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選興趣班應該聽從孩子的興趣?你這麼想就錯了!

選興趣班應該聽從孩子的興趣?你這麼想就錯了!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千尋


來源 | 東西兒童教育(ID:eastwest_edu)




1




新學期伊始,又到了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




鋼琴、陶藝、圍棋、芭蕾,各種興趣班讓人眼花繚亂……無奈時間、精力、金錢都有限,必須做取捨,學什麼不學什麼,篩選絕對是個技術活。




前幾天,就有幾位媽媽跟我吐槽了報興趣班的糾結。我發現,大多數家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這件事上,還是挺迷茫的。



比如,一位媽媽連續三個學期都在給孩子換興趣班,上學期是樂高和跆拳道,這學期變成了鋼琴和英語,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她兒子上上學期學的應該是小主持和畫畫。




她告訴我,她也覺得頻繁換興趣班不太好,「可孩子每學一段時間就說沒興趣了,擔心堅持下去他也痛苦,只好換一個。主要是我也看不出他到底適合學哪樣,只能普遍撒網,什麼都試試吧!」




而另一位媽媽表達了相似的苦惱,報了不少班,也沒感覺孩子對哪樣特別有興趣,幾年下來,不知道是該繼續還是該換方向,興趣班上成了託管班,花不少錢彷彿只為買個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心安理得。


……








2






幾年來幫娃報興趣班、陪娃上興趣班的經歷告訴我,這些迷茫其實都源自

一個誤區:孩子的興趣,是選擇興趣班的依據。




在多數家長的潛意識裡,存在一個默認順序:首先要有興趣,然後才能做好。所以,當孩子說沒興趣時,家長也就不去堅持了,在篩選興趣班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



卻很少有人去思考,

孩子嘴裡的興趣真的靠譜嗎?




記得千尋最早報的是舞蹈、樂高和圍棋。一學期快結束時,我想該做個取捨了,就問她,「千尋,舞蹈、樂高和圍棋,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她想了想,說,「媽媽,其實這三個我都不怎麼喜歡,我要學陶藝,還有跆拳道。」



你們能想像我當時有多懵圈嗎?







好在我很快冷靜下來,認清了她作為一個非理性人的現實。




給大家簡單彙報下沒有尊重她個人意願的結果:




樂高學了快兩年,破格升入機器人班,老師評價是這孩子邏輯思維、創造力很強,在編程方面頗有天賦。舞蹈已由剛開始的不情不願發展到小有所成,近期準備轉提高班了。重點是,她自己學得很有成就感,成就感給她帶來了很多快樂。我真的很難把她現在的學習狀態和她之前說的「沒興趣」聯繫起來。




回想當初,如果按她的要求換一換,又會是什麼情形呢?



嗯,90%的可能正在學習第N個新項目,而那些曾經接觸過的舞蹈、樂高、畫畫、鋼琴以及等等,都將以「半瓶水」的姿態消逝在她身後,慢慢被遺忘。




大家別誤會,我無意慫恿你們忽視孩子的個人意願。




我只是想借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你,

孩子的興趣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重要,很多時候,它不見得是最好的老師,卻是最好的借口。







你知道孩子為什麼常常對目前所學表示沒興趣嗎?




除了極少數是努力依然無感外,其餘99%其實都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




著名天使投資人,原新東方名師李笑來先生寫過一本書叫《把時間當作朋友》,書中他對「興趣」提出了一個新定

義:人並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沒興趣,而是沒能力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大多數人聲稱沒興趣,都只是為自己的畏難情緒尋找一個合理化借口。




對孩子來說,興趣班只是看起來很美,一旦開始正式學習,就難免遇到困難。而逃避困難是人的本能,這時候,「沒興趣」便成了最好的借口。




沒有意識到這個誤區的家長,總希望孩子在不斷嘗試中,自動迸發出對某件事物的興趣,因為濃厚的興趣而越做越好,最終由愛好發展為特長。




實際上,這基本就是個幻想,因為現實生活中,除了極少數天才,大多數普通孩子遵循的順序都是:不是有興趣才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3






當我們捋清楚了順序,再去想如何篩選興趣班,思路就清晰多了。




既然大多數孩子是做好了一件事才產生興趣,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他在哪件事上最有可能做好。




就像李笑來所說,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然後絞盡腦汁讓他學得會,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興趣自然就出現了。」




簡單地說,就是:

發掘孩子的長處,而不是聽從孩子的興趣。




這時候,很多家長可能又會說,我的孩子沒表現出對什麼事特別擅長啊。




發現孩子的長處真的很難嗎?




