東正教會的幫助下,莫斯科公國承擔起領導俄羅斯人民反抗蒙古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的重任。

隨著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東正教總主教進入國家最高決策機構——近臣會議,與大公等政府要員共商國事、共同決策。直到1917年帝俄時代結束,教俗關係基本保持和諧。東正教會始終是君主的忠實奴僕。

還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的統治使俄羅斯酒鬼眾多。在蒙古人到來之前,俄羅斯人與其他歐洲人一樣,用葡萄或糧食釀酒,酒的度數較高。他們的體內酒精代謝速度較快。到了蒙古統治時期,由於許多蒙古人與俄羅斯人通婚,他們的後代就成了攜帶蒙古人基因的韃靼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用馬奶釀酒,酒的度數較低。人體在飲用這些奶酒後,會產生一種酶,用以分解酒精。因此,蒙古人的體內酒精代謝速度較慢。所以,有蒙古基因的韃靼人,儘管在外貌上沒有蒙古人的特徵,卻在酒精代謝方式上與蒙古人接近。當喝完同樣多的烈酒後,他們會更容易醉。由於體內的酒精分解速度較慢,他們會醉得更厲害,表現為站不直、易激動、思維混亂,甚至情緒突然低落。

俄羅斯氣候嚴寒,人們被迫喝酒取暖。由於蘇聯解體後,一度發生政治經濟危機,不少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不得不通過大量飲酒來麻痹神經。再加上俄羅斯盛產伏特加烈酒,因而,攜帶蒙古人基因的俄羅斯酒鬼越來越多,舉世聞名。今天,俄羅斯人的酒精消耗量已位居全世界榜首。一個俄羅斯人平均一年喝掉的酒中起碼含有15升純酒精,每7個俄羅斯人中就有1個是酒鬼。也就是說,在俄羅斯,至少有200萬酗酒者。如果僅對俄羅斯男子而言,這個比例則會加倍。過量飲酒曾經一度造成俄羅斯的健康危機。20世紀80年代,蘇聯人的平均壽命僅為59歲。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曾掀起一場禁酒運動,但成效甚微,以失敗告終。目前,俄羅斯男子的平均壽命,仍然比女子低好幾歲。究其緣由,蒙古帝國統治時期的民族通婚是一個重要的歷史原因。

總之,由於蒙古的統治,俄羅斯文明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使得俄羅斯這個大帝國的很多制度,都可以在蒙古統治時期找到源頭。例如政治上的中央集權、經濟上的農奴制度、軍事上的擴張好戰、宗教上的服從世俗等等,都與蒙古人的統治不無聯繫。可見,近世俄國的種子是在蒙古統治時期播種的。無論蒙古人的統治造成的利多還是弊多,有一點應該是能獲得公認的,那就是:蒙古的統治使俄羅斯人發展起了一種既不同於東方、又不同於西方的獨特文明。蒙古的統治對俄羅斯造成了深遠影響,使俄羅斯人有了蒙古人的影子。俄羅斯考古學家對其領土上的古人遺骸進行研究後發現,在蒙古人入侵古羅斯(古俄羅斯名稱)之前,古羅斯人長相非常帥氣。

在此項研究中,俄羅斯考古學家們根據古人遺骸特徵復原了12至13世紀生活在現在俄羅斯領土西北地區的古羅斯人的相貌。在對這些古人的面部特徵進行研究後專家們稱,在蒙古人打進來之前,生活在古羅斯領土上的人身材魁梧、肌肉發達結實、長相也非常漂亮。

據俄羅斯諾夫哥羅德「斯拉夫」電視廣播公司報道的消息稱,俄羅斯考古學家們在對諾夫哥羅德報喜節教堂公墓進行挖掘和研究得出了上述這一結論。諾夫哥羅德建築-考古探險隊隊長戴尼斯-佩熱姆斯基表示:「以前我們曾經認為,在蒙古入侵前,生活在俄羅斯西北地區的古人都是高顴骨、扁鼻子,但這次研究推翻了這一傳統認識。事實上,我們的祖先身材魁梧、肌肉結實、前額發達、鼻樑直挺,總的一句話,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長相都非常帥氣」。

戴尼斯-佩熱姆斯基稱,在13世紀與14世紀交替之際,蒙古韃靼人入侵後使這裡的人們慘遭壓迫導致他們的外貌發生了變化,他們因此「失去」了高大的身材、面部特徵也開始發生變化、鼻子也開始變得肥大。

戴尼斯-佩熱姆斯基表示,近年來,諾夫哥羅德建築-考古探險隊一直在對始建於1170年的報喜節教堂周圍地區進行研究。2003年,考古學家們就在報喜節教堂周圍發現了數十座古代墓地,其年代都被定位在蒙古人入侵前和蒙古人統治時期。

對於這些古遺骸身份的判斷,專家們目前還存在著不同意見,有的認為屬於12-14世紀生活在古羅斯的世襲貴族,有的則認為屬於諾夫哥羅德教堂的牧師和主教。俄考古學家們還將繼續對報喜節教堂周圍地區進行更深入的考古研究。

蒙古的統治對俄羅斯造成了深遠影響,使俄羅斯人有了蒙古人的影子。蒙古人帶去了東方的技術,促進了歐洲的發展.蒙古人對俄羅斯長期的統治,其政治制度、文化習俗仍然對俄羅斯人產生了潛移默化、甚至是難以改變的影響,這一點俄國人和其他歐洲民族都能感覺的到,於是俄羅斯就有了一次次無法完全達到目的的「歐洲化」改革,而無論俄國人多麼嚮往歐洲文明,歐洲人都把他們視為另類。以至於有這樣的諺語:俄羅斯人是剝了皮的韃靼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只知道一句的詩詞,我說上句你能接下句嗎
世界上都有哪些神奇的岩石景觀?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