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老北京「土地廟」趣聞:醉鬼撒瘋嚇闖王 死後被封「土地爺」

老北京「土地廟」趣聞:醉鬼撒瘋嚇闖王 死後被封「土地爺」

春天到,大地復甦,萬物生長。在舊時,每到春天,特別是二月初二前後,人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到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在民間,土地神又俗稱「土地爺」。古代,人們認為土地爺為地方行政神,他能保衛一方鄉土的平安,能撫慰百姓心頭的傷痛,也能保佑人們豐衣足食。因此在古代,土地廟是老百姓的精神依託。

作者:祁建

雖然土地爺只是「基層神明」,但土地廟裡的香火一直頗盛。老百姓祭祀土地神的習俗,歷經數千年,其範圍已不再局限於歷史上的漢人統治時代,到了清代,滿人亦接受這種習俗,甚至在京師宗人府中,亦設有土地祠,接受宗人府官吏們的膜拜。

明清時的老北京,幾乎是一巷一廟、一街一寺,而最多的是關帝廟和土地廟。據《乾隆京城全圖》記載,過去的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廟,但實際上,北京的土地廟遠不止此數。在其他道院中的三聖廟、五聖廟、七聖廟中,幾乎都有土地神,甚至在舊時有不少老百姓家中也供奉土地神。北京的土地廟數量在全國數第一,規格最高的土地廟,應該算是「社稷壇」(中山公園內),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老北京,有重要影響的土地廟有南城的都土地廟、金甲土地廟等。另外,還有北極閣一帶的大土地廟、小土地廟,交道口的土地廟,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廟,阜成門內追賊衚衕的土地廟……不過,這些土地廟大多今已無存。

都土地廟,其舊址在如今宣武醫院一帶,是當時土地廟中級別較高的一座。原有大殿三層,供奉土地爺和土地奶奶。當時土地廟的「香火」很盛,時常有人到廟內燒香磕頭送香錢。清光緒《順天府志》載:「每旬之三有廟市,遊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並稱勝。」足見規模不同一般,故列入五大廟會之中。

在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路南有一條小衚衕,明朝時叫追賊衚衕(現在叫民康北巷)。在衚衕的北口,有一座只有一間門臉兒的「超小」土地廟,叫金甲土地廟,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阜成門內的金甲土地廟,廟雖小,但在當時的名聲卻很大,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廟還有一段故事,話說明朝末年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北上,一路所向披靡,兵臨京城,京城內一片混亂。這時在阜成門內有個更夫,名叫王四,喝酒喝醉了,一路搖搖晃晃地走到附近的一座關帝廟,見廟內有老百姓燒香還願時給關帝掛在身上的黃袍,便拿下來穿在自己身上,還將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抄在手中,到街上撒酒瘋,並揚言,闖賊李自成要敢進城,我就砍他的頭!這時附近的老百姓,還以為是關老爺顯聖。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後,才知道是更夫酒後鬧事,就將王四拿獲斬首。待清兵入關坐了天下之後,順治皇帝聽說了王四的事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醉鬼王四的行為看作「精忠報國」,所以就下詔敕封王四為「金甲土地爺」,並在阜成門內大街路南的那條小衚衕北口,建立了一座小土地廟,即「金甲土地祠」。廟內塑了王四像,手裡拿著青龍偃月刀。有意思的是,因為統治者歷來對起義者一貫稱「賊」或「匪」,因而就把那條小巷稱為追賊衚衕。

另外,北京的大街小巷還有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土地廟。如今的北極閣二條,歷史上稱小土地廟,因衚衕東口有一小土地廟而得名。民國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北極閣二條。北極閣四條,乾隆時稱土地廟衚衕,宣統時稱大土地廟。因此地曾有一土地廟,因規模較大被稱之為大土地廟,故此得名。民國後沿稱大土地廟。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北極閣四條。現在的交通部大樓邊上有兩棵用鐵柵欄圍起的棗樹,這原是衚衕口的棗樹。馬路對面的于謙祠一層也是一座土地廟,因此,于謙祠正門所對的那條衚衕歷史被稱作「土地廟下坡」。

東城區交道口以南路西原有土地廟,始建於明代,民國期間被警備偵緝隊佔用,現已無從查考。有首民謠說的就是「交道口跳三跳,界邊就是土地廟;土地廟求靈簽,界邊就是大興縣……」

據《海淀古鎮風物誌略》一書記載,海淀區老虎洞衚衕西口路北的拐角處,是利順祥煙鋪後院,那裡有一處用石頭壘砌的小洞,洞中就有一座小土地廟。

在海淀區鶯房衚衕南口,還有一座土地廟,只有一間小殿,廟中供奉著泥塑土地爺和土地奶奶,據說這座土地廟是一家大戶人家胡四老爺出資修建的。胡家祖輩在乾隆年間的清漪園當差,後至清末,不在朝為官,但家中十分富貴。過了這個廟往東,有一條很寬衚衕,路北起脊廣亮大門,這便是胡四老爺宅園。

明清時,通惠河上有座慶豐閘,它又名二閘,在它附近,曾經有土地廟等寺廟祠堂,二閘所處的通惠河古時為漕運要道,南方的糧木等都由由此運入京城。

琉璃廠也有一座土地祠,1905年,豐泰照相館於琉璃廠的土地祠,拍攝了《定軍山》片斷,該片成為中國電 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無聲影片。如今該出建起了幼兒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