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真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不可逆轉的心理傷害嗎?
在上一期的「茅塞頓開」欄目中,我們具體探討了離婚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今天的文章中,就讓我們來看看,要如何與孩子們談「離婚」這個話題吧。
離婚功課之一,要如何跟孩子談離婚呢?這裡有「三要三不」的建議可以提供參考。
首先是和孩子談離婚「三要」:
第一點,要告知。要主動用平和的態度告知孩子大人離婚的決定。找一個適當的時機,最好是父母親一起坐下來跟孩子談論。根據年齡的不同,講的內容也可以不同。
可以如此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辦法相處下去,然而,我們對你的愛不會因此而有任何的減少。」
第二點,要溝通。要適度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對於離婚這個決定很抱歉,我們是大人,大人也難免有做得不好的時候。我們很努力的試過了,但發現沒有辦法再開心的相處下去。這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的關係。」
此外,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父母親應該適度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
比如一位媽媽曾經告訴我說,她一直在孩子面前裝得很堅強,然而有一次實再忍不住了,在孩子面前流著淚說,我辛苦建立的家就要這樣子分開來了。出忽意料的是,她上初中的孩子完全能夠理解。
對孩子來說,知曉母親或父親的難受情緒,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助於理解父母親的分手是情非得以的。所以,當孩子能繼續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她)的愛的時候,就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第三點,要教導。最主要的,是要教導孩子如何面對別人的異樣眼光。過去我們聽過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因為不知如何面對學校同學的嘲笑和異樣眼光,和同學的人際關係一落千丈,甚至開始逃學。所以,父母親應該提前把離婚後可能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她)。
比如,「媽媽會搬出去,你會跟爸爸一起住,以後會怎麼安排呢?媽媽一個星期會來看你一次,你隨時隨地想要看媽媽就告訴我們。」
再比如,「以後可能會有很多人問你,你爸爸媽媽是不是離婚了,或者是你為什麼沒有爸爸或媽媽。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該怎麼回答呢?我們一起坐下來想想吧。」
告訴他/她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即使這些狀況不一定會出現,也需要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以減少面對未來的焦慮。同時,教導孩子用正面的方式回應他們遇到的問題,是幫助他們抵禦心情低潮的重要做法。
既然有要做的事,自然就有一定、切記不能做的事,接下來我們要談談,和孩子談離婚的「三不」。
第一點,不攻擊。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或攻擊另外一方。離婚之後讓大人之前的恩怨情仇留在倆人之間,如果對彼此有所不滿,那也只能是倆個大人之間要面對和處理的事,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破壞父母中另外一方的形象,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因為對孩子來說,他(她)需要知道,自己的父母,不管他們是否像之前那樣生活,都還是原來那對在乎他(她)的好爸爸好媽媽。
第二點,不剝奪。不剝奪孩子見另一方父母的權利。離婚後另外一方的父母擁有探視權,許多擁有監護權的父母,卻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另一方見孩子,只因為想要報復對方,讓其嘗嘗無法如願的痛苦。這麼做真正受傷害的是孩子,使他無法在「情緒雙親」的情況下成長,所以,萬萬不可。
第三點,不傳話。不透過孩子去打探和傳話。很多父母親離婚後是透過孩子去傳話的,比如「你這周見到你爸的時候告訴他讓那個狐狸精怎麼怎麼樣」;「你跟你爸說讓他付贍養費」,等等。這些很情緒化的話語,都不該透過孩子去說,更不該要孩子去打探前任的感情生活。孩子只該做孩子應該做的事,那就是當個孩子,無憂無慮,快樂、健康的慢慢長大。
以上這些不當作法,都是對孩子的情緒污染,父母不可不慎。
心理諮詢和日常生活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一切為了孩子」。然而,一切為了孩子真正的意思,不應是守住殘缺不全的婚姻,給孩子一個表面上完整的家,而是父母親盡一切努力,幫孩子建立一個身心健康成長環境。
如何做才能真正落實呢?一位媽媽跟我分享了她的心得:
當她知道老公在外面有了外遇要求離婚的時候,感到天崩地裂,憤恨不以。直到有一天,她突然領悟到「我對孩子的愛遠大於我對老公的恨,所以,出於對孩子的愛,我要放下心中對另一半的不滿和怨恨。」當她想通這件事情的時候,心情豁然開朗,心平氣和的把婚離了,也跟前夫達成協議,要一起照顧孩子。
這是非常正面的示範,只要父母親在離婚時能夠不忘心中對孩子的那份愛,就能將離婚對孩子的心理傷害降到最低,同時也有助於自己情緒的療愈。
所以,雖然離婚會不可避免的對孩子造成傷害,但當孩子能繼續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她)的愛的時候,這就並不是一個破碎的家庭,傷害也會被降到最低。
心理學從這裡開始
心理學,讓你的心靈世界越來越美好
心路明,為您的心靈保駕護航
TAG:心路明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