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常說「但是」,是在迴避內心的衝突

常說「但是」,是在迴避內心的衝突




心理嚴選

實用心理迷部落|親子婚姻職場

 






「今天給大家推這篇文章怎麼樣?」


—— 挺好的,內容很有價值,但是……




「這篇文章的閱讀量應該至少能達到平均數吧?」


—— 標題確實挺有看點的,應該會有不少人想點進來看文章,不過……




「你是在怕有人不認可文章的內容嗎?」


—— 每篇文章都總有人不認同的,畢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總還是覺得……




好了,嚴選君本人已然淪陷在這篇文章的巨坑之中了。




我們每個人,每天說的N句話、N個字里,除了「嗯嗯啊啊」這種嘀咕和含糊,估計最多的就是「但是,不過,雖然,儘管,然而……」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啥?如果我們非要給自己限定每天可以說「但是」的次數,你會不會瘋掉?本文作者、

心理諮詢師吳在天告訴你:




說但是,是因為你在恐懼、迴避自己內心的衝突。說了「但是」也不要緊,說完了再直面自己內心的衝突,那是你重獲新生的絕佳機會。




「我也知道多說但是不好,但是……」




艾瑪,又來了!別但是了,趕緊看文章!!




常說「但是」,

是在迴避內心的衝突


文 | 吳在天



來源 | 不懂點心理(

ID:bddpsy

) 







當你進退兩難無法做出選擇和判斷的時候,怎麼辦?


 


有網友說,拋硬幣!當你第一次拋了以後想再拋一次的時候,你就已經知道答案了。




也有不少網友說,拋完了硬幣之後,仍然糾結呀!


 


為什麼?


 


因為我們把問題都拋給了硬幣,而不是自己去面對和承擔。然而,你的內心仍有衝突存在。







 01 


 


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朋友問你意見,無論你說了什麼建議,他都會在後面加一句,但是。然後會告訴你,假如用了這個建議,後面又會有什麼問題出現。


 


有位朋友,打算今年春節不回家,她想一個人去旅遊,但是訂好機票後,她又開始猶豫起來。於是,在我們聊天的時候,她問了我意見。


 


我反問她:你想去嗎?


 


她說:當然想啊,但是

……





 


後面她就說了一大堆的理由,這些理由就是各種擔心害怕,擔心旅途會遇到什麼人,害怕父母會怎麼想…


 


她說她心裡很矛盾,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她有各種擔心害怕,又不斷告訴自己,自己是成年人了,可以處理這些事情。


 


於是,我就問她,為什麼你說當然想的時候,還要在後面加一個「但是」呢?







 02 




你是否也經常有這樣一種句式,說完一段後,在後面補充一個「但是」,再說另外一段相反的內容或觀點。


 


為什麼會這樣?


 


在精神分析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


 


這種防禦機制叫:

有保留的同意

。它的意思是:

你用部分的同意,來避免對抗而產生的衝突。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這麼說:





「我同意你的說法,但是……」


「你說得對,但是……」


「是的,但是……」







如果你細心留意的話,有的朋友已經把這些句式用成了習慣。這是一種否定的類似語,看起來是接受,然而重點其實是在「但是」的後面。


 


「但是」只是做連詞而用,表示轉折語氣。

本身並不具有感情色彩,只是我們在長期的運用中,賦予了一些防禦的味道在裡面。


 


我記得看過這麼一種觀點,說在人際關係中,你需要先同意對方,然後再說出你的觀點,這樣就可以讓對不會難受。




而這麼做,恰好也就是為了防禦內心的衝突,我們害怕對方難受的背後,是害怕自己面對衝突,所以我們要稍微隔離一下。


 


如果對方和你說「是的,但是…

」其實那時候,對方也許根本就不會同意你的看法,他們有保留的同意,是為了迴避,人際間對他人的反抗而產生的情緒或衝突。


 


而經常對自己用「我想,但是…」這種句式的人,很可能是在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




而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

防禦自己內心的衝突





 


 03 


 


有時候,我們害怕內心的衝突會在人際關係中呈現,就會用過多的言語來解釋,以求掩蓋內在衝突的情緒。


 


前幾天,有個聚會,和曾奇峰老師一起吃酒。


 


有位姐姐幫我們拍照,後來她把照片傳給了我,照片有點逆光,我還是挺喜歡的,她拍完後說,拍得有點不好,還特別補充了一句:「座位角度不好。」





(都忘了當時和曾老師在聊啥)




我對她說:很好了,體驗最重要。照片記下的是瞬間,體驗記入的是內心。


 


過了半小時,這位姐姐發來微信分享了她的感受。


 


她說,座位角度不好這句話說出去之後,感覺像是在解釋什麼,就是怕自己做不好以後受到責備,所以她還會猶豫,還要解釋。因為內心有了衝突,為了緩解內在的衝突,就先解釋一番。


 


