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遠程隱身反艦導彈改變海戰規則?別總拿紙老虎嚇自己
近日,我國002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通過網路流傳的圖片可以看出航母艦島上的腳手架已經拆除完畢,正在吊裝衛星通信天線。這表明航母的舾裝工作接近尾聲,只等設備就位,調試完畢後海試近在咫尺。看著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航母一點點合攏成形,就在網友們暢想未來雙航母戰鬥群的時候,一則來自太平洋對岸的新聞卻瞬間擊破了美夢。
002號航母進度喜人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美軍開發的AGM-158C反艦導彈由B-1B戰略轟炸機掛載,在前段時間進行了第六次發射試驗,並準確擊中海上預定目標。AGM-158C反艦導彈被一度宣傳為改變海戰遊戲規則的武器,採用智能化設計,全程自主規劃航路,利用雷達隱身能力進行突防,能夠飛行近1000公里後準確命中2.4米內的目標。根據美國媒體宣稱,該導彈可由一架B-1B戰略轟炸機一次攜帶24枚,當滿載導彈的12架B-1B轟炸機對中國航母戰鬥群發動飽和打擊時,中國海軍將毫無還手之力。從而粉碎中國苦心經營多年的「區域拒止」和「反介入」戰略,AGM-158C反艦導彈一夜之間就成了美國版「航母殺手」,連帶著「中國航母無用論」都開始大肆鼓噪。
AGM-158C在測試中擊中靶標前的瞬間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的反艦導彈很厲害,經常在電視節目和新聞上看到相關的炒作,比如中國引進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曾因裝備了P-270「日炙」(北約代號 SS-N-22)超音速反艦導彈而被稱為航母殺手。尤其是和印度合作開發的「布拉莫斯」更是成為印度心目中的王牌武器,頻繁被媒體大規模報道。那麼美國呢,美國反艦導彈如何?那麼就來扒一扒美國的反艦導彈,看看是炒作,還是試圖忽悠我們的航母戰略。
蘇聯時期研發的「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一直被稱為「航母殺手」
反艦導彈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攻擊水面艦艇的導彈,最早由蘇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但由於當時的電子技術水平和發動機的落後,造成導彈異常粗大笨重。西方陣營以美英為首的北約組織擁有各型航母,以艦載飛機為核心的航母打擊群是缺乏航母的蘇聯海軍無法比擬的,利用艦載機對水面艦艇攻擊擁有戰術靈活、作戰範圍廣、火力強大等優點,因此北約各國對蘇聯粗笨的反艦導彈嗤之以鼻。
世界上第一種參加實戰並取得巨大戰果的「冥河」反艦導彈
直到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海軍憑藉蘇制「冥河」反艦導彈擊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號護衛艦。4年後的印巴戰爭中,印度更是依靠13枚「冥河」導彈擊沉數艘巴基斯坦海軍艦艇。驚人的戰績讓西方國家不得不正視反艦導彈的作用。隨後,西方以雄厚的技術實力開始研製反艦導彈,法國研製的「飛魚」反艦導彈成為明星級產品被很多國家採購,而美國研製的AGM-84「魚叉」系列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至今的改進型都是美海軍主力反艦導彈。
馬島一戰封神的「飛魚」反艦導彈
「魚叉」系列反艦導彈能從水面艦艇、戰鬥機、反潛飛機、潛艇等各種作戰平台上發射,型號主要分為空射型AGM-84、艦射型RGM-84和潛射型UGM-84。改進型AGM-84E還能攻擊陸地目標,由於在海灣戰爭中表現搶眼,隨後增加射程的AGM-84U在2000年開始裝備美軍。到了90年代末美國共計裝備了大約5000多枚「魚叉」系列反艦導彈。
RGM-84發射動圖
