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籍《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相關知識的全面介紹

古籍《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相關知識的全面介紹

產品內容介紹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簡稱《素問》,又名《黃帝內經素問》、《次注黃帝內經素問》,唐?王冰注於寶應元年。《素問》系王冰重新整理編次並注釋《黃帝內經》素問部分而成。《素問》原書九卷,81篇,與《黃帝內經靈樞》(即《靈樞經》)為姊妹篇,合之而為《黃帝內經》。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有比較完整之理論體系,內容廣博而深奧,為中醫理論之淵藪。舉凡養生氣功之理論;人與自然相參相應之學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預防思想;陰陽五行及氣運對中醫理論之指導;臟象學說及臟腑經絡臨床辨證之規律;以脈學為主而又望聞問切全面論述之診斷;針砭灸摩、湯液醪醴之運用;治病求本統領下之標本緩急先後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之治則;對咳、瘧、痹、風、厥、痿及熱病、奇病等具體疾病之認識等等均有較詳之論述。齊梁醫家全元起曾對此書加以注釋,其時第七卷已亡佚。唐王冰得先師張公秘本,補其所亡,廣為次注,擴為24卷,因而流傳。

作者簡介及成書故事

王冰,唐代著名醫家,別號啟元子,約為公元710年-804年間人,寶應年間任太僕令,因而後世稱,王太僕。王氏長於醫術和養生,深研內徑,鑒於當時素問傳本,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遂精勤博訪,補輯修訂。即今流傳下來的皇帝內經素問王注本。在保存整理古籍工作上,做出了貢獻。王氏倡導運氣學說,其理論見解,記述於七大論的注釋中,對後世運氣學說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另對辨治理論也有發揮,如元陽之虛,主張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真陰之竭,主張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已是迄今臨床治則名言,又如將病變分為運氣和不因於運氣兩類,沒類又分辨其外感或內傷,這種分類法,為後世張元素、張從正所宗。

在《內經》問世以前,中醫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確立了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

素問唐以前的注本有三家;一為全元起的《訓解》,宋以後即不見;二為楊上善的《太素》,又殘缺不全,三為王冰的注本,得以流傳下來。自漢至唐,屢經增改、傳抄,至唐代已「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易難」。 王氏遂以南朝全元起《內經訓解》為依據,對《素問》進行了編次注釋,並故曰次注,將其師舊藏之卷的七篇大論補入,並對其中簡脫文斷,義不相接之處搜求經論,遷移補之;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旨趣,加以闡明。歷時十二年,於唐寶應元年(762)完成此一巨著,王氏在增改經文時,態度嚴謹。「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親揉」 。在注釋方面,廣泛引證多種古籍,對原文詳細注釋。

底本介紹

《黃帝內經》18卷最早見於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而將《素問》《靈樞》合稱為《內經》,始自晉·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素問》《九卷》之名則最早見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但是在現存文獻中,直到晉代王叔和《脈經》才出現其原文。這一時期皇甫謐據《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內容分門別類,撰成《針灸甲乙經》12卷。齊梁間人全元起首次訓解《素問》時,該書只剩八卷,可能已經亡佚了一卷。

隋唐時期,《素問》《針經》各有多種版本流傳,以唐代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和王冰《黃帝內經素問》影響最大,其中王冰對《素問》傳世本進行了篇卷的較大調整和文字的校注增刪,並補入七篇大論。王冰次注本由於改動較大,所以與前期《素問》傳本有較大的差別。

《素問》傳本至宋代,出現很多錯訛,宋仁宗嘉祐年間,高保衡、林億等奉詔整理醫籍,林億等參閱眾本,正謬誤,增注義,重新校正王冰次注的《素問》,定名為《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此本成為後世《素問》刊行的定本。

《素問》現存最早版本是金刻殘本,尚存11卷;北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人於嘉祐二年(1057)對該書進行校勘。此後各種刊本雖經或分或合的演變,然均以此本為依據;通行本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武陵顧從德影宋刻本;1949年後人民衛生出版社有影印本和排印本出版;1956年和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兩次據顧從德本校勘出版影印本。

(圖片來源於品籍網文創產品,全書共五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為古籍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籍八字斷命賦訣

TAG:鵬為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