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Python以後,我幹了很多不是人乾的活
(原創第四十一篇,字數:1260,閱讀時長3分鐘)
在我們老家,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60歲學打拳」。它描繪了這樣一類人群的生活狀態:退休後與其閑在家,不如多學點技能,一來可打發時間,二來可提高晚年的生活質量。於是,有些老人開始學打太極拳,有些老人開始玩攝影,有些老人學起了書法繪畫。
我身邊就有一位這樣的老人,是我的叔公(我爺爺的弟弟)。20多年前,他從機關退下來後就去上了老年大學,主修書法。後來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日益精進,不但作品多次獲獎,還受邀上了中央電視台的「夕陽紅」欄目。此後,更是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登門拜師,他皆虛懷若谷,以書法會友。
叔公退休後的生活過得如此精彩,對當時還是學生的我而言,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那個時候,在我心裡就已經埋下了一顆種子——人要想學點什麼,任何時候都不晚。
也正是憑著這股子勁,這些年來我成了朋友眼中「挺愛折騰」的一個人。比如學編程,又比如寫微信公眾號,再比如職業生涯的幾次跨界發展。但我都不以為然,也不作過多的解釋,只是悶著頭做自己的事。
在我看來,「60歲學打拳」這句話,不只適用於60歲以後的老人,也適用於20多歲的你,和30多歲的我。更重要的一點是,我覺得這句話只說了一半,還有一半沒人說,可能也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但我覺得很重要——「學完之後幹嘛」。
學東西不是為了打發時間,因為時間本身已經是每個人很寶貴的資源。你習得的任何技能都是用時間的投資來的,而要體現出它的價值,有一個衡量的辦法就是,用這項技能又能幫你換回多少時間。
這樣說,可能有點繞,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明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學習excel,那兩個月過得很辛苦,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小明少了很多玩耍的時間。兩個月以後,小明公司接了一個大項目,小明被分到的工作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不過,得益於他之前兩個月的投入,學到的技能很快就派上了用場,平時不用加班不說,還有餘力幫助其他同事處理一些難題。
這就是用時間換時間的例子,我在這方面也是頗有體會。前段時間想看書,但是漫無邊際地去網上淘,看書評太費時間。於是我想到了用Python去豆瓣網上爬一些書評數據來看看,畢竟經典的著作才更有讀的價值。
將數據稍加處理,就能知道哪些書讀者評價好,哪些書是知名作家的長銷書,這幫我節約了不少時間。再比如,之前想研究一下簡書上的爆款文章有哪些共同點,
什麼樣的標題能吸引讀者打開?
哪些話題能引發讀者熱議?
怎樣的文章讀者願意打賞?
什麼時間段發文章能獲得更大閱讀量?
※用Click編寫Python命令行工具
※Python函數之匿名函數
TAG:Pyth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