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咋打造?看看華僑城給出的成功樣本!
劉軍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改革創新發展局局長、
灃西新城管委會辦公室主任
掛任華僑城集團戰略發展部副總監
深圳
近年,深圳華僑城集團提出並實施了「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的全新發展模式,將城鎮化和文化旅遊相結合,積極發揮自身文化和「造城」優勢,在全國近40個城市布局打造旅遊文化特色小鎮,創出了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華僑城樣本。
三個月的掛職學習,劉軍對華僑城打造的特色小鎮印象十分深刻,以甘坑新鎮為例,他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
甘坑新鎮是華僑城集團投資500億元打造的首個新型城鎮示範基地,也是深圳的首個特色小鎮,被稱為中國文創第一鎮,已獲批為首批中國文化旅遊融合先導區(基地)。
甘坑新鎮建設運營的成功
並非偶然
劉軍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
1
充分挖掘當地本土文化元素,形成自有IP。
甘坑新鎮挖掘古鎮本土文化元素,結合當地客家涼帽文化,開發以IP為主導的旅遊和文創產業,打造了一系列文化衍生產品,包括小涼帽樂園、主題酒店、VR影院等。依託當地鄉土文化,搶抓核心元素,實現產城游一體化,開發以IP為主導的旅遊和文創產業是華僑城文化新鎮有別於其它城鎮的關鍵之處。
2
模式創新,採取與政府、村民和村股份公司合作的PPP模式,開發運營新鎮。
當地村民以村集體股份公司的形式與企業合作,保障了村民的利益。項目建設中,華僑城集團發揮其在創新策劃、開發建設、項目運營和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長,龍崗區政府則在土地、規劃、稅收、人才引進、市政配套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通過PPP模式 ,運用政府和企業「兩隻手」,實現了政企優勢互補,共建共享,最終實現雙贏。
3
以產業升級帶動區域整體發展。
華僑城投資小鎮開發後,為當地導入和培育了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藝術水準的原創文化內容產業,帶動「文化+」相關的科技、旅遊、商業、生態、農業、教育、家居等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區域實現了集聚自然生態、文化地理遺址、客家非物質文化、內容文創產業、高新技術應用型產業和創客新居民等六大元素於一體的創新發展。
4
以人為本,融入當地共同發展。
華僑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重視人的利益,合理開發旅遊項目,並致力於保護當地傳統文化。客家文化展示和原生態的客家生活體驗給當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甘坑新鎮的建設探索出了當地村民共同參與的新機制,使當地群眾更富裕、就業更充分、生活更幸福,實現了人的城鎮化。
去年4月,我市印發了《西安市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指導意見》,全市已經形成了加快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劉軍認為,首批35個特色小鎮建設呈現出了熱情高、勢頭好、成效顯等特點,但還存在特色小鎮不夠「特」、中高端產業聚集不夠強、建設運營模式單一等問題。
結合甘坑新鎮建設運營的成功經驗和實踐,劉軍認為西安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應做好以下幾方面文章:
1
要做好產業文章,為小鎮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西安各區縣區位、資源、經濟、文化等情況不盡相同,要結合自身優勢,找準定位特色,在歷史文化方面進一步挖掘,形成自有IP,也可以發揮西安科研優勢,圍繞硬科技「八路軍」中一到兩個領域重點發力,形成小鎮發展的核心動力。
2
要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化發展。
特色小鎮的建設既要學習借鑒,又要避免照搬照套。我們的特色小鎮建設在模式上可以充分吸收成功經驗,本質還是要融入區域特有的文化內涵,無論外在的建築設計還是內在的文化元素,都應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優質性、多樣性,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3
要做好「小」文章,確保布局精緻,功能齊全。
隨著土地資源的愈發緊缺,特色小鎮建設就是要「小」中現「大」,「小」就是要實現小鎮用地節約集約,形態布局要合理,堅決不搞圈地運動,也可以對現有資源進行改造提升,「大」就是在功能、配套、服務等方面要儘可能完備,形成產業生態系統。形態上的精緻和功能上的齊全要做到完美的融合和統一。
劉軍,男,漢族,1977年10月生,陝西武功人,200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全日制本科學歷,工商管理碩士,現任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改革創新發展局局長、灃西新城管委會辦公室主任。2017年11月-2018年2月掛任華僑城集團戰略發展部副總監。
文:夏麗娜|編輯:千樹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轉載請註明出處
馬化騰來啦!大騰訊+大西安 深化合作正當其時!
永康書記深夜說重話:西安的戶籍服務要成為全國最優,不優不收兵!
永康書記冬日再訪貧困戶,這裡的變化暖進人心坎兒
「12345」 有事找政府 | 新鮮,永康書記吉慶市長當起了「話務員」!
※臨潼景區暖心服務,頻獲遊客點贊
※「五張報表」舞動發展指揮棒 三個縣取消GDP考核
TAG:西安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