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夜之間,玻璃機身代替金屬成了旗艦手機標配

一夜之間,玻璃機身代替金屬成了旗艦手機標配

以下內容來自品玩

進入 2018 年,似乎一夜之間,除了三星和索尼,其餘主要品牌的旗艦新機都換上了新「髮型」——齊劉海。

其實 2018 年的新旗艦們還有一個地方做到步調一致——它們都用上玻璃材質的機身。

索尼 XZ2,前代 XZ1 為金屬一體式機身

MWC 上,沒有劉海屏的三星 S9/S9+、索尼 XZ2、Nokia 8 Sirocco 用的是玻璃機身,用了劉海屏的華碩 Zenfone 5 也是玻璃機身;剛剛發布的 OPPO R15 和 vivo X21 還是玻璃機身。如果再往前推,2017 年的絕對旗艦 iPhone X,乃至相對低端的 iPhone 8/8 Plus 用的同樣是玻璃材質。

vivo X21,前代 X20 為金屬一體化機身

和前幾年的金屬材質一樣,玻璃機身大有一統高端機市場的趨勢。並且,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採用玻璃機身的高端機型還會不斷出現。

玻璃之前,是塑料和金屬的主場

在觸控智能手機大爆發的前夜,採用鏡面設計的諾基亞 N93i 光彩照人,讓人不禁感嘆:「原來手機也能做得這麼漂亮。」

Nokia N93i

但 N93i 只是一個鏡面玻璃在手機應用史上的點綴,最早將玻璃材質融入工業設計的手機已經不可考。

說起如今的玻璃智能手機大軍,iPhone 4 不能不提。這款採用前後雙面玻璃和不鏽鋼中框的手機在 2010 年剛發布的時候,用「驚為天人」來形容也不誇張。

同一年發布的諾基亞 N8 採用而後同樣眾多高端機所採用的多彩陽極氧化鋁機身。從現在來看,這同樣算是充滿前瞻性的工業設計了。

也是從這一年起,玻璃和多彩陽極氧化鋁開始在高端產品上嶄露頭角,與而後被稱為「聚碳酸酯」的 PC 塑料三分天下。

在這場角逐中,最早被高端產品拋棄的機身材質是聚碳酸酯。

實際上,聚碳酸酯的優點頗多。這種塑料材質具有高強度、耐衝擊、使用溫度範圍廣、可自由染色、本身著色、不會掉漆、信號表現好等特點,而且使用這種材質來製造手機,可以實現完美、沒有一絲接縫的一體成型機身。這是其餘材質難以比擬的優勢。

只是,塑料機身在後來還是逐漸成為了低端產品的代名詞,這與一些廠家的某些行為和段子調侃有關。

不過,歸根結底還是金屬、玻璃等元素更符合消費者對於高端機的預期。

塑料從高端徹底走向低端之後。高端機發布會材質一欄基本就是金屬與玻璃的排列組合。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全金屬的一體成型機身佔據著優勢。

就和 PC、ABS、PP、PE、PVC、PS 等完全不同的材質都統稱為塑料一樣,手機上用的金屬其實也有不同的分類。手機上金屬材質主要是鋁合金,即鋁金屬再摻入少量其它金屬材料來增強其強度的材質。根據添加金屬的不同,又有鎂鋁合金、鈦鋁合金等種類。

Xperia XZ

如 Xperia XZ 後蓋大部分為 ALKALEIDO 鎂鋁鋰合金,這種材料具有良好的剛性和導熱性,出色的電磁屏蔽性且同時兼具輕薄特性。因為索尼的加工工藝,這種金屬材料給 Xperia XZ 帶來了一種類似玻璃的觀感,剔透而閃耀,手感卻又溫潤細膩。

同樣使用鋁合金的 HTC One 系列、iPhone 5 及以後至 iPhone 7 的機型都是金屬高端機中的個中翹楚。鋁合金的加持和 HTC、蘋果、索尼等廠家的處理工藝也讓這些手機的觀感、質感和手感達到一流的程度。

但即使這樣,金屬材質仍有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

首先就是金屬的著色工藝複雜,相比聚碳酸酯的簡單著色有天壤之別。所以在金屬佔據大頭的時間段里,高端手機常見的就是是銀色、灰色、金色,頂多再加粉色或者紅色。

並且深色的陽極氧化鋁,相較淺色,更難著色。如果堅持要顏色濃重的高飽和度多彩設計,且色不容易掉,就需要一些更複雜的工序。這就無形中增加手機的成本和量產難度。所以這也造成很多獨特色彩的機型只能以高價的限量或者定製版名義推出。

