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抑鬱症,其遺傳機理居然「男女有別」
目前對於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人們知之甚少。但毫無疑問,基因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男性和女性間有不同的基因表達,那性別是否也是抑鬱症的影響因素之一呢?最新的研究表明,重度抑鬱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竟然有著相反的基因表達—— 即兩性之間抑鬱症的分子基礎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差別。
這項發表在 Biological Psychiatry 期刊上的研究,對死後抑鬱症患者的大腦進行了分析。分析的結果暗示著,若對男性和女性患者開展不同診療方案,抑鬱症的治療將會更加有效。
圖丨人腦彌散張量成像能夠顯示纖維束
這項研究是如何開展的呢?匹茲堡大學和多倫多成癮與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50名重度抑鬱症患者死後腦組織中的基因表達水平,其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研究對象的數據來源於幾個已發表的數據集)除此之外,他們還研究了50名未被診斷為抑鬱症的男性和女性的死後腦組織。實驗中,基因表達水平通過單個基因表達出的特定蛋白的量來呈現。
研究人員發現,在患抑鬱症的女性中,影響突觸功能的相關基因表達更多,這意味著女性細胞間電信號的傳導更加活躍。而在男性中,該基因的表達反而下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有趣的發現。在抑鬱症男性中有 706 種基因變異,在抑鬱症女性中有 882 種變異,其中有 52 種基因的表達在男性和女性之間呈現出相反的變化,而只有 21 種基因在兩性中以相同的趨勢變化著。
由於抑鬱症與情緒有關,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能夠調節情緒的三個大腦區域上,分別是背外側前額葉皮質,亞性前扣帶皮層和基底外側杏仁核。在實驗本身之外,研究人員們又選取了另一個小數據集,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很好的支撐了實驗的可信度。在未來,若需進一步證明實驗的有效性,需要開展更多針對患者的研究。
該實驗意義重大。首先,作為首例關注性別差異的實驗,其發現的男女性相反的發病機制,可能會最終影響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其次,抑鬱症的複雜機製為其治療增添了許多難度,該研究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窺視其背後神經和基因的改變,為個體化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同時,該研究還強調了科學實驗中多樣化的必要。已經有臨床數據表明,女性患抑鬱症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之大;而在患抑鬱症時,女性也更有可能出現體重增加等癥狀。這都暗示了男女抑鬱發病機制可能不同。但是現存的大多抑鬱症研究不能很好的貫穿微觀機制與宏觀數據,導致了不區分性別差異,用男性的研究來以偏概全。
基於遺傳學的研究,像一束光,揭示了我們在生命本質上是如此的相似。但寫在我們雙螺旋中的每一個編碼也在提醒著我們,理解和擁抱人類的差異是何等重要。
※Ta們捧出深藏的傷,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我……是這樣戰勝抑鬱症的。」
※輕度抑鬱症的完整應對策略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