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磨蹭拖延絕不僅僅是個壞毛病

磨蹭拖延絕不僅僅是個壞毛病

從心養育

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做事磨蹭拖延,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養兒如修行」,不斷打造自己的耐心,把能夠心平氣和接納慢吞吞的孩子,當作是自己為人父母不斷成長的標誌。也有的家長採用了「眼不見心不煩」的策略,主動迴避孩子的「磨蹭拖延」,尤其是很多爸爸,充分認識到自己缺乏耐性,主動棄權,把需要耐心的養育工作全部交由媽媽們處理,完全假設『雌性動物具有過人的忍耐力,媽媽容忍孩子的磨蹭具有先天的優勢。』由此,媽媽們開始哀嘆出「喪偶式」育兒的感慨和抱怨。

爸爸媽媽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反饋和處理方式,很多時候是將孩子的「磨蹭拖延」想的過於簡單:只是粗淺地認為這只是一個壞毛病而已,所以會盡量幫助和督促孩子改正。同時,還會更多地歸因於孩子的習慣養成、個性特點等因素,基於這樣的認識和歸因,父母們便會想法設法讓孩子「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或者是消極應對,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棄之任之,不為難彼此。

但其實,孩子磨蹭拖延絕不僅僅是個小小的壞毛病,背後可能蘊含著孩子在很多方面的發展存在不足,比如能力、情感或認知。對於孩子的磨蹭拖延,我們只有進行了精準的診斷,後續採取的支持方法才能有效,否則極有可能方法無效,更有甚者,不僅沒有解決「磨蹭拖延」的問題,還引發了諸多更加難以應對的新問題。

比如,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磨蹭拖延,十分不惜力,反覆講道理、勤鼓勵、不斷教育,卻引來孩子的很多反感叛逆,認為父母非常啰嗦嘮叨,不懂自己,頻繁的催促招來各類親子衝突,孩子頂嘴,父母憤怒。

下面,我給大家提供幾種可能的原因以及相應的策略方法,也許你家孩子的磨蹭拖延屬於其中一種情況,或者是多種原因的綜合體:

孩子在實踐做事的能力上比較弱。有些孩子磨蹭拖延,並不是故意的,而是他能力確實偏弱,根本不能勝任當下的事情。比如家長急著要出門,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可孩子卻一件外衣穿了好長時間,扣子不能對應,鑽不進扣眼兒等。所以孩子的衣服最好是熟悉的,簡單容易穿的,不要盲目為了追求帥酷美,不考慮孩子自己的自理,只有平時讓孩子多做事做練習才能帶來能力上的提高,家長一定要注意不包辦多放手,把關注點放在平時,而不只是在關鍵時刻再嚴格要求孩子,更不可以粗魯地訓斥孩子。這樣孩子不僅做事更慢,心裡還會特別委屈。

孩子在認知思維上缺乏計劃性和程序性。有的孩子表現得跟一個小迷糊似的,丟三落四,想起這個忘了那個,做一件事情需要很長的時間。這種情況多屬於認知發展範疇,而不是個性習慣,需要家長平常多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以及怎麼做才最優。如果孩子年齡小,就多用圖畫或是現成的小貼紙代替文字,便於孩子理解記憶。最初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實際做幾次,比單純的口頭教授效果更好,因為操作過的事情孩子更能印象深刻,逐漸內化成自己的計劃能力。也可以做一些走迷宮的小遊戲,讓孩子練習籌劃。在這一點,父母的示範作用尤為重要。有些家長終日慌亂隨意,導致孩子也是胡亂做事。家長只是看到了孩子的磨蹭拖延,卻看不到自己的雜亂無章。

孩子認知理解不足沒有建立良好的時間概念。在個體認知發展過程中,從時間理解的發展來看,六歲左右時,孩子都很難理解一個小時到底有多長。所以說,孩子對分鐘小時這樣的時間表達的理解往往模糊不清。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逐漸體會時間的概念,告訴孩子,你吃一頓大概需要半個小時,一集動畫片是15分鐘。跟孩子交流時,具體告訴孩子你現在還能做什麼,這樣孩子就會合理選擇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迷糊在抽象的時間數據里。在多次的經驗累積的基礎上,孩子才能建議越來越精準的時間概念。

孩子在社會情感上缺乏對當前事物的興趣和熱情。任何一個人,只有對當下從事的事情充滿興趣和好感時,才會提高效率。比如帶孩子出去野營,他們會迅速出門。但如果帶他出去練琴,可能總是磨蹭時間,雖然家長講過很多遍道理,你練完半個小時就可以玩兒,或者是你彈完哪些曲子就可以休息,但孩子還是會拖延時間。這時有儘可能讓事情變得有意思一些,尤其是進行一些枯燥重複的事情時,孩子不僅需要成人陪伴,還要儘可能增加趣味性,比如每練完一曲,就擁抱或是擊掌一下,帶著喜歡的面具彈琴等等。

孩子可能在心理戴上了追求完美的魔咒。有些孩子對自己要求很高,總想做到最好。稍有不滿意就要重來,常常糾纏在一件事情上不肯放手。這樣孩子有可能慢工出細活,但長久下來卻會容易壓力大,做事效率低,也很難跟別人協調合作。平時要注意引導孩子多交朋友,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多講笑話,培養孩子的幽默感,讓孩子懂得權衡,凡是不是追求最完美,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和條件下,做到最優最好即可。

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可以想當然。一定要用心觀察,多維度進行尋源診斷論證。磨蹭拖延不僅僅是個壞毛病,極有可能是孩子的各種認知發展沒有跟上,心智思維發展上的不足更要引起重視。就像孩子發脾氣不一定是心情不好一樣,極有可能是身體里有潛存的疾病和不舒適引發了壞情緒。所以,小毛病背後隱藏的可能是大問題。

-END-

文章、視頻等內容為「趙博士養育諮詢室」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 |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博士養育諮詢室 的精彩文章:

TAG:趙博士養育諮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