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火上澆油刪除公司 Facebook 主頁,這場「大失敗」將如何收場

馬斯克火上澆油刪除公司 Facebook 主頁,這場「大失敗」將如何收場

2014 年,扎克伯格表示「我的目標並非想讓 Facebook 變成一個很牛的產品。因為我本身就不是一個很牛的人。」

這句話可以說是完全正確。

去年有消息稱,扎克伯格將參加 2020 年總統競選,尋求領導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另一方面,假新聞、幫助俄羅斯操縱美國選民事件,讓他的公司過去一年都深陷爭議,疲於應付。

3 月 17 日,《紐約時報》和英國《觀察家報》的文章稱,一家政治諮詢機構 Cambridge Analytica 獲取了大約 5000 萬 Facebook 用戶的詳細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與用戶共享,包括川普的競選團隊。

Cambridge Analytica 的後台是一名共和黨的資助者 Robert Mercer;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川普幕僚)是川普前高級顧問,它曾擔任這家公司的 CEO。

這個新聞不一定可靠,亦或是非法的。但已經引燃一陣怒火。

曾經的盟友避之不及。WhatsApp 聯合創始人 Brian Acton 在推特上發消息(「是時候刪除 facebook 了」),鼓勵人們卸載 Facebook。2014 年,扎克伯格以 19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WhatsApp,Acton 也因此躋身百萬富翁的行列。

這一推文在網上以及 Facebook 上迅速傳播。而就在昨晚(北京時間),馬斯克也響應了這一號召,刪除了 SpaceX 和特斯拉的 Facebook 官方主頁。

周五,馬斯克在回復 Acton 推文時,問道「Facebook 是啥?(What』s Facebook?)」

一位粉絲回復馬斯克,「如果還是個男人,就刪除 SpaceX 的臉書主頁。」

「我都沒意識到我們有臉書賬號呢。當然,我們會刪除」。馬斯克回復這位粉絲時表示。在接下來發送的推文中,馬斯克表示 SpaceX 的臉書主頁會消失,同時也表示臉書的影響力已經開始波及 Instagram。

不到半小時,SpaceX 和特斯拉的 Facebook 官方主頁都消失了。

馬斯克對 Facebook 的反感可以追溯到 2016 年,當時扎克伯格曾因 SpaceX 發送失敗而毀損了 Facebook 一顆衛星的事情對馬斯克表達過不滿。不過,馬斯克隨後在一條推文中對這次意外事故表示了歉意:

「是我的錯,我特么就是個傻子。這次發射,我們也沒有收錢,算是補償。再說他們應該買了保險。」

刪除時,SpaceX 的 Facebook 官方主頁擁有 260 萬個點贊。不過,公司仍然維持了 Instagram 賬號(仍然為 Facebook 所有)。

與此同時,共和黨和民主黨也一同召集扎克伯格和其它科技公司負責人前往參議院接受質詢。

據報道,美國消費者監管機構聯邦貿易委員會(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發起了一項對 Facebook 隱私政策的調查,調查其是否違反一項 2011「同意法令」(consent decree of 2011),該法令要求社交網路通知用戶他們的數據會被共享。英國下院議員要求扎克伯格前往一個特別委員會接受訊問。


很多公司都有能力擺平醜聞。

2011 年,媒體大亨默多克因擁有的一家報紙被報道入侵了被殺女孩 Milly Dowler 的手機而受到指責,但後來默多克得以洗白。

同默多克一樣,公司的所有權結構使得扎克伯格對公司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但有猜測,他的副手包括 Sheryl Sandberg 明年將離開公司。安全部門負責人 Alex Stamos 也將辭職。

扎克伯格 5 天后才對此事進行回應,略顯低調。他表示了道歉,並承諾對第三方應用開發者進行徹查,採取措施讓用戶更容易對隱私進行設置。

但是,這類基本的保證,不足以扭轉衰減的公司士氣,重新贏得用戶的熱忱。

用戶對社交媒體的信任已經很低了,美國人在 Facebook 上花費的時間在減少,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在網上看到的很多是負面信息。

從全球來看,2017 年第四季度,用戶每天在 Facebook 上的時間不到 5000 萬小時,相比較一年前,下降了 15%。

扎克伯格也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商業正面臨更加廣泛的信任危機。

在談論宣傳和假新聞數月之後,歐洲的政客們以及越來越來的美國政治人物都將 Facebook 視為一家難以控制應予以封鎖的媒體。國會也希望他能接受質詢。

一場爭論在所難免。

新聞出現以後,驚恐的投資者們紛紛撤資,3 月 16-21 日之間,公司股價下降了 8.5%,市值蒸發了 450 億美元。雖然 Facebook 仍是世界上第八大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但股東們擔心,歐美的政治家會採取嚴厲的數據限制措施,限制公司的發展。

儘管消費者對科技巨頭利用用戶數據進行黑箱操作的風險認識相對遲緩。但根據皮尤(Pew Research Centre)的調查,大部分美國人稱他們對社交媒體公司表示不信任。

扎克伯格和他所在的行業需要進行變革。


Facebook 的商業模式主要依賴於三個要素:保持用戶黏度、手機用戶行為數據,向廣告商收取數十億美元的廣告費以進行廣告的定向投放。

該公司有動力去推廣能吸引眼球的新聞,並向任何人出售廣告。對採取一切手段追求利潤保持過分樂觀,並自我麻醉。扎克伯格控制著公司的投票權。很明顯,他幾乎不會遭到任何批評。