OPPO R11 巴薩定製版

金屬材質另一個大的缺點是「出色的電磁屏蔽性」。

畢竟手機的本質是對外信號交換的設備,工業設計的前提得保證信號的暢通。於是,在金屬統治高端機材質的時間裡,我們見到各種讓人吐槽的設計,比如 Xperia XZ 手機後蓋的塑料條、iPhone 6/7 後蓋的「塑料白帶」。

這些糟糕的細節僅僅是保證通話和網路通暢的基本。如果你想在手機上使用日漸普及的電子錢包功能,那你的金屬機身手機還得多一條塑料條,或者原本的白帶變得更粗,再或者 NFC 晶元放到手機正面。

三星旗艦能無線充電,iPhone X 能無線充電,索尼旗艦能無線充電……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無線充電功能將在旗艦機中越來越普及。而這是之前的金屬旗艦難以實現的,所以金屬材質被旗艦拋棄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為什麼是玻璃?

看過了塑料和金屬的種種,玻璃能順利上位的原因其實已經近在眼前了。

比起塑料,玻璃本身顯得更高端,也容易做出更好的質感;

比起金屬,玻璃能更簡單地做出各種色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最流行的很可能是漸變色,而非往年的純色。漸變色剛好和玻璃是絕配,漸變色與玻璃能很好地營造出夢幻的氣息;而漸變色與金屬或者聚碳酸酯材質的組合則是噩夢般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玻璃並不會像金屬那樣具備電磁屏蔽特性,使用玻璃機身,可以保證手機設計的一體性,也不用犧牲 NFC 和無線充電功能。

不過,嚴格來說,目前的玻璃機身手機基本用的是「玻璃後蓋+金屬中框」設計,與想像中的全玻璃還是有些不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玻璃的加工難度比塑料和金屬要大。

玻璃還有一個缺點。學術一點的說法,二氧化硅這種非晶體材料,分子結構是缺乏穩定性的。通俗一點,玻璃易碎。

只是,這個缺點在各種新興的手機保險面前也不成了問題。提前買保險,後蓋碎了,換一個。

玻璃之後,還有哪種更接近完美的材質?

會是最近出鏡率頗高的陶瓷嗎?

手機出現的陶瓷材質,比如「釔穩定氧化鋯」,其實應該算是一種複合材料。由此,這種材料既有金屬的光澤,又兼具延展性。該材料在後期精加工時,不容易出現玻璃機身的爆裂問題;同時,該材料又有玻璃的優點,觀感剔透,硬度高,手機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太過擔心劃痕問題。

總的來看,兼具玻璃和金屬優點的陶瓷材質,是一種更理想的高端手機選材。

採用白色陶瓷的小米 MIX2

世上沒有完美的材質,陶瓷也一樣。

陶瓷在獲得金屬和玻璃特性的時候,缺點也一併繼承過來。比如,雖然延展性有進步,但實際上,由於硬度大,陶瓷也容易破碎,只是相對玻璃稍好;雖然不像金屬那麼明顯,陶瓷材質對信號還是有一定屏蔽作用的。如何設計天線,又是一個橫亘在廠家面前的問題。

最後,陶瓷材質想要在手機中真正普及開來,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良品率低,成本高企。這會嚴重影響手機廠家原本的定價策略和利潤空間。此前,陶瓷更多的是出現在 Vertu 等奢侈手機的按鍵上。

所以,即使現在的陶瓷外殼新機開始多了起來,這種材質還是多出現在概念機,或者旗艦頂配版上,比如 OPPO R15 陶瓷黑。

不少手機廠家都在不斷地在自家的旗艦產品上嘗試新的材質,碳纖維、竹子、黒杏木、酸枝木、皮革,甚至牛仔布,這些材質都曾出現在手機上。然後,它們又因為各自的劣勢而曇花一現。

未來,行業甚至可能出現液態金屬或者石墨烯的手機。這種不斷探索創新的行為當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各個廠家若是在這樣的新材質探索中忽視了製造工藝本身的重要性,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就好像諾基亞時期的 Lumia 或者 iPhone 5c 一樣,哪怕它們用的僅是「塑料」這種被認為只應該出現在入門機的材質,其工業設計水平仍舊是如今絕大部分使用金屬或者玻璃的產品望塵莫及的。

畢竟,材質是決定高端質感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叫工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美學官方 的精彩文章:

MWC 2018:新技術第二彈
CES 2018一覽:第一彈

TAG:科技美學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