「魚叉」反艦導彈的雖然優點眾多,但偏偏巡航速度只有0.75馬赫,末端主動制導雷達也容易被干擾,戰鬥部裝葯少對大中型水面艦艇殺傷過小,射程短又不具備雷達隱身能力,在隨著各國軍事裝備更新換代後,已經不適應新的戰場形勢。新一代的防區外導彈開發計劃其實早在1986年被提出,不過軍種之間的惡性競爭、扯皮打黑槍歷來都是美軍的保留節目,很多先進武器在開發之初就在海空軍之間的扯皮中掐死了。
80年代研製的AGM-137就是個隱形導彈
AGM-137也不例外,由於AGM-137三軍防區外攻擊導彈(TSSAM)是空軍率先提出的,在海軍的強烈反對下研發之路十分坎坷,最終在1994年宣布因TSSAM計劃成本超支和性能未達預期而終止研發。不過海軍面臨的問題並不少,在「戰斧」式系列巡航導彈上改進出具有反艦能力的新導彈,同樣面臨和「魚叉」一樣的窘境,除了射程比「魚叉」更遠之外作戰性能沒有本質提高,加之出於成本考慮,反艦戰斧一直不咸不淡。美國國防部經過統籌計劃後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製新一代防區外導彈。
F-18E/F可攜帶8枚AGM-158C
該項目的第一種導彈是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JASSM)美軍編製代號為AGM-158A,這是一種由各類作戰飛機、水面艦艇、潛艇發射的防區外對陸攻擊導彈,利用超遠的航程在敵人防空網路之外發射,依靠雷達隱身的能力在多種制導模式下自主規劃路徑攻擊目標。由於最大射程只有290公里,AGM-158A增加射程之後的改進型AGM-158B,被稱為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JASSM-ER)在2002開始研製,2013年裝備作戰部隊。
AGM-158最初射程僅有290公里
JASSM-ER改進的主要方向是更換了節省燃料的渦扇發動機和增加燃料艙容積,使得導彈射程可達925公里。在JASSM-ER的基礎上,遠程反艦導彈「LRASM」被提出來,用以替換老舊的「魚叉」反艦導彈。遠程反艦導彈選型之初有兩個型號,即採用衝壓發動機的超音速反艦導彈LRASM-B和採用渦扇發動機的亞音速反艦導彈LRASM-A。兩種不同發動機的反艦導彈項目競爭,也是當今世界超音速和亞音速反艦導彈作戰模式的比較。
AGM-158B和C型
美國70年代開始研製服役至今的亞音速「魚叉」反艦導彈採用低空掠海飛行規避探測雷達,曾經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比如我國自主研發的鷹擊-83反艦導彈也是採用亞音速掠海飛行攻擊目標。俄羅斯走的卻是採用超音速突防模式,比如著名的P-270「日炙」反艦導彈,超高的速度令對方艦載防空體系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被擊中。
AGM-158C超遠程隱身反艦導彈,其隱身氣動設計非常明顯
美國進行認真比較之後最終選擇了亞音速反艦導彈LRASM-A,美軍正式編號為AGM-158C。首先超音速反艦導彈LRASM-B的核心衝壓發動機研製難度過大,試驗過程中出現多次失敗。其次,為了在超音速的飛行狀態下得到較遠的射程,就得配備巨大的衝壓發動機和燃料艙,這與美國提出的能夠由多種平台適裝形成不可逾越的障礙,造成這個障礙的核心還是美海軍的作戰模式。 美國海軍依靠航空母艦搭載艦載飛機為核心作戰,艦載戰鬥機的掛載能力有限,只能要求導彈體積和重量都不能過大。
布拉莫斯是典型的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但其過於笨重,即便是蘇-30也僅能掛載一發
諸如俄羅斯和印度合作開發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只能由蘇-30MKI在機腹掛載區區一枚。為了突破中國海軍的火力包圍圈,美軍提出了「分散式殺傷」的概念,就是讓所有作戰平台包括各型水面作戰艦艇、潛艇以及作戰飛機都能夠在超遠距離發起攻擊。而在過去,由於「魚叉」射程有限,只能由航母搭載的艦載戰鬥機攜帶飛到遠距離之外發動攻擊,如果航母被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擊中失去作戰能力,剩下的水面艦艇和潛艇都將失去遠程對艦攻擊能力。為了獲得超遠距離攻擊能力,在AGM-158B基礎上改進而來的AGM-158C擁有近1000公里的射程,遠遠超出了一般反艦導彈200-400公里射程。
