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熟這些地名怎麼來的?史上最全解釋來了!

常熟這些地名怎麼來的?史上最全解釋來了!

常熟史志◆琴川風物 第6期

地名,是人們對特定地域範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有名稱,是一個村莊、一個鄉鎮、一個城市生命的起點;同時,又是人類創造的一種文化。地名一經形成,就具有了寓意,具有了文化內涵.

「常熟」這一名稱,就從「土壤膏沃、歲無水旱」而得名,同時也寄託著農耕時代當地人民對農業豐收的殷切期望。探索地名中的文化蘊含,對弘揚江南文化,弘揚常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地理風貌、歷史文化等方面,探索常熟地名文化。

1

地名中蘊含的地理風貌

常熟山水相依,風景秀麗,故多以山水、景物命名集鎮、村莊。

這些鎮名、村名,就蘊含著人們對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優越舒適的自然條件的讚美;蘊含著人們對自己能在這裡生產生活而表現出來的歡樂。以地理風貌為地方命名,是常熟地名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取地名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山水地貌。

常熟的許多地名,都是這樣形成的。如縱貫古城的運河琴川河,因舊時從虞山東麓流出七條溪流,橫貫城區,流入運河,猶如古琴上的七根琴弦,人們就抓住了這一自然特徵,將其名為琴川河。

常熟是江南水鄉,有眾多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湖泊、河流,這是自然地貌的重要部分。所以常熟人在地名命名中,常以水面或水流之大小、形狀,予以相應的名稱。

把水面較大的名湖,稍小的名盪、澤,最小的名潭;把較大的河流名江、名河,把河岸兼有道路功能的名塘;把較小的河流名溇,小而直的河道名涇;把河流的彎曲處名灣,河流的截止處名浜;把通往長江的河道名浦,與湖泊、大河相通的小河名港,把經常有大水經過的河道名滃……

與之相應的水名有昆承湖、尚湖、南湖盪、嘉菱盪、潭盪、畢澤、市澤、白龍潭、旋河潭、三丈浦、黃泗浦、常滸河、望虞河、長青河、白龍港、落星港、福山塘、白茆塘、香塘溇、荷花溇、丁家灣、寶岩灣、楊樹滃、蘇家滃、花園浜、劉神浜等。

常熟以水命名的村鎮很多,全市十個鄉鎮中,有支塘、董浜、沙家浜、尚湖、碧溪等鎮直接以水名命名。

全市以水命名的村莊更是不勝枚舉。

僅以「涇」命名的為例,就有東涇、洞涇、車涇、落水涇、油麻涇、海洋涇、西高墩涇、北曹六涇等120多個。

其他以塘、浜、溇、滃等命名的亦有很多。有的還在水名後面,加上街、市、村、巷、里、弄以及涇岸、河沿等命名的。

如北港村、洞港涇村、方浜村、楓涇新村、大湖村、大滃村、耕涇岸、扁涇岸、長河岸、小河沿、倉河沿、河西巷、涇東巷、東涇巷、東浜弄、東港弄、湖涇里、菱塘里、橫涇街、黃泥灣街等。

有的舊時是水面或是水流,淤塞被填後建了房舍,人們即以原來的水名命名街名、巷名、片區名。如位於古城中部方塔街南側的草盪,那裡原是一個雜草叢生的河盪,淤塞填平後建了房舍,成了小巷,原來的水名就成了巷名。

位於古城南部中巷南側的,舊為山塘涇河,後河道淤塞被填,河岸兩邊建了住宅,中間成了小路,人們就將山塘涇加上了一個「岸」字,作為路名。

常熟除了多水,還有山,與山有關的地名亦有不少。城關鎮就因「十里青山半入城」而名虞山鎮,虞山四周有寶岩、頂山、小山等村,有山弄、山居灣、季家山、白雲山莊、陳家山弄、陸家山弄等自然村落。

