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查乳腺癌常規體檢遠遠不夠
環顧身邊的親友、同事,近些年查出癌症的例子並不少見。以前,人們將癌症視為「絕症」,「談癌色變」的現象十分普遍;如今,癌症已被醫學界公認為一種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其發病與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分不開。
對各類癌病,我們如何才能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病後該如何規範治療?治癒後如何防複發?廣州日報健康有約特開闢「名醫說腫瘤」專欄,陸續請各醫院專家為大家一一解讀。
本期,我們請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教授蘇逢錫,就乳腺癌的篩查為大家支招。(專訪視頻和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右上角的二維碼關注「健康有約」,留意下周一的推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素有「紅顏殺手」之稱,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國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只要發現及時、治療規範,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高達90%。
「對於乳腺癌,我們並沒有確切的預防辦法,最好是定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蘇逢錫教授說。提到乳腺癌的篩查,很多女性以為靠「自摸」就可以及早發現,蘇逢錫提醒,這是遠遠不夠的。雖然乳房自檢很重要,但有些乳腺腫塊只是增生,而有些癌腫初期很小,根本就摸不出來,等到能摸出來病灶一般都接近2厘米了。所以,自查提高防範意識值得提倡,但對乳腺癌早期篩查卻意義不大;早期篩查主要通過兩個特定手段,一個是B超,另一個是鉬靶檢查,建議女性35歲以後就要重視定期做篩查。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梁超儀 通訊員林偉吟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署名除外)
准媽媽30孕周 才發現乳腺惡變
常年在臨床接觸各種各樣的乳腺癌患者,蘇逢錫時常會為她們錯過早發現、早治療的時機而「心痛」。前幾個月,一位30多歲、通過試管嬰技術懷上雙胞胎的准媽媽,在30孕周才發現乳腺腫物,一查竟已惡變。
「如果早點發現,可以做化療使腫瘤得到控制。」蘇逢錫嘆息著說。十月懷胎,已經接近生產了,媽媽堅持到把孩子生下來才接受治療。拖了兩個月,媽媽接受保乳手術治療,腫瘤病灶已經向她的腋窩轉移。
在乳腺癌患者群體中,年輕的面孔越來越常見,有不少人不重視專科篩查,以為平時做乳房自檢沒有發現異常就「萬事大吉」,沒想到摸不著的「癌魔」早就在體內「潛伏」,等到發現時病灶已經轉移到腋窩,錯過了早期治癒的良機。
常規體檢不能代替乳腺篩查
「乳腺癌是沒有確切辦法可預防的。」蘇逢錫說。但只要定期做篩查,早發現、早治療,早期治癒率可高達90%以上。
而講到篩查,蘇逢錫遇到不少乳腺癌患者向他哭訴,說自己每年都做過體檢,也會定期做乳房自檢,為什麼還會這麼倒霉?在他看來,她們其實是將特定的篩查跟常規的體檢混淆了。
「她們覺得自己每年都在做檢查,例如做了紅外線檢查,做了手摸乳房的檢查就可以了。但其實這些手段對於乳腺癌篩查來說都是無效的。」蘇逢錫解釋說,體檢是每年做的一種常規性檢查,針對性不夠強;而篩查是用特定手段對特定的疾病進行排查,針對性強。對於乳腺癌的篩查,靠「自摸」遠遠不夠。雖然定期的乳房自檢很重要,但有些乳腺腫塊只是增生,而有些癌腫初期很小,根本就摸不出來,等到摸出來病灶一般都接近2厘米了。所以,自查提高防範意識的做法雖然值得提倡,但對早期篩查卻意義不大。
兩種主要篩查手段: B超+鉬靶檢查
蘇逢錫說,乳腺癌的篩查一般年齡的分隔定在40歲左右,但我國乳腺癌發病有年輕化趨勢,35歲以前患病者在乳腺癌病例中佔據10%~15%左右,而歐美的高發年齡在65歲以上;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在48歲左右,45~50歲和60~65歲兩個年齡段是高發時期。結合我們的國情,他建議女性35歲以後就要重視定期做乳腺癌篩查。
據他介紹,目前乳腺癌早期篩查主要通過兩個特定手段,一個是B超,另一個是鉬靶檢查:
B超篩查:
建議35歲以下女性做