由B-1B戰略轟炸機進行投彈試驗的AGM-158C
除了射程遠之外,為了應對中國日益強大的電子作戰能力,AGM-158C關鍵在於高度的智能化,在衛星數據鏈和GPS導航被干擾的情況下,利用高精度慣性導航、天文導航、主被動感測器等設備結合自主目標識別,在1000公里的射程內亞音速飛行數十分鐘,自主規劃航路、避開雷達探測網、自主識別和選擇目標進行攻擊。航母殺手的稱呼也由此而來。
被AGM-158C準確命中的靶艦
美國的AGM-158C反艦導彈作戰核心依舊是隱身設計。採用降低雷達反射面積設計的氣動外形;彈體採用複合材料的同時塗敷吸波材料;發動機噴口採用埋入式矩形噴口,利用彈體尾部遮擋高溫尾氣,以及光滑的彈體減少空氣摩擦,從而降低紅外輻射。具備隱身性能並不是真的隱身看不見,學術名詞叫低可探測性,只是降低了發現概率和縮小了發現距離而已。美國在研製之初也不會想到,今後的中國具備強悍的反隱身能力。
我國的第四代米波雷達具備強悍的反隱身能力
近日在央視節目中曝光的我國先進米波雷達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反隱身能力,能夠在超遠距離外發現、跟蹤並識別隱身目標,並且這項技術已經被普及到其他型號的雷達上。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052C/D和055驅逐艦以及裝備多種先進雷達的002型航空母艦,沒有理由認為不具備發現隱身目標的能力。AGM-158C反艦導彈由於過度追求超遠射程,所以採用了推力有限的節油型發動機和巨大的滑翔翼,導致導彈無法進行劇烈的機動,只能四平八穩的慢慢飛。一旦作戰核心的雷達隱身能力被破功,AGM-158C攔截起來不比無人靶機難多少,即便突破了海紅旗-9和紅旗-16組成的防空導彈攔截網,火力兇猛的1130型近防炮也足以攔截這些飛得又慢又呆的反艦導彈。
猛烈開火的1130近防炮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發展裝備AGM-158C超遠射程反艦導彈本身就是對中國反介入作戰退而求次的應對手段,中國海空軍各類作戰平台所構建的火力打擊網路迫使美國海軍遠離第一島鏈,只能在更遠的距離之外發動攻擊。更讓美軍沒預料到的是,中國航母不但只有遼寧艦這樣的滑越航母,未來還計劃建造可以搭載隱身艦載戰鬥機的核動力彈射航母,如果我們繼續「摸著鷹醬過河」研發出超遠程隱身反艦導彈,結合反艦彈道導彈攻擊體系,美國將面臨的壓力比我們還要巨大。
試射過程中的鷹擊-18超亞結合反艦導彈是我國最新一代反艦導彈
值得思考的是,介於我國在巡航階段採用亞音速飛行以提高射程、末端採用超音速突防的鷹擊-18反艦導彈成功研製。未來如果我們在亞超結合的反艦導彈基礎上採用隱身設計,一級用渦扇發動機亞音速飛行提高射程,利用隱身能力減少發現概率,二級採用新型的脈衝爆震發動機進行高超音速末端突防攻擊。那麼未來反艦導彈發展潮流將由我們引領,由於美國在超音速反艦導彈上的屢次嘗試都失敗了,估計未來跟不上咱們的腳步咯。
這個世界上沒有包打天下的殺手鐧武器,AGM-158C也是憑藉美軍在現有體系發揮優勢的武器,即便如此,AGM-158C的裝備進度也存在許多不可預期的風險。網路上炒作美軍遠程隱身反艦導彈可團滅XX艦隊的說法,終究只是一葉障目的忽悠罷了。
這裡是嚙花熊的防務觀察,本文系軍事自媒體號「嚙花熊」原創,首發於騰訊企鵝號,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或平台轉載。本熊每天都會為諸君帶來不同的軍事解讀和裝備分析,喜歡就加個關注吧!關注「嚙花熊防務觀察」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軍事資訊。
※戰機的導彈還能這麼掛?腦洞大開的設計里俄國最有想像力
※買個防空導彈是有多難?伊朗歷經曲折耗費20年終於得手
TAG:嚙花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