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信任危機

科技信任危機

聽聞近來科技股大起大落,半緣白宮動作,半緣兩個科技公司的大新聞:Uber無人駕駛車在亞利桑那撞死了一名行人,Facebook大規模用戶數據泄露。股市以外,反響更加激烈。Uber自然得停止實驗,原本熱情澎湃的人們現在也開始質疑其他的自動駕駛公司技術是否足夠成熟。這種質疑甚至會引申為「人工智慧這下真的殺人了」。而Facebook上大量用戶開始了#deletefacebook的抵制抗議,刪除自己的賬戶,讓消失了兩天的扎克焦頭爛額,「這很不好」。

如此亂子其實並不出乎意外。兩個公司在之前很多問題的表現,往最好說,稱為莽撞和不負責任。Uber之前在女性員工訴訟職場性騷擾一度拒絕認錯,換了CEO後又在沒有取得任何許可情況下在加州擅自試驗無人駕駛。Facebook曾經的座右銘就是「move fast and break stuff」,也曾沒通知用戶就自行採集數據,研究推送內容對用戶心情的影響。而此番犯事的領域也各自早已爭議重重。人工智慧威脅論因人工智慧不可理解的強大不斷被推上風口浪尖。發覺自己越來越不幸福的人開始撰文聲討Facebook毀壞了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世上矛盾紛繁到無法周全,大新聞刺激,便再次牽扯出許多本已進行到一半的辯題。

Uber和Facebook肯定犯錯了,但兩個故事都還有另外一面。亞利桑那的行人的確在黑夜,穿著黑衣服,在沒有人行道的地方橫穿馬路了——她甚至沒有看一眼路上有沒有車。這一次,Uber並不是犯了「因為畫面對比度變了一下撞上圍欄」這麼無厘頭的錯誤。人們爭執著,即便人類司機,能否避免悲劇。Cambridge Analytica用來扒數據的小應用,必須按照條款徵得用戶同意才可以得逞。許是太多用戶沉迷心理測試,便按習慣,看也不看地同意了他們的條款。Facebook痛陳,「如果我們沒有能力保護用戶的數據就不該為他們提供服務」,然而它又如何能確鑿無疑地從每一個開發者那裡得知他們都用了數據做什麼。跡象表明Facebook起了疑心卻沒有追查下去,但即便追查,或許結果也不會峰迴路轉。

無論如何理性分析,兩個公司已經失去了公眾的信任,重塑將是艱難的過程。身為科技公司的代表,兩個公司的失誤也不免勾起人們對其他科技公司的舊仇新怨。幾年前的命題「詳述科技如何令我們生活更美好」逐漸變成「科技真的令我們生活更美好了嗎」。非碼農對於「你做什麼工作」「我是碼農」的反應,從「哇!」變成「哦。」甚至反感。情緒其中一部分源於蓬勃發展的科技公司和周圍社區的衝突,另一部分則是人們對科技產品切實的愛恨交加。人工智慧,譬如語音助手,已經相當親密地融入了人的生活,然而大多數人對它原理鮮有了解,更不知如何控制。所以,人工智慧working as intended與否都一樣恐怖。當Google home推送了一條你非常感興趣的新聞,你疑竇叢生;當Alexa發出謎之笑聲,你魂飛魄散。對不可預測事物的恐懼因對它日益依賴無法擺脫而加劇(不知為何,我想起了Phantom Thread的畸形關係)。依賴令我們感到脆弱,惶惶然想抓住什麼東西的時候,又不免再去更緊地抓住自己可以依賴的事物——所以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Facebook上吧!如火如荼的刪號行動,我很好奇會如何結束。那些曾在Facebook如此活躍以至於足以被分析利用的用戶在離開後,是會發現新的世界,還是會意識到真愛,最終回來與Facebook達成和解?

科技公司一直承諾給予人最好的服務最好的產品,卻往往忽略對人的心理建設。我們用飛速發展的技術為用戶創造需求,自動假設用戶願意就這樣被我們裹挾著前行緊跟時代步伐。沒有人會拒絕更加方便美好的生活,但是似乎過去的發明——沒有擬人的屬性——並不會在心理上和人如此貼近,以至於可能試探到敏感人群的舒適區。所幸,現在人工智慧還離擬人相差甚遠(真到那一天似也不必過慮,人類又何嘗理清過與自己的關係呢),去神秘化並非不可能。增進人們對人工智慧的了解自然不能要求每個人去上一門計算機課,但宣傳時,至少可以讓它走下神壇,透明、客觀地展示它的不成熟和局限。至於用把戲欺騙群眾的行為——譬如索菲亞騙局——更是應該被曝光譴責。如此,人便能平常心地認識人工智慧的成就和錯誤,既不盲目推崇也不過分恐懼。而關於依賴這一邊,則頗具挑戰。即便像Google這樣重視「做正確的事」的公司,也不大可能幫助自己的用戶更少地依賴自己的產品。只能說,如果你對某樣事物的依賴令你感到不適不安,請自行離遠一些罷。你並不是一定要加入某種生態用某種器物過某種生活。20年前,這些公司老闆都還在上學時,世界照樣風和景明。

信任危機襲來,必將針對整個科技行業。人們質疑時,並不會查詢每一個公司的信條——是不作惡,還是連接世界?YouTube內容封鎖和Reddit刪帖同樣會引起「誰有權審查內容」的討論。在此特別吐槽Elon Musk高調參與#deletefacebook的行為。讓人聯想到,幼兒園一個小朋友態度還是能力問題考了不及格,成績好的同班同學呼籲全校小朋友都不要跟他玩了。火已燃著自身,如何還能作出隔岸放火的姿態?並不是特斯拉的火箭就沒有爆炸過。本非專業做汽車數十年,等特斯拉放開他們的自動駕駛功能,誰知道又會不會出幺蛾子。Uber和Facebook對其他公司起到了警示。大家應該用這個機會,趕緊反思,除技術外,我們本還可以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又應該如何向用戶解釋?塑造與糾正生態氛圍是一項團隊合作。單單是為了矛盾和分歧,我們真的需要等到人工智慧的成熟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漠菜地 的精彩文章:

TAG:沙漠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