福山地處長江之濱,歷來是軍事重鎮,晉時曾為南沙縣治。其附近有綠山、東山、殿山、七峰與上塔山、下塔山等村及自然村。這些以山為名的鎮村,亦是山水文化在地名中的反映。

2

蘊含的園林景物

人們為了休閑娛樂,建起了園林,早在春秋時期,常熟就有吳國夫差時闢建的梧桐園,又名琴川園;吳王的養鹿之地鹿園,一作鹿苑,亦建在常熟北部,至20世紀60年代初,方劃入新建的沙洲縣。

唐、宋、元時,常熟亦建有不少園林。明清兩代,是常熟園林建設的最盛時期,先後建造的園林有南園、西園、北園、小輞川、半野園、東皋草堂、拂水山莊等數十個。

許多人尤其是許多文人學士,都喜歡到花園中遊園賞花,讀書賦詩,宴請友朋。所以,在給地方命名時,人們常常會以園林為標誌物,將園名用為地名的主要語素,這種地名在常熟是很多的。

如位於古城西部荷香館,原為明監察御史錢岱小輞川舊地,因舊園浚池塘數個,均栽荷花,因名荷香館。虞山鎮李橋社區的花園浪,是明代李傑的西花園,即秀野園,園內有假山,有荷池,有亭子。

小東門外橫涇塘西的五老峰,是明錢承德所建的西園所在地,因園內有五塊奇石而名「五老峰」。大東門外鴨潭頭,原是琴南鄉的花園村,那裡原有明代瞿式耜父瞿汝說構建的東皋草堂,花園村的村名來自東皋草堂。

常熟還有多處名花園浜的地方。

一在南門外小廟場,此處舊時有一名言園的花園,因河在園旁,故名。一在寶岩拂水山莊前。拂水山莊為明瞿純仁建的花園,為瞿純仁讀書結社之所。因河浜在園旁,就以花園名之。

另外,尚湖鎮翁家莊村與辛庄鎮華欣村各有名花園浜的自然宅基,淼泉布廠南側古段河通往雉浦港的一段河道及河道兩邊的自然宅基亦名花園浜,舊時,那幾處均有花園。花園浜路,位於南門外小廟場南,因1980年填平花園浜後鋪築,故路以花園浜名。

除了將園名作為地名的主要語素,給地方的命名外,還有以景物為主要語素,給地方命名的。

如辛峰巷位於古城北部引線街北側,因巷對虞山辛峰亭而名。閣老坊位於城南的護城河南岸。原弄內有明大學士嚴訥於嘉靖年間所建設的閣老坊,後就沿用閣老坊舊名。

鐘樓灣,位於古城東南角,舊因弄內有土地堂而名土地堂弄。後在明嘉靖四十三年於巷東南隅建鐘樓,遂更名鐘樓灣。九萬圩,位於護城河北岸。舊時於護城河沿岸闢為小路,九萬圩遂成路名。

四丈灣,位於南門外下塘街南。因街長僅四丈余,且街在河道彎曲處,故名。迎春橋弄,因弄口起自迎春橋而得名。甘泉弄,位於小東門外橫穿竹行街,因弄內有甘泉井而得名。

柳河沿,在縣東街南側。那裡原有一條河岸上遍植柳樹的小河,巷依傍在河邊。榆樹街,本名大榆樹頭,因巷內原有大榆樹而得名。菜園弄位於西言子巷北側,因舊時弄內有菜園而得名。

槐柳巷,位於古城中部書院街東側,因舊時巷植有槐樹和柳樹而得名。小榆樹頭,位於南涇堂南,因巷邊植有小榆樹且路不長,故名小榆樹頭。皂莢弄在古城東部後塔弄西,則因弄內有皂莢樹而得名。

人們在接觸一個地方時,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具有標誌性的物體,如山、河、塔、倉、壩、庵、廟等。

