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尼采是理性主義者嗎?——兼談《當尼采哭泣》觀後感

尼采是理性主義者嗎?——兼談《當尼采哭泣》觀後感

進入現代西方哲學第三堂課,從叔本華講到了尼采。尼采自命不凡,他的困頓主要來自當時環境對他的精神壓抑,他感到憋悶。為什麼呢,因為尼採在重估一切價值的時候,將道德分成了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奴隸道德是社會中絕大多數人所秉持並表現出來的一種謙卑、平和、懦弱的社會心態,他們是大多數,卻結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懷抱著恐懼和憎惡之心覬覦著主人道德的狂進突擊、自己做主、不斷創造的生命活力,主人道德是少數人才具備的精神氣質,他們在尼采看來,是真正的超人意志之顯現,但是,卻因與大多數們格格不入而遭受著來自前者看似平和、實則無情的打壓和踐踏。很顯然,尼采恪守著他所理解的主人道德,也便將自己納入了少數人之中,加之他說自己的理論是給兩百年後的人看的,人們在欣賞並理解著他思想的同時,也接受了一個前提假設,尼采自認是一位超前於時代的天才。

天才生命力的展現似乎只能與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念形成對抗,這似乎意味著一場曠日持久的繞行與宣戰,用酒神精神來充分釋放天才所要昭示的權力意志,它看似還是那麼盲目衝動,充滿著爆發力。課間張家弘同學問,可是尼採的權力意志中明明有要達成的目標啊,明明是講究開拓和創造的啊,那分明還是有一條價值理性的線索啊,究竟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啊?

這個問題提得太棒啦!我們說現代西方哲學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對理性的全面反思和抨擊,開創了非理性的先河,對人的本真生命力有了切身發現,然而,也同時要強調,反理性不等於非理性,「理性」本身,意義也發生著多重滑動。譬如尼采,他所要反對的理性是社會上形成了固執之見而對人的發展構成了束縛和阻礙的理性,但不是要人放棄思考、放棄對真善美的追尋。尼採給生命力解綁,也是為了人更鮮活地使用他們的理性,創造更生動的世界。

《當尼采哭泣》,是在備課時發現的一部同人影視作品,改編自心理治療暢銷作家歐文·亞隆的同名小說。影片中的尼采和醫生布雷爾互為醫生和患者,他們利用當時初見端倪的談話療法彼此敞開心扉(影片中出現的弗洛伊德還未成名),整合潛意識,最終在現實中達成精神一致性的和解,發現更深層的人生意義。影片的名字似乎有一種「尼采終於哭了」的意味,史料記錄當某晚尼采看到被鞭打的馬時便因感同身受而瘋了,而影片從這個情節延展了故事,使尼采成了一位心理分析大師,並最終在不設防的眼淚中獲得了頓悟般的自我救贖。

當同學們自己介紹並聽完了尼採的生平,都感慨尼采這一生真是悲劇啊,他的悲是一種天才走投無路的悲,精神困厄的悲,敏感纖細的悲,不為理解的悲,而影片則給我們另一種觀感和啟發:如果尼採的精神中多一些靜默、消解、韌性、柔軟的力量呢?如果尼采不選擇成為批判時代的急先鋒而脫下他沉重而激越的甲胄呢?或許他真的不會瘋。他的出路就在他內心的孩童那裡,如果不是時代所賦予的、也是他認定的使命,他大可以在一個天才成為常態的國度里安靜地體驗輪迴中每時每刻的「新」,而不必一定要參與成為生活中的悲劇英雄罷。寫到這裡,鼻子一陣酸……

昨日下雨,我在雨里走著,偶然聽到了「董小姐」這首歌,裡面有歌詞曰:愛上一匹野馬,可惜我家沒有草原……便想到了尼采說的永恆輪迴,屬於我自己的輪迴故事不講了,無非是些舊模式,而突然想到,是尼采太野,還是他身處的時代沒有草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風光攝影 冰凌小鎮
井岡山,讓我們洗濯靈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