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等等貓聽歷史之二十一:獨尊儒術

等等貓聽歷史之二十一:獨尊儒術

美術:鄧鄧

劃重點:儒家思想怎樣完成的逆襲

誰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思想一統的影響如何

全文2874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等等貓聽歷史之二十一:獨尊儒術

撰文 / 老六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有作為的皇帝,他的一生除了開疆拓土,對抗匈奴之外,還幹了一件影響更大的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也因此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然而,這一切來得並不容易。

儒家自孔子創立開始,其後的三四百年始終不被認可。孔子周遊列國,一生窮困潦倒。戰國是兵家、法家、縱橫家的舞台,儒家毫無用武之地。到了秦始皇,儒家更是遭遇滅頂之災,私藏儒書,談論《詩》《書》都成了犯罪。秦末,天下暴動四起,儒生們抱著殘存的儒書紛紛投靠各路起義軍,對於他們來說,推翻暴秦,是使儒學重獲新生唯一的辦法。

然而,起義軍的陣營里也基本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那些封疆裂土的諸侯們,迫切需要的是能幫助他們奪取天下的猛將和謀臣,在他們眼中,儒生都是些夸夸其談的老迂腐。於是,很多人無奈的轉向了劉邦陣營。之所以無奈,是因為劉邦也十分厭惡儒家學派,他見了儒生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當眾往裡面撒尿。無奈還要去投靠,是因為相比其他人來說,劉邦要仁慈的多,在他這裡好歹能保住性命,混口飯吃。

可憐的儒家學者就是在這種備受屈辱的情況下苦苦堅持著,但是他們做對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教育。儒家思想雖然得不到重視,但並沒有影響他的傳播,學習儒學的讀書人依舊很多,儒學大師仍然不斷湧現。後來,一個極為聰明的儒生改變了這種局面,他叫叔孫通。

劉邦奪得天下後,建立了一個博士機構,將精通各家學說的大師們集中起來作為智囊,儒學大師叔孫通也在這個博士團里,他的身後還有一百多個跟著他混飯吃的儒生。叔孫通明白,對於劉邦這樣一個草莽出身的皇帝來說,講太多的大道理一時很難起到作用,只有讓他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有進一步推銷儒學的機會。

漢王朝建立後,劉邦君臨天下,但是跟隨他打江山的那幫大老粗們依然沒有規矩,不成體統,怎麼看都還是一幫烏合之眾,劉邦對此十分苦惱。叔孫通抓住劉邦這個最大的痛點對他說,儒家或許不能助你打天下,但是能夠幫你治天下。我可以為你制定一套完善的禮儀制度,使得朝堂面貌煥然一新。這對劉邦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馬上指示叔孫通開始實施。

幾個月後,劉邦高坐在廟堂之上,看到階下的眾位大臣衣冠楚楚、次序坦然,當他們整齊肅穆的伏身叩拜、山呼萬歲之時,劉邦感嘆,原來當皇帝這麼威風啊!叔孫通也因此加官進爵,帶領儒家子弟站穩了腳跟。

後來,劉邦又專門到曲阜祭祀了孔子,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祭拜孔子的帝王,他還規定所有官員上任前,必須進行祭孔儀式。這些做法從形式上給予了儒家巨大的尊重,使得儒家從幾百年來被人棄若敝屣到如今登堂入室,實現了完美逆襲。

劉邦雖然將儒家提高到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地位,成為漢朝統治不可或缺的一環,但他並沒有讓儒家成為治國的指導思想。漢朝初期,國家經歷了多年戰亂,百廢待興,與民休息的政策最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而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恰好為這一政策提供了根本的理論指導。因此,漢朝立國後的六十多年,黃老政治始終佔據核心地位,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戰亂導致的社會創傷和經濟蕭條快速恢復,國家實力猛增,百姓安居樂業。

但是到了後期,無為而治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凸顯。民間重利輕德之風日勝,手握權柄的官員和財力雄厚的貴族們紛紛加入工商行業,使得普通百姓很難與之抗衡,造成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貧富懸殊不斷拉大。各諸侯忠君思想淡漠,獨霸一方,趁機坐大,嚴重威脅到中央的權威和天下的統一,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發內亂。