在常熟的鎮名村名中,有以這些標誌物為主要語素,附加方位語素命名的。這樣,不僅使地名具有了方位特徵,更突出了直觀性。

如山前街表明在虞山之前,山灣里表明在虞山的彎曲處;東浜、南浜、南湖盪、南滃村、西草盪、西湖口、北長盪、北塘灣、北珠涇滃以及里浜、里橫塘、里顏港、外浜、外王塘、後龍潭、小塔前,西倉前、壩東、壩西,庵前、庵西等,則表明這些村、巷、街、弄,或處於同一地的不同方位,或由於主要語素相同而分出東西南北、前后里外以示區別。

3

蘊含的歷史因素

常熟不僅是江南水鄉,還是名人輩出之鄉,人們常以他們的故事傳說用為地方的名字,以此來表示對他們的紀念。

商相村,即大義小山村。據史籍記載,小山村是商相巫咸、巫賢父子的出生地,因以村名商相。

仲雍,一名虞仲。他南來之後,即到常熟,斷髮紋身,與民同耕,促進了常熟經濟、文化的發展。仲雍死後葬在烏目山上,人們還為了紀念他,把烏目山改名虞山。

言偃在孔門學成之後,回到常熟,「文開吳會」,在當地傳道講學,傳播中原文化,對江南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人們為紀念他,就把他居住過地方取名言子巷、子游巷。醉尉街,在東門大街南側。

唐代大書法家張旭任常熟尉時曾居住在那裡。因張喜喝酒,人稱醉尉,因稱醉尉街。洗硯池,在醉尉街南,常熟尉唐大書法家張旭住宅前。張在揮毫書寫後,常在那裡洗硯。

青果巷,位於古城中部,願為明御史蔣欽的居住地。因蔣欽在任御史時,忠直敢諫,深得民眾愛戴。由於「敢諫」音近「橄欖」,而「橄欖」又名「青果」,故後人把蔣欽居住過的小巷取名青果巷。

君子弄,位於古城南門外平橋街南,原名君子居弄。明弘治年間舉人吳寅為官清正,已不言功,人咸德之,好事者題其門曰「君子居」,後人就以之名弄。

紫金街,位於古城北部通江路西側,明章珪曾居住在那裡。章珪於宣德年間出任御史,有衣紫封金之榮。後人即「紫金」兩字名其里。

有些則與地方的政治軍事活動有關,是政治軍事活動在地名上留下的歷史痕迹。

六房灣,位於古城南部午橋弄南,因巷內先後有人擔任過六房書吏。稅務弄,在古城南部紅旗北路西側,因明清時弄設有稅務機構。

教場灣,位於小東門外教場灣河北岸的河道彎曲處,清代,這裡設有操練兵馬的教練場,故名。壇上,在南門外君子弄中段北側,舊時官方在此設壇祭天,以求風調雨順。

4

蘊含的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首先是氏族聚居、家族繁衍的活動。以姓氏命名的村鎮,就具有這樣的文化含義。