最近的一次慘敗的端倪出現在 2013 年。英國的一家學術機構為 Facebook 用戶開發了一個調查問卷應用,有 270 萬人參與作答。這些人有 5000 萬的 Facebook 好友。結果這些調查數據全部落入 Cambridge Analytica 之手(經濟學人也曾與 Cambridge Analytica 在一個市場調研項目中,有過合作)。

Facebook 表示,這種情況將不會再次發生,是學術機構和 Cambridge Analytica 破壞了規則;雙方均否認出現失誤。來自歐洲和美國的監管部門正對此進行調查。

其實,Facebook 在 2015 年就知道這個問題,但八個月後才首度做出回應,並沒有提醒用戶。雖然要求後者刪除數據,但沒有跟進檢查後者是否按要求做了。沒有人知道 Cambridge Analytica 在川普競選中獲得多大的好處,但由於很多左派不相信川普是公平贏得競選,這一事件就被放大了。

之後,Facebook 的態度仍一如既往,對隱私問題放任不管,對不正確情形採取容忍的態度,承認錯誤也極不情願。

2017 年初,扎克伯格表示,說假新聞會影響選舉,完全是「瘋狂的想法」。九月份,Facebook 稱,一家與克里姆林宮有關的公司花費 10 萬美金在其平台上購買了 3000 條廣告,但卻沒有提及 1.5 億用戶看到了俄羅斯特工人員發布的推送。而且該公司還不止一次就用戶統計誤導廣告商。

Cambridge Analytica 醜聞揭露了 Facebook 變幻不定、漏洞百出的隱私政策以及公司對監管的蠻不在乎。而且,令人震驚的是,在 2015 年之前,Facebook 的規則允許在沒有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對用戶的社交關係進行挖掘。

雖然 Facebook 不會被禁止或者從市場退出,但監管力度在不斷增強。

在歐洲,從科技稅(digital tax)到反壟斷調查,對 Facebook 實施了數千次處罰。不信任的用戶也關掉了他們的 Facebook 賬戶。美國 Facebook 核心社交網路客戶基礎自 2017 年 6 月起就一直停滯不前。它在美國數字廣告市場的份額預計今年會首次出現下降。

如果 Facebook 盈利出現萎縮,吸引用戶增長的網路效應也將出現反向作用。Facebook 市值達到 4930 億美元,但實體資產只有 140 億美元。它的價值是無形的,很容易就會消失。

如果扎克伯格想要對公眾和公司做些正確的事情,他一定要重建信任。目前,他承諾對一部分應用進行審查,限制開發者接入數據,幫助人們掌控獲得他們數據的應用。

但這還遠遠不夠。

Facebook 需要對一個完整獨立的審核方式對內容、隱私和數據進行審查,包括它在 2016 年大選和英國脫歐中扮演的角色。應將這些情況進行公開。Facebook 應每年發布一份報告,詳述從假新聞的泛濫到隱私侵犯的所有事情。

接下來,Facebook 和其它科技公司應在滿足安全的基礎上,有序對外界開放。

他們應設立一個行業巡視組織(ombudsman)——數據權利委員會(Data Rights Board)。

該組織應有權制定執行規則,授權獨立研究機構在不威脅用戶隱私的情況下對平台進行調查。應開發一個相關的軟體。人們不僅對 Facebook 產生很大的疑惑。微觀目標如何回影響政治?何種偏見會影響面部識別演算法?這些問題應用證據進行回答,而不是只是憤怒。

該委員會或者類似的機構應擔任投訴和警察自願數據保護協議(police voluntary data-protection protocol)的裁決人。

例如,Facebook 正計劃服從歐洲新的法律《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這一條例與其它法律一同將給予用戶更大的權利,避免在網上被跟蹤,禁止信息被第三方獲取。遵守此類法規需要密切進行監管。

隨著一些用戶放棄使用 Facebook,美國和歐洲的政治人物可能會對 Facebook 給予更多的關注。他們仔細研究 Facebook 的行為,可用進而推出新的法律,尤其是在數據隱私領域的法律。


Facebook 構建了一個巨大的廣告業務,2017 年的銷售額達到了 400 億美元,在線收集用戶的身份和行為的詳細信息並出售給廣告商。Facebook 不僅僅是在自己的應用上跟蹤用戶,還包括在其它社交網路以及 Instagram(屬於 Facebook),甚至整個網路追蹤。

知曉某人有隻狗,可能會想買條新的狗鏈,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利用「微定位」,從而影響他們的政治立場和投票行為就是一個陰險的事情了。

科技圈通常是集體協作解決問題。軟硬體的標準,網路域名的命名,都是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的。Facebook 的競爭者可能會有所懷疑,但如果這個行業不聯合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政府的取締將不可避免。

Facebook 似乎認為,它只需對這一方式進行稍微的調整即可。事實上,它和其它獲取大量用戶數據的公司應認識到,整個商業模式都處於危險之中。

隨著用戶更加深入的了解,無需付費就能獲取他們的數據,利用用戶數據賺錢的模式將走向死亡。公司可能需要就數據向用戶提供補償,或者讓他們免費試用平台的廣告。盈利將不會再這麼容易。

如果 Facebook 被作為監管的對象,資本回報率不能超過上限,它的營收將下降 80%。扎克伯格,你可以預見到這種情況的後果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穿這雙鞋回去,約一下初戀女友
CES 2018現場:英特爾開場表演太神奇,各種未來黑科技讓人大呼過癮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