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鐵路成就的一座城市——哈爾濱掠影
冬天該去哪兒玩?兩個選擇,一個夏天的三亞,一個更冬天的哈爾濱;一個是為了逃避冬天,一個是為了挑戰冬天。
到哈爾濱玩,也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夏天,一個是冬天。夏天的緣由應該是那首著名的《太陽島上》,可是你真去了,就會發現還是聽歌吧。那麼,哈爾濱的賣點應該是冬天的冰和雪了。
雪雕《牧羊曲》
哈爾濱素有「冰城」之譽。因為有著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所以每到嚴冬冰封,這座城市就會上演一個個冰雪為主角的童話劇目,這不僅為漫長而單調的冬天增添了許多藝術趣味,也為別處的遊客找到一個冬天來這裡觀光的最好理由。
白天,宜去看雪雕。雪雕是通過光影的效果表達空間感的,所以白天,有太陽的晴天,陽光下,雪粒產生各種角度的折射,粉妝玉砌之外,呈現出一種迷人的風姿。
3D燈光秀《雪舞間》
夜晚,則要賞冰燈。燈已五光十色,再配合玲瓏剔透的冰,無論是砌成建築,還是雕成作品,燈光映射之下,或冰清玉潔,或流光溢彩,無不令人眼花繚亂。
到哈爾濱的人,多半是沖著冰雪而去的,但去了的人多半會被哈爾濱的異域風情所折服。
「哈爾濱」,顯然不是一個漢語名詞,據傳為女真語「阿勒錦」一詞的譯轉,意為「榮譽」;也有說「哈爾濱」是「哈魯濱」讀音的訛傳,「哈魯濱」是滿語「魚網」的意思,也就是說很多年前這裡大概是個捕魚場;也有人認為「哈爾濱」來自俄語「哈拉賓娜」,有100多年前的俄文版地圖為證。作為一座城市,哈爾濱的歷史並不長,它的興起與中國較早的一條鐵路有著直接的聯繫。
左為哈爾濱松花江濱州鐵路橋(也稱中東鐵路橋),始建於1900年5月,1901年10月投入使用,是哈市道里、道外的分界橋。2016年大橋改作中東鐵路博物館觀光步行橋。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沙皇俄國為了攫取中國東北資源,在中國清政府的領土上修建了一條以哈爾濱為中心的鐵路線,史稱「中東鐵路」。鐵路建成後,隨著大量資本注入,有30多個國家在這裡設立領事館和銀行,哈爾濱迅速發展為遠東的經濟、文化、貿易中心。因為浸染了歐洲多國的文化色彩,哈爾濱被譽為「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
尼古拉大教堂亦稱"中央寺院",俗稱「」喇嘛台",建成於1900年,是哈爾濱歷史上最宏偉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世界上幾座比較重要的東正教教堂之一。1966年文革期間被毀。
索菲亞大教堂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07年初建,1923年重建,落成於1932年,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築。
遙想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
那時的社交場所的豪華是不次於上海的,那時這座城市裡的洋人人口是超過中國人的,那時中國生意人的前店的門面是要巴洛克式的,那時的女學生上體育課是穿短褲的,那時的選美活動是與國際接軌的,那時的歌劇院是演奏交響樂的,……歷經世事滄桑,那時的摩登浮華雖早已泛黃,但啤酒紅腸大列巴卻早已滲透進了哈爾濱人的生活中,而那條與鐵路一起繁盛起來的中央大街以及地標性建築聖索菲亞教堂,更是清晰地保留了哈爾濱昔日的歐陸風情。
「沒有到過中央大街,就不能說到過哈爾濱」,中央大街就是哈爾濱的縮影。在這條長達1450米的街道兩旁,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5棟,有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式,十七世紀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義,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歐洲最具魅力的幾百年文化發展史被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沿著麵包石頭道徜徉在這條建築藝術長廊之上,彷彿置身於流動的交響樂中,松浦洋行、馬迭爾賓館、道里秋林公司、猶太國民銀行、米尼阿久爾茶食店等等如一個個音符掠過,這些名字有的還以實體店的形式延續著百年輝煌,有的已成為牌匾上的文字記述或被封存進老照片里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或高貴或典雅或傳奇或浪漫的人文的意義在裡面,哈爾濱這座城市才變得格外的迷人。
南崗博物館,曾為中東鐵路局副局長官邸、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公館、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參事住宅。
道外中華巴洛克街景
在哈爾濱,你如果有時間在道里、道外、南崗這幾個老街區隨便走走,也許不經意間就會撞見某個與鐵路有關的歷史片段。於是我想到:璀璨壯觀的冰雪世界、精彩紛呈的異域風情,都可以是哈爾濱的城市之眼,但鐵路文化也可以成為哈爾濱的另一張名片。畢竟這座城市是滾滾車輪造就的,雖然它曾經給我們民族帶來過屈辱,但無需迴避,它也是我們民族工業發展的見證。當我們走完了初期工業化的階段,當飛速的高鐵把我們帶向更新的歷史進程,過去的一些設施就可以作為」工業遺產」,以景觀的形式存在下來。
這也許,將是我下次尋訪哈爾濱的理由。
哈爾濱國家大劇院建成於2015年,是哈爾濱新文化地標。
一個教古代文學的大學教授;一個色彩搭配師、形象設計師;一個愛舞蹈、愛遊歷、愛朗誦、愛音樂、愛攝影、愛寫作的女子;……詩意地教書,詩意地棲居,……浪漫,唯美,敏感,細膩,……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伴你一路漸次綻放。
你若喜歡,我自歡喜。
TAG:只做優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