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窮到第三代,娶不起媳婦,怎麼有後?這才是真實的「窮不過三代」

窮到第三代,娶不起媳婦,怎麼有後?這才是真實的「窮不過三代」

「道訊」出品,作者/道君

我們先來看看「窮不過三代」的出處,「窮不過三代」大概的出自孔子所提出的「富不過三代」,後人就延伸除了一個相對的觀點。「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最先源自於《論語·季氏》中,孔子所說的一段話。原文曰: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由「富不過三代」我們導出了「窮不過三代」,很多人這樣理解的,因為貧窮人家的孩子知道自我奮鬥,所以到了第三代就不再貧窮,就可以翻身起家了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和這個命題相關的話題,就是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意思是說,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那麼,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麼,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會增加他的過失。

這話說得何其透闢又何其超脫,就是強調子孫的自我奮鬥,以至於被很多家長作為教子良方,甚至嘴上掛著「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樣的口頭禪,這聽起來好像對待子女就是一種「順其自然,由他去吧」的態度,更有甚者,這其實是被一些家長當作自己這輩子不奮鬥,無需奮鬥的借口。

不可質疑林則徐那段話的正確性,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我們的古語也有雲,「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我們的古語也有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吃苦才能成功似乎成為我們文化的基因。但是,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磨難之下,經得住磨礪成為英雄終是少數,更多的是被磨難磨平,是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認清時代的變革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老子說過:道可道,非常道,不是所有的規律、言論永遠都是不變的法則。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無疑是一個太平盛世,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三國、隋唐亂世才造就了那麼多的草莽英雄,在太平盛世,卻是階層固化的時代。成大事業的機會越來越少,馬雲、王健林那種經濟轉軌時代已經過去,現在,要成功需要更多的成本,承擔更大的風險,屌絲逆襲的故事很難再上演。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你讓一個一窮二白的窮小子成功,那得有多大的智慧,多好的運氣?

出身的區別給人帶來的差距,遠不止在起點時的財富、受到的教育和擁有的資源這麼簡單 ,真正難以跨越的,並不是財富、資源和地位上的差距,而是家境的不同給一個孩子帶來的格局和心態的巨大差異。這兩項在這個社會階層流動逐漸減少的時代,對於長大後年輕人的事業人生的影響,遠比努力和天賦來的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呢?

剛才說了,這是一個要成功需要更多的成本,承擔更大的風險的時代。而富裕人家的孩子,因為有資金,輸了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有沒有什麼是輸不起的底氣,所以敢挑戰高風險,也更能帶來大收益。因為有底氣,不會畏首畏尾,才會在做決策時更有魄力和大格局。

而寒門子弟呢,因為輸不起,不敢輸,所以要權衡利弊,考慮周全,可能這個時候市場機會已經稍縱即逝。我們在講「窮不過三代,可是還有一個諺語是」「三代才出一個貴族』」 , 沒有父輩一定的資源積累作為起點,兒輩想出人頭地難上加難,李嘉誠、馬雲這些畢竟都是小概率,就好似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當作勵志的榜樣可以,但更要認清現實。

所以說,兒輩如果平庸,父輩的積累更顯重要,否則,可能真的會是「窮不過三代」的結局。但是,我這裡講的「窮不過三代」是一個可能會引起大家爭議的話題,就是:窮到第三代,還取得起媳婦嗎?如果娶不起,那可不真是窮不過三代!

小結:

本文無意否定先賢們「道德傳家,耕讀傳家」的古訓,那是又一個命題,只是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養孩子,從來就沒有什麼順其自然,更不會水到渠成,如果僅僅把未來的希望寄託到兒孫自有的「福」,那你該好好看看八字。

前兩年,一篇很火的文章「沒有傘的孩子更懂得奔跑」看似很有道理,可是換個角度看問題,所有的孩子都有奔跑的能力嗎,我子若平凡,作為家長為什麼不可以「未雨綢繆」。「窮不過三代」不是定律,更不是真理,是有前提假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換個視角看問題,我說的可能都是錯的!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人類語言中最神秘的8個字,可解釋萬事萬物,可參透天地宇宙!
儒釋道那家強?道根儒莖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