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曾是對華援助的重要大國,卻因日本一句話向中國禁售軍火

此國曾是對華援助的重要大國,卻因日本一句話向中國禁售軍火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就一再要求德國召回在華德籍軍事顧問,停止對華軍事援助,甚至不惜以退出日德防共協定相威脅。但德國不同於左袒日本的義大利。義大利和中國之間沒有重要的通商關係,中日戰爭爆發後,它便討好日本,1937年11月8日公然承認偽滿洲國,並停止了與中國的軍火交易及軍事往來。德國在中國有重大貿易利益,從1931年到1937年間,德國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例從佔4%增加到佔12%。1937年,德國已是中國對外貿易夥伴中的第3名,僅次於美國與日本。在德國對外出口的國家中,中國名列第12位,日本為第20位。在向德國輸入貨物的國家中,中國名列第21位,日本僅為第44位。(《中德關係史文叢》,第231頁,中國建設出版社1987年版。)

據德國工業集團《1937年年鑒》所提供的數字,在所有接受德國軍備物資的國家中,中國的數量佔37%,居第一位。1936年德國向中國出口的戰備物資價值為23748000馬克,1937年則猛增至82788600馬克。因而,德國對交戰的中日雙方一直表示它將嚴守中立,不為日本的要求所動。德國有兩個託詞,其一,若德國召回在華顧問,則蘇聯顧問必將取而代之,對德、日兩國均不利;其二,德國的軍事顧問已經不屬於德國國防軍成員,他們通過私人聘約直接對蔣介石負責,德國對此不承擔責任。為了避免日本這個東方反共盟友在中國陷於無休無止的戰爭,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一度曾在中日之間斡旋,但因日本方面所提和談條件過於苛刻而未能成功。

德械師

隨著中日戰局的發展,納粹德國從其對蘇戰略考慮,日漸傾向日本,而日本駐德大使東鄉則向德國人表示:「日本極願在發展中國經濟上與德國合作。德國商人常恐德國在中國的商業受排擠,其實那是不會發生的。」(《中德關係史文叢》,第238頁。)此言意在消除德國商人的疑慮。1938年2月5日,日本外長廣田弘毅約見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要求德國承認偽滿洲國,停止運送武器到中國等。2月20日,德國元首希特勒在德國國會發表演說,宣稱「無論東亞在何時如何,德國本著防共立場將永遠把日本視為和譽為安全的因素」,表示「已決定承認『滿洲國』,以拋棄過去不可解之幻想政策,而尊重現實」。(《戰時外交(二)》,第679頁。)2月24日,中國政府對德國表示抗議,但除此之外並無更多表示,只想委曲求全。駐德大使程天放則認為最好讓德國用書面承認不召回顧問及對經濟合作繼續進行,「如能辦到,則我方之委曲求全,始有意義」。(《戰時外交(二)》,第680頁。)

佩戴M35鋼盔的年輕中國軍人

3月間,德國停止接受中國赴德受訓的軍事人員。4月27日,德國第二號人物戈林不顧中德易貨四年協定,禁止向中國出售武器軍火。同日,德國外交部正式通知中國大使館,德國希望撤回在中國的德籍軍事顧問。德方在外交文件上正式列出24名德國軍官和9名其他人員的名單,要求他們迅速回國。由於中方對德國顧問再三挽留,6月21日,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與總顧問法肯豪森向中國外交部次長徐謨口頭聲明:「如於6月23日以前,中國國民政府對於全體德國顧問之即時離華不予明白表示同意,並擔保該顧問等之離華,則本大使奉令立即將所有職務移交於代辦,離華返國。」並進一步威脅道:「中德外交關係之是否繼續維持,或由我方予以斷絕,須視關於顧問問題之以後發展而定。」(《戰時外交(二)》,第688頁。)6月28日,陶德曼奉柏林之命經香港回國。同時,在華的德國顧問接到德國外交部的嚴厲訓令,稱撤退顧問是希特勒親自下的緊急命令,對不按照德國政府要求行動的軍官將採取嚴厲的措施,軍官違令者會被取消德國國籍,沒收全部財產。在此情形下,法肯豪森總顧問遂率全體顧問於7月5日離開中國。

陶德曼

德、意、日侵略同盟威脅著全世界的和平。作為一個侵略行為的受害者,中國與德、意關係的惡化是極為自然的。但當時國民黨內有一股勢力仍願維持與德意的友好關係,他們的動機不盡相同,主要可分為3種。一種為法西斯主義的傾慕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一種為不講原則的現實主義者,他們奉行多交朋友而少結仇怨的主張;另一種則別有所圖,想借德意之線與日本妥協,汪精衛即屬此類。他在首次國民參政會上公開支持李聖五提出的「加強德意外交案」,遭到中共參政員的激烈反對。關於中德關係惡化的影響,《大公報》在德國承認偽滿洲國時便有精當的評說:「希特勒這種態度對於中國將有兩種好的影響,在對暴日作殊死戰時,而尚屬望日本同盟者德國的援助,這本來是一種矛盾。現在矛盾解消,中國的國際政略當然走向反法西斯集團一條路……從國際全局說,法西斯集團這樣采積極的攻勢,才可以促成反法西斯國家聯合陣線之真正成功,大勢上反而與中國有利。」(《季鸞文存》第2冊,第50~54頁,大公報館1947年版。)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北洋艦隊為何大敗?不要 「罵」李鴻章和慈禧了,罪魁禍首是他!
汪偽76號頭目李士群為何敢囂張跋扈?有時連日本人也不放在眼裡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