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臣子上朝為何敢罵皇帝?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群成群

宋朝臣子上朝為何敢罵皇帝?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群成群

宋朝確立了與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國策,讀書人做官順理成章,讀書人做官理直氣壯,讀書人做官後罵起皇帝來,也是毫無遮攔,什麼話都敢說,什麼話都敢罵,皇帝被逼到牆角,沒一點面子,最後將此人貶官,那些大臣們還爭相為貶官送行,說「此行尤光」,還贊其光榮,還很佩服。而皇帝呢?也貌似無可奈何,甚至過兩年又將其召回,再次重用。宋朝會罵皇帝的大臣,他們的經歷大都如此,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群成群,這不是怪事么?

這些人如果生在明朝、清朝,保准讓他們死翹翹,不但自己死翹翹,連同家人、朋友、學生甚至都死翹翹。宋朝的士大夫真的會罵皇帝嗎?又是怎麼罵的?罵了後真的不死翹翹?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罵皇帝罵得不怕死翹翹的宋朝官員。

一、用史冊威脅宋太祖。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一書中記載過一個大臣用史書威脅宋太祖趙匡胤的事,他在書中說:「太祖常彈雀於後苑,有群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見之,其所奏乃常事,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為尚急於彈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於懷。上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能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上悅,賜金帛。」

這個大臣去找趙匡胤彙報,說有急畫求見,趙匡胤玩彈弓彈麻省正在興頭上,聽說有急事,才接見,結果卻是尋常小事,便發怒,沒事幹嘛掃我的興?大臣說無論多小的事也比玩彈弓重要。你還強嘴?趙匡胤順手拿起隨身作玩飾的小斧打掉了大臣的兩顆牙齒,大臣沒哭喊,拾起掉落的牙齒放到懷裡。你打算告我?我當然告不倒皇帝,但日後自然會有史官記下此事——言下之意,你會因此遺臭萬年。趙匡胤一聽驚了,趕快用言語安撫這個大臣,還給了很多賞賜。

二、包公吐皇帝一臉唾沫。朱弁的《曲洧舊聞》說:「張堯佐除宣徽使,以廷論未諧,遂止。久之,上以溫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將御朝,溫成送至殿門,撫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對,大陳其不可,反覆數百言,音吐憤激,唾濺帝面,帝卒為罷之。溫成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豈不知包拯為御史乎?』」

溫成,就是後來宋仁宗的溫成皇后張氏,張氏還是貴妃的時候,為了鞏固自己的後宮的地位,便多次為自己的堂伯父長官而不遺餘力,為什麼這樣做呢?增加娘家人的影響力吧,對自己的發展奠定強大後盾。為此,他向宋仁宗吹枕頭風,要求宋仁宗加封伯父為宣徽使。最初,宋仁宗提出此議後,曾被朝臣反對,未獲得通過。

一段時期後,張貴妃又舊事重提,希望宋仁宗再次提出讓伯父當宣徽使,上朝之前,還反覆摸著皇帝的背,說您今天千萬千萬不要忘記「宣徽使」啊。宋仁宗得得地答應。然而,在朝堂上,當宋仁宗把這個想法提出後,時任御史的包公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大聲咆哮朝堂,爭論中,包拯唾沫飛舞,濺了宋仁宗一臉,他不停地擦臉,十分尷尬。散朝後,張貴妃以為事情辦妥,柔聲問皇帝「宣徽使」事如何了。宋仁宗一臉不快地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

三、當面指責皇帝不孝的富弼。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載:「富弼見英宗,面奏曰:『方仁宗之世,宗屬與陛下親相等者尚多,必以陛下為子者,以陛下孝德彰聞也。今皇太后謂臣與胡宿、吳奎曰:無夫婦人無所告。至不忍聞,臣實痛之。』以笏指御床曰:『非陛下有孝德,孰可居此?』英宗俯躬曰:『不敢。』」

宋仁宗無子,傳位於養子趙曙,即宋英宗。宋英宗當上皇帝後,對養母曹太后卻十分冷漠,後來甚至正常禮儀都不願意履行,曹太后痛苦,便對時任樞密使的富弼等大臣哭訴。富弼聽後非常生氣,當面拜見宋英宗說:「你知道仁宗皇帝為什麼傳位於你嗎?因為你當時孝順啊。如今你對母后不孝,致於她以淚洗面。」

說完,他還不解氣,又用上朝的笏板,指著龍椅說:「若陛下無孝德,怎可做此位?!」宋英宗聽後,非常慚愧,非常惶惶,連聲說:「不敢,不敢。」宋英宗怎麼不像嘉慶皇帝賜死和珅一樣,把那個驕橫的富弼給處理掉呢?

如果要將這三個膽識過人的大臣,按照膽大膽小排個序,我覺得富弼敢罵皇帝不孝,當面指責,盛氣凌人,當屬膽子最大;包公在皇帝一而再再而三要提拔一下自己的妻伯,包拯敢於當面頂撞、咆哮朝堂,當屬第二大膽;那個被趙匡胤打掉牙齒往懷裡藏的大臣,沒有忍氣吞聲,而是以載入史冊來警醒皇帝,當屬第三大膽。

其實,關於誰最大膽或膽小並不是最關鍵,最關鍵的是皇帝受到頂撞和委屈的時候,沒有動用公器泄私憤,而是委曲求全,這不是心地仁慈,而是心存敬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我們沒有騎兵,可我們有腦子,宋朝別出心裁的防遼國騎兵的突襲
宋朝: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歷時320年,共18帝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