她還說,由此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在說事情之前,總是容易先說一大堆廢話。而自己意識到這部分其實是源自內在的衝突之後,她說感覺以後說話就可以慢慢變得簡潔了。


 


當我們太過在意他人的想法時,就容易忽略掉了自己的感受。


 


而我當時對她的反饋,恰好讓她覺得在現實層面上已經沒有了衝突,她就把重心收回到了自己的身上,於是有了這份覺察。





 


 04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來訪者會把內在的衝突,投射到諮詢關係裡面。


 


比如,來訪者會希望諮詢師幫他做出判斷或選擇。


 


這其實是一種

移情

,這意味著

來訪者可能在早年和父母的關係中,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只能由父母來做決定。或者父母為了孩子的事情爭吵,最後是勝出的一方擁有了話語權。所以他內心也是充滿了衝突。


 


如果在諮詢中,諮詢師直接給了來訪者建議,就是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反移情見諸行動。




而這時候諮詢師要做的,不是去幫助來訪者去選擇和判斷,更重要的,是幫助來訪者去看清楚他內心的衝突。


 


如果來訪者在面臨衝突的時候,諮詢師不去代替來訪者做出任何的判斷,表面上看,似乎來訪者會覺得諮詢沒有什麼用。




來訪者可能會說諮詢師不夠好,要更換諮詢師等。

這其實已經是來訪者把自己內心的衝突投射到他和諮詢師之間的關係中。







如果諮詢師沒有去認同來訪者的投射,而是讓來訪者有這樣一種感覺,讓來訪者看到內在的衝突,以及衝突帶給他的壓力。


 


當來訪者越多的了解自己內在的衝突之後,他越能夠去承受衝突的情況。而不是夾在衝突之間,不斷感受必須去做點什麼,卻又猶豫不決的壓力。




這時候,來訪者就不會輕易把內在的衝突投射到外部世界,而是把更多的重心收回到自己身上。





 


 05 


 


我們為什麼會如此害怕內心的衝突?


 


有位來訪者說,內心衝突太厲害的時候,就有種想死了算了的感覺。


 


如何理解這種死了算了的感覺?我們做了自由聯想。


 


這位來訪者說,既想這樣,又想那樣,結果哪樣都不成,就停住在那裡,越是這種狀態越是難受,這種難受有點胎死腹中難產的感覺。


 


這種狀態,就像是即將出生的胎兒,外部的環境不確定,媽媽的子宮很溫暖,出生還是不出生?出生就有種離開了母體之後,可能面臨死亡的恐懼,卻又渴望獲得成長的天性。


 


出生與否的衝突,就在生死之間。


 


我們之所以害怕衝突,是因為我們把普通的衝突,賦予了災難化的意味。





 


 06 




同樣的,我們的內心也是這樣的過程,原來只有聽從別人,因為這樣就沒有衝突了,而現在很可能是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覺察,所以有兩種聲音,甚至多種聲音的出現。就像文章開頭那位朋友,她一方面擔心害怕,一方面又告訴自己是成年人了,可以應對。




我們害怕內心的衝突會帶來災難,而這些聲音其實也可能是你精神規模擴大的體現。因為內在空間的擴大,所以才有了衝突。


 


所以,有衝突並不意味著都是壞事。

某種程度上來說,衝突也許正意味著,你的內在不再匱乏,你不想再依賴他人,不想再全然聽從他人,你正在擴大你的精神規模。


 


當我們內心有衝突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的會覺得很痛苦。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們內心的空間更大了,可以有不同的聲音,因為不同,所以才有衝突。


 


或許以前,只有父母的聲音,只有他人的聲音,自己都是聽從。而現在,你開始有了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想法,所以衝突不可避免。


 


內在的衝突,很可能是害怕外在人際衝突的展現,也很可能是為了緩解外在衝突的策略。


 


衝突,既是痛苦,也可能是新生。


 


只有當你願意去面對這些衝突,承擔這些責任的時候,你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擁抱你的衝突,才能活出內在安寧的自己。




- The End -


作者:吳在天 ,心理諮詢師,心理行業從業7年,始終在自我成長的路上,作者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心 理 嚴 選       


  

婚姻|育兒|職場|治癒  







1、掃碼回復「

乾貨

」收割

41

篇育兒乾貨文



家有2一10歲孩子的注意力訓練


日本小朋友小學前必須學會的90件事


1~10歲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詳細!
……


2、

掃碼

回復「

婚姻

」收割

30

篇感情維繫文


注意這20件小事,別讓你的婚姻敗給細節


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到你的婚姻


夫妻間最好的關係,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中國夫妻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




3、

掃碼

回復「

個人成長

」收割

10

篇心理成長文


比憤怒更可怕的,是忍住憤怒!


你的身體積壓了多少情緒和疾病?


愧疚感,是你生命中你最不需要的東西
……




4、

掃碼

回復「

167

」收割

167

篇心理嚴選文






可上下滑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嚴選 的精彩文章:

每日箴言NO.65
那個被資助了9年的孩子罵我是個騙子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