此時,儒家大一統的思想開始越來越受到漢王朝統治者的認可。漢文帝時期,賈誼在著名的《治安策》中深刻分析了諸侯國日益坐大的危害,建議削弱諸侯王的實力,提高中央的權威。漢景帝時期,晁錯繼承賈誼的衣缽繼續推動削藩。雖然他們二人不完全是儒家學派,但都吸納和推崇儒家大一統的思想。文景兩朝,儒家思想的影響力也因此繼續擴大。

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諸侯國的實力被大幅削弱,中央的權威得到極大加強,漢王朝在思想體系上更加重視儒家忠君愛國、天下一統的理論,不少儒家學者開始擔任朝廷重要官員,直接影響國家的政策和方向。但是,因為竇太后對黃老政治的忠實守護,儒家在與道家的鬥爭中仍未佔得上風。

漢武帝劉徹繼位後,立志大展宏圖,開創一番事業。他從父親劉啟手中接過的是一個富而不強的國家,作為富二代,他面臨一個選擇,是遵從以前的制度,做個守成之君,還是改弦更張,做個開拓進取者。有的人生來就是創造歷史的,劉徹就是這樣的人。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他要走自己的路。

劉徹一直在思考幾個十分高深的問題,歷代君王都想效法三皇五帝使天下安定,為什麼總是做不到?天子如何承受天命,災禍又是因何而起?怎樣做才能使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劉徹親自主持考試,面向全國徵招人才。在這次考試中,一個專門研究儒學五經的博士脫穎而出,他就是董仲舒。

一般人看到劉徹提出的問題肯定抱頭鼠竄了,董仲舒卻連上三策作出了回答。在問答中他提出了三個重要的思想,天人合一;三綱五常;獨尊儒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策三答。

劉徹骨子裡是個乾綱獨斷、捨我其誰的強人,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顯然不符合他的風格,而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恰恰暗合了他想有所作為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劉徹極大的認可,也因此徹底改變了儒家的命運。

劉徹此時還不滿十六歲,雖然青澀,但絕對睿智。在感受到竇太皇太后對儒家思想的抵觸後,他明白黃老政治的地位目前還無法取代,於是馬上放緩了改革的步伐,儒家也因此在與道家的鬥爭中進入了短暫的積壓期。劉徹親政第六年,竇太皇太后去世,儒家開始全面爆發。

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和宰相衛綰的建議,開始顛覆性的改變漢王朝的治國方針,這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一,規定原來由百家學者擔任的博士官一職,今後只能由儒家學派擔任。凡學習申不害、商鞅、韓非子、蘇秦、張儀學說的人,一律不得為官。博士主要研究《詩》《書》《禮》《易》《春秋》這五經,儒學因此發展成為經學。如同董仲舒專門研究《春秋》一樣,許多儒生畢生只研究一經,皓首窮經也由此而來。

第二,在首都西安創立大學,由經學博士擔任教師,專門傳授五經和儒家思想,學生學成後即可成為官員。這樣一來,大學成為普通讀書人走向仕途的唯一途徑,儒學也成了知識分子的唯一選擇。另外,在地方開辦中學和小學,以儒學經典作為唯一的教科書。從此之後,儒家門徒開始壟斷政府,儒學開始排他性的統治中國封建社會思想領域。

第三,大興禮教。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成為儒家思想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核心,以此為基礎,祭禮、喪禮、避諱等規矩開始佔領人們的日常生活。一個人的一生有六年的時間不能從事任何事務,只能為去世的父母各服喪三年。說句話、寫篇文章有若干的字詞不能使用,因為要避開皇帝、聖賢和尊長的名字,類似的封建禮制數不勝數。在這種環境中,人們開始活得小心翼翼,如同戴上了沉重的枷鎖。

從漢武帝開始,中國徹底告別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進入儒家思想一統天下的時代,一下就是兩千年。在這兩千年中,儒學逐漸與神學相結合,孔子也由此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轉化,成為與釋迦牟尼、太上老君、耶穌基督一樣的神人。儒學家們也由學而仕,由仕而富,由富而貴,逐漸成為一個個掌握話語權的豪門旺族。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胡說 的精彩文章:

等等貓聽歷史之十五:西楚王國

TAG:老六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