位於常熟東隅的何市,是因明嘉靖年間湖廣布政使都事何墨於橫瀝創市廛,居商賈,從而更名何市。

位於新港鎮中部的吳市,原是一個村落,因有東西兩溪而名雙溪。明代,吳氏大族在那裡定居後,漸漸形成市集,遂名吳市。

徐市,原是一個名叫李墓的村莊,因吳越國將軍李開山死後埋葬在那裡而得名。明人徐栻之祖徐鯤創辦市集。嘉靖間,徐栻中進士後,歷任高官,徐姓成集鎮上的大族,遂名徐市。

有些里弄,因曾有名人居住而得名。如常熟古城區的葛家弄,因明萬曆間御史葛邦典居住弄內。蕭家廊下,因明萬曆年間進士蕭應宮建住宅於巷中。

趙弄,因建有明萬曆間吏部左侍郎藏書家趙用賢的住宅與藏書樓。翁家巷門,因翁姓大族尤其是翁同龢家族曾居住巷內而得名。

位於古城西部荷香館西的翁府前,則因清康熙年間刑部尚書翁叔元於此建了宅府。繆家灣,位於古城南門外西市河南側。因小巷中部有一彎曲,早年又為繆姓人所居,故名。

位於小東門外橫涇塘東西兩岸的陳家市與范家市,都是因明代為陳氏家族、范姓家族聚居後形成集市而得名。

還有一些地名,與人類的經濟活動有關,如鹽鐵塘、琴川運河等。鹽鐵塘,於西漢初開挖,主要用來運輸鹽鐵而得名。

琴川河,又名琴川運河,其南接州塘,直達蘇州、杭州等地;北經福山塘出海,直達山東登萊、河北密雲等地,尤其在南宋時期,常熟的滸浦、福山,被朝廷視為拱衛京畿門戶的戰略要地和連接故疆沂(現新沂一帶)、密(現河北之密雲)、萊(登萊等地)的重要通道(《吳郡志?縣記》)。

我市莫城,因春秋時吳國著名冶匠幹將、莫邪在那裡鑄劍而得名。冶塘則是晉時江右的冶鑄之所,為其時江南的兩個冶鑄所之一。

支塘窯鎮,則是當年磚瓦燒制的土窯密集之地。練塘鴛鴦橋村的白窯頭,則是常熟最早燒制石灰的窯廠所在地。

常熟地名帶有「倉」字的,有因弄內有某家的家倉的倉巷,舊時弄南建有糧倉的北倉弄,宋時曾在那裡建過南倉的南倉村;

有位於南門外繆家弄南因直通倉浜河而得名的南倉弄,位於小東門外,有以東糧倉而得名東倉街、東倉弄、倉河沿、倉浜底;

有位於南倉弄末端,舊為停泊船隻裝運南倉糧食之河道倉浜河等。

東門大街南側的水弄,舊時弄內有近月樓茶館。茶館與附近居民都要經過此弄到青禾家橋下取水,弄內經常被弄得濕漉漉的,滿地是水,民眾就稱是弄為水弄。

東、西麵店弄,位於古城西部,明時,這裡有一磨麵店,兩弄處磨麵店東西兩側,故名。南門外繆家灣那裡還有一個南麵店弄,因清初弄內開了個麵粉坊併兼營生面。

竹行街,位於小東門外阜安灣南岸,因舊時街上多竹行而得名。電燈浜,位於小東門外陳家市北一小河浜旁,民國初期那裡曾建辦過電燈公司。

酒庫路,在南門外白雪路東,舊時那裡有酒庫。染坊弄,位於古城南部南趙弄南側,舊時因那裡開有染坊。柴場,位於古城東泰安橋西堍南側顏港河邊。

舊時,大東門外農民常把稻草用船運到泰安橋堍銷售,人們便肥那裡稱作柴場。

宗教活動,在舊社會是人類重要活動之一,人們對某些宗教活動場所印象比較深刻,故常把某些場所用為地名的主要語素,從而使地名蘊含了宗教文化。

如廟弄,因弄口對面原有一座城隍廟。周神廟弄,宋代孝子周容原住弄內。後人為紀念他,就在弄內建了周神廟,人們也就把建有周容神廟的弄,叫做周神廟弄。

天燈弄,在城東方塔街南側。因舊時方塔上掛的天燈對著是弄,故名。興福街,因街北端有崇教興福寺。東殿巷,舊時巷內有東殿聖王廟。文昌弄,舊時弄內有文昌廟。

天寧寺巷,於古城北部紫金街西側,舊時那裡有天寧寺,故名。觀弄,位於古城西部西門大街南側,因弄內有致和觀而得名。

報本街,位於古城南部山塘涇岸南側,宋時,街內建有報本道院,原名報本道院街,後簡化成報本街。

關帝弄,位於南門外南倉弄南側,舊時弄內有關帝廟,是紀念三國時關雲長關聖帝君的宗教場所。觀音堂,又名馬家觀音堂,在小東門外阜湖路南,因舊時弄內建有觀音堂而得名。

5

蘊含的地方風情與人文傳統

常熟歷來人文薈萃,崇文重教,以書院、讀書命名地名,是常熟地名的一大特色。

書院街,原為書院弄,因弄內有思文書院。梅李鎮西街亦有一條書院弄,因清時有梅李書院而得名。

學前街,因街坐落於舊時儒學學宮和文廟之前,街內有市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的學泮池及古井,還有宋代建造元代修葺的言子專祠。

