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美貿易戰會影響咱們看好萊塢大片嗎?

中美貿易戰會影響咱們看好萊塢大片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鵬飛】

前兩天,特朗普揮起了貿易戰的大旗,中美雙方互相對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那麼這次貿易戰會影響好萊塢大片進入國內嗎?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電影引進和貿易糾紛關係不大。其實,電影作為當今世界最流行的文化產品,也帶有一定意識形態,因此兩個國家的電影合作,必定是出於文化、商業和政治全方位的考量。

比如自從中國和韓國因為薩德問題出現裂痕,前兩年在中國火爆的韓劇就成了明日黃花,韓國電影也再無國內上映記錄。

所以,中美貿易戰會不會影響好萊塢大片進入中國,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1、中美電影引進歷史回顧

我們還是先來簡單回顧一下中國引進好萊塢大片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1994年中國第一次引進好萊塢大片,當時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救市。

但在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一系列談判中,中國向美國作出了一系列承諾,包括逐步向美國在內的國際資本和商品開發國內市場,這裡面自然也包括美國電影,以及其它音像、圖書等文化商品。

但是為了保護國內電影成長,中國爭取到了15年時間,不必一開始就全面對好萊塢電影開放。所以雙方達成協議,2002年起中國引進好萊塢大片數量增加到20部,後續逐步放開配額。

這一舉措無疑非常明智。對比一下香港和台灣電影市場,在2000年後全面對好萊塢大片開放,本地電影至此一蹶不振。要不是香港電影人才大舉北上,現在估計不用談港片這兩個字。

2002年達成每年引進20部分賬大片並不能滿足好萊塢的胃口,自2007年以後美方多次向WTO上述,指責中國對好萊塢電影市場開放的速度太慢,違反了之前協議。

於是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中美達成一系列貿易協議,簽署了《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以解決這一爭端,並簽訂《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分賬大片配額從之前20部增長到34部,其中增加的14部全部為特種影片,即3D特效大片。分賬比例也由之前13%增加到25%以上。

增加好萊塢大片的配額數量效果立竿見影,在《泰坦尼克號3D》、《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好萊塢大片衝擊下,當年引進片國內票房比例首次超過50%,也是迄今唯一一次。

2012年度票房好萊塢大片優勢明顯,前十佔據7席

嘗到了甜頭,好萊塢自然胃口大增。要求中國進一步放開市場的聲音越發響亮。為此,2015年9月,習近平再次訪美,中美簽訂新一批貿易協議,其中電影引進方面承諾增加引進批片(即一次性買斷版權電影)數量。之後,批片在國內上映數量逐步增加到50部以上。

前面說到,當年加入WTO談判中中國曾承諾15年後,也就是2017年之後進一步,甚至全面對美國電影開放市場。2012年簽訂的協議有效期也只有5年。因此外界都認為2017年中美會達成新一輪電影產業協議。當時業界傳聞,此次會繼續增加分賬大片份額,並前面放開批片引進數量。

然而去年4月習近平訪美之後,中美並未達成新的電影產業協議。

一年之後,中美貿易戰開打。以現在的形勢來看,恐怕短期內雙方達成新一輪電影產業協議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了。

2、短期內中國不會針對好萊塢電影

此次中美貿易戰後續會如何發展,目前尚未可知。

不過以目前態勢來看,至少還沒有牽涉到電影文化方面。中國政府已經出台的貿易戰反制措施,對來自美國的100多種商品加征關稅,也大多來自農產品和和鋼鐵製品,並不包括高科技產品和文化產品。

而中國為什麼要引進好萊塢電影?自從1994年第一次引進分賬大片開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引入國際高水準電影,另外也是激活當時陷入低谷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時也是刺激國產片學習提高。

說白了,中國引進好萊塢大片,是因為國產片無法滿足國內觀眾的消費需求。在拍板引進好萊塢大片之前4年,國內電影票房分別是22億元、23億元、20億元、13億元。尤其是1993年國內電影市場巨幅下滑,這才想起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在1990年代引入好萊塢大片初期,年度票房前十大多被好萊塢大片佔據,10部引進片就能佔據年度票房小一半。

進入21世紀以後,雖然自從《英雄》開啟了國產電影商業化浪潮,但是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優勢一直比較明顯。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期,中國電影市場需要好萊塢。中國電影市場從每年10億跨進百億,再到現在已經是500億規模,好萊塢大片拉動票房的作用一直比較明顯。

雖然最近國產片進步明顯,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以後,以《戰狼2》為首的一批國產片讓觀眾耳目一新,但是每年真正值得稱道的國產片依然不多。

換句話說,光靠國產片無法撐起每年500億票房市場。我國近年來十分重視電影和文化產業,恐怕也無法容忍電影市場增長停滯,更不用說下滑了。

2017年好萊塢大片依然佔據年度票房前15名的一半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增速只有3%,轉年廣電總局就把服務費列入了電影票房,這說明有關部門對電影市場的增長依然非常在意。

2017年電影市場增速雖然回升到15%左右(扣除服務費),但和2015年之前平均年增長30%的勢頭相比,還是不夠。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咱們還需要好萊塢大片扛點票房責任,所以短期內對好萊塢大片進入中國不會進行限制。

3、不用刻意打壓,好萊塢大片吸引力已在下降

另外,最近大半年,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吸引力似乎一直在下降,國內觀眾早已不像以前那樣看重好萊塢電影。

這個轉變,是從《戰狼2》之後開始的。

2017年1-6月,中國電影市場票房272億,引進片票房達到167億,佔比超過60%。其中有6部好萊塢電影票房超過10億,而國產片僅有春節檔3部票房破10億。

究其原因,當時國產片太差勁。春節檔之後,從3月到7月,長達4個月,甚至沒有一部國產片票房達到5億。

但是在7月《戰狼2》給國產片打了一針強心劑,也重新讓觀眾對國產片樹立起了信心。

接下來國慶檔和賀歲檔,《羞羞的鐵拳》等國產佳片接連出擊,國產片票房徹底打響了翻身仗。整個下半年好萊塢只有2部動畫電影票房破10億,引進片票房也只有82億,比上半年縮水一半。國產片票房則接近200億,超過同期進口片2倍有餘。

如今2018年第一季度即將過去,靠著《紅海行動》等國產大片的超強票房表現,國產片對進口片形成了強勢壓制。目前產出的190億票房中,引進片票房不到40億。好萊塢大片別說破10億,連7億都沒有一部。

更令人意外的是,引進片票房最高的是還是一部印度電影《神秘巨星》。

這也不是印度電影第一次發威了,去年同樣是阿米爾汗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更是取得了12億票房。

阿米爾汗接連2部電影在中國取得票房成功,具有風向標意義

目前還在上映的另外一部印度電影《小蘿莉和猴神大叔》也取得了2億票房。除了印度電影異軍突起,去年泰國電影《天才槍手》和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也都讓人印象深刻。

一方面是國產片越來越受觀眾歡迎,一方面是這些小語種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崛起,照此局面發展,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恐怕越來越不樂觀。

所以,僅僅只看正常的市場行為,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前景都有點不妙。咱們又何必刻意打壓好萊塢電影呢?

綜上所述,在短期內,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受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當然,至於未來會如何變化,還要看兩國關係的後續發展。如果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就算官方不做出進一步舉動,中國觀眾也會自發抵制好萊塢電影。之前中韓已有先例。

如果這次貿易戰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倒也沒啥大不了。但如果一直持續到4月,恐怕到時候即將上映的《復仇者聯盟3》要小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媒: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已成世界首富
馬克龍將訪印,印媒突然嗨了:這是給中國的信號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