B超篩查是通過超聲波來確定乳腺腫塊的位置、大小、範圍,能發現一些早期的乳管擴張和未形成結節的小腫塊,有助「揪出」早期的小病變。B超檢查還有一個優勢,它比較適合高緻密乳腺。
蘇逢錫說,亞洲人乳腺密度要比歐美人高。有研究數據顯示,亞洲人在年輕階段緻密乳腺佔了38%的比例,歐美僅20%。緻密乳腺用鉬靶篩查沒那麼容易發現乳腺癌,所以,建議35歲以下的女性可將B超檢查作為乳腺癌的主要篩查手段。
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拓展應用,B超篩查乳腺癌的手段也在不斷發展。展望未來,蘇逢錫認為以後智能化的B超篩查可能不需要醫生具體操作,通過兩個罩杯同時掃描兩側乳房,就可獲取相關數據,並實現遠程傳輸。
鉬靶篩查:
建議35歲以上女性再考慮
蘇逢錫說,有部分早期乳癌是以非常小的鈣化點癥狀出現的。鉬靶X光檢查可以發現早期乳腺癌的鈣化跡象,在這方面它比B超更有效。不過,普通女性一般35歲以下不必做鉬靶篩查,超過35歲後再考慮「乳腺鉬靶+乳腺超聲」的篩查組合。
蘇逢錫提醒,如果鉬靶篩查發現有鈣化點,一定要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用特定的手段堅持定期複查。他接診過一位患者,兩年前做鉬靶發現鈣化跡象,提醒她半年後再做鉬靶檢查,結果她不以為意,只做了B超檢查以為沒事了,兩年後再次複查發現乳腺癌已出現淋巴結轉移。
值得提醒的是,鉬靶設備和技術也很重要,如果設備和技術不夠好易導致誤診。所以,建議做鉬靶篩查時,盡量到正規的醫院去做。
基因檢測:普通人沒必要做
幾年前,美國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自爆檢出乳腺癌易感基因後接受預防性切乳防癌,這一做法引起很多女性的關注,不少人由此認識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也更關心通過基因檢測來進行篩查是否更有效、更有篩查意義?對此,蘇逢錫認為普通人沒必要做基因檢測。
「我不主張大規模展開基因篩查。」他建議,由醫生選擇高危人群做基因檢測更有針對性。
實際上遺傳性乳腺癌只佔5%~10%。參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建議,存在以下四種情況的女性才建議做基因檢測:
1.有兩位以上的一級親屬(指一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乳腺癌,並至少有一位一級親屬患有卵巢癌。
2.有超過三位一級親屬在50歲之前診斷為乳腺癌。
3.有兩位姐妹在50歲前診斷出乳腺癌或卵巢癌。
4.有一位一級親屬患雙側乳腺癌、雙側卵巢癌或同時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大部分乳腺癌在多因素作用下發生
「乳腺癌是沒有確切辦法可預防的。」蘇逢錫說,其發病原因很複雜,大部分是長期在多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的,遺傳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相關影響還包括性別、年齡、飲食習慣等。
性別:99%的乳腺癌發生在女性身上;
遺傳:目前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變的研究可以解析大部分遺傳性的乳腺癌,但大約只有5%~10%的乳腺癌具有遺傳性;
年齡:我國乳腺癌病人發病年齡呈現「雙峰」特點:第一個高發年齡是45~50歲,第二個高發年齡是60~65歲;
飲食習慣:常吃反季節食物、長期攝入脂肪過量、嗜酒、嗜煙等。
其他因素:影響乳腺癌的其他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常用激素類藥物或激素類化妝品、反覆受到電離輻射、患有乳腺其他疾病等。
豆漿對預防乳腺癌有幫助
提到防癌,大家最關心的是吃什麼或者不吃什麼。比如預防乳腺癌,喝豆漿到底有沒有用?
「豆漿有助預防乳腺癌。」蘇逢錫說,影響乳腺癌的主要是人體雌激素,豆漿含的是植物雌激素,它可以替代人體雌激素,雙向調節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當人體內雌激素不足時,它可以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它能起到抑制作用,降低人體的雌激素水平。從這個角度看,適量吃豆類食品對預防乳腺癌是有幫助的。
※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嗎?預防乳腺癌不能吃哪些食物?
※中國學者發現唑來膦酸可使乳腺癌對氟維司群敏感
TAG: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