還有一個社區居委會,因地處學前街而名「學前」;碧溪、吳市各有一個住宅小區,均因在學校之前而名「學前新村」。學前路有兩條,一在王市,一在白茆,都因在學校之前而得名。

學前弄也有兩條,一在謝橋的南苑弄與謝橋大街之間,一在古里的東大街北側,亦都在學校之前而得名。

學文路,是虞山鎮九里集鎮九里大街南端的兩條道路。一往東,到興隆中心小學教師後圍牆的名學文東路;一條往西,在興隆中學後側連接九華山路的名學文西路。

在古城東部的文化片區,因江蘇省常熟中學、常熟市中學、常熟昆承中學都集聚在那裡,因而將新建那裡的道路,命名為培文路、匯文路、凱文路和競文路。

昭文路,在城區東部,常滸河北岸,因舊為昭文縣的主要道路而得名。而昭文縣,得名於南朝梁太子蕭統在常熟編輯《昭明文選》的典實。

言子巷,在古城中部縣后街北側,因巷內有言子故居而得名。讀書里,一名虞山西巷,又名昭明裡。位於古城西部,石梅廣場西側,因北端在南朝梁時為昭明太子讀書處(現有昭明太子讀書台),故名。

早在春秋時期,常熟人言偃即求學孔門,學習禮儀。學成歸來後,又「道啟東南」,以「仁德」教育民眾,常熟很早就成了弦歌之地,禮儀之邦。

由以「德」「仁」「信」「善」等儒學主張為地方命名的亦有很多。在舊時的鄉里名中,即有感化、積善等鄉名,有崇信、崇善、崇德、昭德、安仁、修仁、德仁、集善、進賢、集賢、宣慈、孝慈、和興等里名。

到了現代,依然有許多帶有「德」「仁」「信」「善」等字詞的路名、村名、居委會名,

如虞山鎮興福管理區有報慈南村、報慈社區居委會,報慈北路,方塔區有報本街、報本社區居委會,大義區、大義橋有大義社區居委會,莫城區恩潭路、恩潭新村,謝橋區有勤豐村、勤豐路、雙忠路;

海虞鎮福山村有德豐、德富自然村;支塘鎮盛涇村有自然宅基恩浜;辛庄鎮常南村有自然宅基善長涇,新港鎮滸浦集鎮上有善堂北弄、善堂南弄。

常熟人不僅崇尚禮儀,還講究雅緻、文雅。反映在地名上,就是將一些較為粗俗,或夾雜著一些地方語音,不便外人記認的地名,通過諧音,改字易意,加以雅化,使地名由俗入雅,富含書卷氣息。

如班巷,原名浜巷,是將一河浜填塞後形成的小巷,後漸名班巷。

午橋弄,在南涇堂南。原因弄口有一跨南涇塘的烏橋,故名烏橋弄,後為午橋弄。

忠勝巷,位於今方塔街之東段,據傳,明代楊儀兩姐所嫁男人,一姓周、一姓沈,俱不壽。兩姐守寡時均居住在那裡,縣令為她倆居住的小巷題名周沈巷,後更為忠勝巷。經過易字,就帶有了喜慶、吉祥等含義,容易被人接受。

大、小步道巷,明初,兩巷間建有捕盜同知署,因名捕盜巷。明嘉靖間,建寧知府張文麟為其三子建造大宅,以大捕盜之諧音「大步道」題其宅名,後遂將捕盜巷改為步道巷。

五福街,早期,那裡居住著周、歸、李等五戶人家,稱五戶家,後雅化為五福街。

秀崖弄,位於古城南部,原因弄內有製作繡花鞋的店鋪,故稱繡鞋弄,以後雅化為秀雅弄,後又訛為秀崖弄。

綉屏弄,位於古城北部清權坊的路對面,原因弄不長,但較平整,名小平弄,後雅化為綉屏弄。

洙泗弄,在清權坊巷北側,舊因孫主司居住在那裡,名主司弄,後雅化為洙泗弄。

6

蘊含的故事傳說

地方上流傳的傳說故事,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亦是人類創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組成部分。

