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想看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殺人,家長是元兇……

「我想看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殺人,家長是元兇……

繼去年,因為飛機鬧事全家被遣返的著名「熊孩子」事件後,最近又一個「熊孩子」吸引眾人眼球,成功登上了熱搜。

一個網友看到親戚家四年級,身高1米4、體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了一把孕婦嫂子,還好自己剛好在嫂子前面,死死架住嫂子,才避免了一出悲劇的發生。

當熊孩子被問及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還滿不在乎地說:

「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暴怒的小姑子聽聞此言,立即拿著擀麵杖追出去打得臭小子一身傷痕,從此不敢吭聲。

對於這樣的情況,網友們引起了熱議:

面對「熊孩子」,是該像開頭小姑子一樣「以暴制暴」教訓一頓,還是應該睜隻眼閉隻眼,或者還有什麼好的解決方式呢?

01

哪裡都有熊孩子

近年來,新聞報道中的「熊孩子」屢見不鮮,每次看到都脊背發涼。

去年,長沙一個5歲熊孩子將一2歲女童關進電梯,導致女童最後墜樓身亡。

更有自作孽的熊孩子,在無人電梯里撒尿,導致電梯短路,自己被困其中。

有些「熊孩子」出國後,依然「熊性大發」,讓人無可奈何。

在紐西蘭,曾有中國留學生帶小孩在當地入學,調皮的熊孩子往學校飲水機里撒尿。老師為此找過家長,警告過孩子,但是小孩還是不聽,又尿了很多次,最後被退學,而且上了黑名單,幾乎所有的公立小學都不要,只能去別的城鎮找學校。

身在海外,很多人可能會發現,在餐廳等公共場合,很多洋人孩子總是能規規矩矩安靜享用美食,經常可以看到華人孩子四處奔跑大聲說話的影子。

所以得出結論,為什麼中國熊孩子特別多。其實,哪裡都有熊孩子的身影。

去年,紐西蘭NZTV的早餐節目主持人Daniel Faitaua在節目里講述了他遭遇熊孩子之後的做法,在社交媒體中也引起過一番熱議。

Faitaua和家人每個月都要外出進行一次家庭聚餐,坐在安靜的葡萄酒莊裡,欣賞風景如畫的美景。有一次,他們全家去葡萄酒庄聚餐的時候,隔壁桌的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在用餐。

這倆熊孩子在餐廳大吵大鬧,發出各種噪音不說,還在餐廳里跑來跑去,一會兒踩著客人的腳了,一會兒碰翻餐具了,搞得餐廳瞬間變成了嘈雜的遊樂場。

更可氣的是,縱使孩子們再怎麼鬧,這夫妻倆就像被隔離在世外一樣,絲毫沒有上前制止的意思,而且非常enjoy這樣的用餐環境。

當Faitaua第N次看到這兩個小孩跑來偷自己兒子蠟筆,還把水杯里的水碰撒到兒子畫作上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爆發了,憤怒的對著兩個孩子大喊道:「滾開!」

經過這件事情他更加堅定地認為,面對熊孩子我們不應該無條件包容,該斥責他們的時候就不能客氣。這個想法瞬間得到了紐西蘭網友們的支持。

02

父母是元兇

紐西蘭主播覺得可氣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父母不管不顧的態度。所有熊孩子身後都有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

曾經地鐵里的一個小男孩因為想吃一個年輕女孩手裡的炸雞排不停地哭鬧,男孩媽媽就示意孩子去向女孩子要:「那你去跟姐姐說,讓姐姐把炸雞排給你吃……」結果女孩瞄了一眼側過身子沒理他。

這下卻惹惱了小男孩,當下一趟列車挾著風呼嘯著要進站時,小男孩突然掙脫媽媽的手,上前使勁推了女孩一把,如果不是旁邊一個眼疾手快的人抓住了女孩的胳膊,後面的慘劇可想而知。

小男孩呢,早就被媽媽拽著迅速隱入了地鐵擁擠的人流,消失得無影無蹤。

真是每一個熊孩子後面,都有個奇葩家長。

有種家長,孩子犯錯都會很誠意地道歉並管好自己的孩子;

有種家長,心不甘情不願地為息事寧人說句「不好意思」便繼續放任熊孩子的任性舉動;

最無語的家長,就是不約束、不道歉,反而像你惹了他家孩子一樣反過來指責你。

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家長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被畫成什麼樣的圖案。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面對這個問題,全球影響最大的家庭教育經典《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提到:

「對兒子的懲罰,我一向講究原則。我對他的懲罰一定要讓他心服口服,否則懲罰便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懲罰之前,我總會給他警告,他犯錯之後我一定言出必行,並且要對他講清原因,告訴他我為什麼要懲罰他。

我認為必須讓兒子懂得他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稚移,他一定會形成什麼事都認真的習慣,他會知道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馬馬虎虎。」

03

中西教育 孰好孰壞

中西教育千差萬別,都有各自優缺點。其實,不必迷信某種教育方式,而是要真正針對自己孩子的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西式育兒理論提倡尊重孩子的天性,順應他們的心理,認為只要有愛、自由、溝通和鼓勵,孩子自己就會順利地成長。

而在愛的呵護中長大的孩子,很多人覺得被過度保護,小心翼翼迴避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導致成人後一些問題的爆發。

這種反思在「虎媽」的成功教育被宣傳後變得愈演愈烈,很多自由長大的西方人卻羨慕起了亞洲家長的嚴苛。

「虎媽」蔡美兒

中式傳統育兒理論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這種嚴格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從小守規矩懂道理,但同時也埋下了畸形反叛的種子。

由於標準不同,很多在中式教育中認為是熊孩子的人,到了西方環境中,加以正確的引導,反而能蛻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筆者有一位朋友是從國內來紐西蘭的陪讀媽媽,她的兒子因為實在太淘氣,在中國被三家幼兒園勸退。無奈之下,媽媽嘗試走上陪讀之路。

到了紐西蘭後,她找了家幼兒園讓孩子入讀,媽媽每天在膽戰心驚中度過,隨時等待老師的傳喚。

誰知,她兒子非但沒出任何事,當她向老師打聽兒子情況時,老師還大讚孩子聰明活潑熱情,對他的動手能力還讚揚有加。

孩子屢屢獲得老師good boy的讚揚後,更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變成了一個人見人誇的小暖男。

///

你曾被身邊的熊孩子惹惱嗎?

面對他們,你採取了什麼措施?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假如老外對你「翻白眼」,那是幾個意思?
中產危機:自以為身處中層,實際上很可能只是窮人……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