《南方都市報》曾有個「少年偶像」版,報道的都是些特長少年,有的擅長玩攝像機動不動就自己拍專題片,有的是參加過畫展的小畫家……




我看了這些小孩的成長軌跡,發現他們並不是生來就多麼與眾不同,而是得益於他們的父母,找到了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一點點「差異」,再努力創造條件,讓那些原本很微小的「差異」,越長越大。







比如其中一個男孩,喜歡跟爸爸聊放學路上的見聞,細心的爸爸發現,孩子的觀察力很強,他描述的很多細節都是別人忽略掉的。這個爸爸,想來想去,送了一台二手攝像機給兒子,鼓勵他把觀察到有趣的事物拍下來,就這樣,攝像成了男孩的特長。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很難發現孩子長處,是對長處的認知出了問題。長處不是已經成為結果,顯現在眾人眼前的特長,而是一些細微的「個體差異」。

比如,孩子是個小話癆,他就有可能發展出和語言表達相關的特長,孩子好動肢體平衡度高,可能在運動方面的發展空間更大。




如果觀察細微差異對你來說有難度,也可以用「橫向比較」。




兩三個興趣班作對比,看孩子在哪裡更容易出成績,千尋剛開始學的是舞蹈、樂高和圍棋,我發現她在樂高課上的表現明顯更突出,創意比別人多,對結構的把握也更強。相比而言,舞蹈只能算可塑,圍棋就差強人意。於是在做取捨時,我們加強了樂高,舞蹈,放棄了圍棋。




根據長處選擇興趣班後,餘下的,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了,別忘了,要把最可能做好的事真的做好,興趣才會出現!









4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察所得。我發現,家長在報興趣班時,往往會體現出兩種教育觀,一種是傳統教育觀,從「功利」的角度出發,選擇公認的主流項目,不參考孩子意見,就遵循一個原則:有用,得學;另一種則是近年來流行的新式教育觀,強調尊重孩子,一切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而我更願意相信,

孩子是一個有限理性的人,他有人的自主性,也有人的本能。我們不能越俎代庖,什麼都幫他們決定,但也不能忽視懶惰、逃避的人性,什麼都交由孩子決定。




作為家長,最合適的方式是做一個理性溫和的助推者,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同時也要認識到孩子是非理性的,他們需要你適時的幫助,這個幫助,就包括理性地判斷孩子口中「沒興趣」的真偽度,以及發掘特長、創造機會。




劃重點





1、給孩子選興趣班,不要完全以孩子的興趣為標準,興趣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時也是最好的借口。


 


2、當孩子對目前所學表示沒興趣時,除了極少數是確實無感外,其餘99%都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逃避困難是人的本能,這時候,「沒興趣」是最好的借口。


 


3、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然後絞盡腦汁讓他學得會,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興趣自然就出現了。也就是:發掘孩子的長處,而不是聽從孩子的興趣。


 


4、我們覺得很難發現孩子長處,是因為對長處的認知出了問題。長處不是已經成為結果,顯現在眾人眼前的特長,而是一些細微的「個體差異」。






來源:東西兒童教育(ID:eastwest_edu),我們是一群行走在中美兩地,一邊帶娃一邊思考怎麼帶好娃的家長。分享地道的美式教育理念和實踐,和超級靠譜的國內育兒經驗攻略



長按上方二維碼,

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 小學生必背唐詩解讀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賈島《尋隱者不遇》


王翰《涼州詞》


柳宗元《江雪》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


劉禹錫《烏衣巷》


……


- 英文有聲繪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麼?《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別讓鴿子開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衛不可以《No,David》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媽媽嗎《Are You My Mother?》



野獸出沒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個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聲繪本 -





《接著,春天來了》


《蒲公英小豬》


《第四隻狐狸》



《小喬逃跑了》



《白色的小貓頭鷹》



《月亮跟著我們走》



《誰說烏鴉不會唱歌》



《鼴鼠和雪人》



《孵不出來的小雞》



…………


上千部兒童有聲繪本故事






成長樹

關注

收聽上千部兒

童有聲繪本、唐詩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幾毛錢的拼插積木,能教孩子工程思維和物理知識,厲害了丨開團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