人們為了表達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願望,創造了許多美麗的故事與傳說。人們還以這些故事、傳說給地方冠名。

例如:

項涇,傳說秦末項羽率領起義軍來到楊園南的一條河道附近時,正值夜幕降臨,項羽即傳令在河邊安營紮寨。義軍紀律嚴明,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還幫助老百姓幹活。後百姓感念項羽,就在項羽義軍紮營的地方,建造了項王廟,並把那條小河取名項涇。

焦桐街,傳說蔡邕到常熟見一個正在煮飯的居民,把一塊上好的桐木推進灶堂,立即俯下身去,將桐木取出,並將桐木買下來製作了一張古琴。因這琴的尾端已被燒焦,故取名焦尾。後來,人們就把那個煮飯人居住的街道名之曰焦桐街。

小三台,位於虞山東麓仲雍墓南下面。相傳漢黃初平來虞山東坡牧羊,後叱羊為石,所以,那裡的石塊猶如散布在山坡上的羊群。其中較大的一塊名初平石,石上有八個酒盅印,相傳八洞神仙曾以石為台,在此飲酒。小三台亦是黃初平叱羊而成的三塊並峙的巨石,石面平整如台,故名小三台。

石梅,相傳漢黃初平來虞山遊玩,投梅核于山坡石壁間,一夜成樹。後仙去梅空,僅留七朵梅花於石壁上,故人們把那裡取名石梅。

另外,古里淼泉的下甲村,傳說是宋王趙構南渡後,在那裡卸下盔甲,裝扮成平民的地方;而在下甲村稍南的龍旋宮,原是一古廟,因趙構走到廟裡後,夜不能寐,在廟內轉了一夜而得名。

而梅李鎮的寨角村,因宋代名將韓世忠帶兵抗金時,曾在那裡安營紮寨,屯過兵。新中國建立後,曾在那裡的河道中,發現過抗金將士用以飲水的韓瓶。

7

地名中蘊含的祈求與願望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戰亂以及水災、疫病等自然災害頻繁,給人民帶來的侵害是很多很大的;人們普遍產生了祈求太平、富裕、安康等心態。

人們期望天下太平、社會安定,期望百業興旺;希望自己生活富裕,不生疾病,過上和和順順,安居樂業的日子。於是,人們將含有這些願望的詞語用作地名,以表示對安寧、昌盛、富裕、吉利的祈求。

如泰安街,位於古城大東門外常滸河北岸,有太平安寧、國泰民安之意。永康弄,在小東門裡水關橋堍,有求永遠康寧之意。

興福街,位於古城東部方塔園南大門前,地名寓有增人福祉之意。在興福街之西的吉祥弄和在古城南部祝家河旁的如意弄,都以吉祥如意之意命名。

長壽里,位於古城北部小三台北,現為博物館所在地;長壽橋,原在古城南門外闊墩里,民國後已拆除。一地一橋,均名長壽,都有祈求長壽之意。

富康路、富泰路、富興路,均位於城區東部青墩塘南側,於2004年新建,寓富貴安康、富裕太平、富裕興盛之意。

地名是人們賦予地方的名稱,是人類創造的一種精神財富。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並追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常熟的諸多地名,不僅完整地保存下了當年的歷史信息,而且也透視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軌跡。

因此,人們賦予地方的名稱——地名,她既是地方濃縮的歷史,又是地方璀璨的文化。常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地名中即可窺見一斑。

GIF

■ 本文原載《常熟史志》第9期 章明明

原文標題:常熟地名及地名文化 有刪節

■ 編輯:一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熟史志 的精彩文章:

TAG:常熟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