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日軍譽為「活關公」,死後蔣介石親自為其扶靈
本文系有閑者說歷史原創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張自忠將軍
在我國艱苦異常的抗日戰爭中,有無數的英雄為此獻出了他們的生命,他們或許有的生前是將軍、是平民、是教師等等,他們的名字我們或許無法全部記住,但是他們所傳承的這種革命精神卻是能夠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今天筆者所介紹的是一個抗日名將,他所展現的軍人武德使得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為之敬佩,更被譽為現代的「活關公」。
年少的張自忠
張自忠將軍,字藎臣,是當時著名的國民黨愛國抗日將領之一。1911年由於受到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學說而深受影響,隨即秘密參加了當時的同盟會。1933年是時任第二十九軍師長的張自忠第一次與日軍進行正面作戰,當時的張自忠在遵化三屯營同日軍激戰正在七天,有效的遏制了日軍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也成為了當時抗日戰爭前期中國軍隊少有的勝利之一。
但是由於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派遣軍隊圍剿共產黨,讓剛獲得勝利的二十九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地步,後國民政府更是簽訂了屈辱的《塘沽條約》。七七事變之後日軍大舉進犯我國邊境,而此時的張自忠卻因病在北平卧床修養,此時的日軍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卻在夜裡秘密來見張自忠,卻受到了張自忠的嚴厲斥責,後來由於蔣介石與日軍的議和事件,卻讓張自忠陷入了「漢奸賣國賊」的輿論風波。
張自忠將軍並沒有用語言來回擊這些流言,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向國人證明了什麼叫做軍人風範。1938年的張自忠在3月的臨沂戰役中,率領五十九軍與日軍激戰七個晝夜,擊敗了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1939年又領導了隨棗會戰,殲滅了日軍的輜重部隊,迫使日軍進軍襄陽的計劃。
1940年的棗宜戰役期間,張自忠由於參加第五戰區的軍事會議在返回駐地途中遭遇了大批日軍的突襲,在敵眾我寡無法求援的情況下張自忠將軍拚死反擊最後壯烈犧牲,享年50歲。在張自忠將軍為國捐軀之後,由於張自忠的軍風武德讓當時的日軍指揮官身受感動,把張自忠的遺體審認裝殮之後運回後方並使全體日軍為之敬禮,當夜日軍的廣播插播了這條張自忠的陣亡消息,並用專機運回漢口。
張自忠的遺體運回之時,經檢驗全身共計八處傷口,槍彈傷五處、刺刀傷一處、炮彈傷兩處。在遺體送往當時首都重慶安葬之時,途徑宜昌十萬軍民齊送將軍魂歸。1940年5月28日凌晨在重慶碼頭處時,蔣介石、馮玉祥等國民黨將領手帶黑紗集體站在碼頭迎靈。之後國民政府發布了「國葬令」,把張自忠的牌位納入了忠烈祠位居首位。張自忠夫人得知死訊後,悲痛絕食七日而亡,最終合葬於重慶的梅花山麓。
※此人給了毛主席一個建議,毛立即下禁令禁止任弼時出席開國大典,一年後任弼時去世
※十大漢奸之一,多次叛變,死後向汪精衛要求「國葬」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