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雞遊戲為什麼那麼火?其實99%的人都不知道

吃雞遊戲為什麼那麼火?其實99%的人都不知道

按照慣例,正文開始之前,先來一段雞湯:

相傳山腳下正在建造一座教堂,有三個石匠在幹活。一個遊客路過,因為好奇走過去問他們在幹什麼,第一個石匠說:「我在混口飯吃。」第二個石匠一邊敲打石頭一邊回應道:「我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石匠師傅。」第三個石匠抬頭成45度角仰望天空說:「我在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10年之後,第一個石匠手藝毫無長進,被老闆炒了魷魚;第二個石匠勉強保住了自己的飯碗。第三個卻成為了著名的建築師。

其實本人對這些雞湯向來都是嗤之以鼻的,這都是那些自詡為激勵大師的人拿來忽悠的。

但身處在各個行業中每個人卻或多或少的可以從這三個石匠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人為求溫飽得過且過,為了生活繼續妥協和讓步。也有人心中懷有夢想,卻總是怨天尤人,鬱郁不得志。能有多少人干著泥水匠的活卻夢想著蓋出這世界上最偉大教堂的那種激情和執念?細思極恐,人向來都不是理性的,沒有人會為了自己並不喜歡的東西付出激情和心血。但成功卻往往屬於那種不在意眼前得失,腳踏實地,始終如一的把自己對愛好的那種執念貫徹下去的人。而

布萊登·格里尼(Brendan Greene)無非就屬於這樣的人。

一場屬於偏執狂的勝利

2017年哪個產品的slogan最火?想必應該是「大吉大利,今晚吃雞」了,這是《絕地求生》遊戲勝利後的標語,現在基本上成為了這款遊戲的口號。其實這句話是出自一部美國電影:《決勝21點》。原版台詞是「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因為很久以前,每個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都有一種包含雞肉和土豆蔬菜的飯,價值1.79美金。那時贏一次賭局可以賺2美金,所以當你贏一次的時候就有足夠的銀子去買一份雞肉飯了。

最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聽到身邊有人在討論這款遊戲,在steam(一個遊戲平台)上整個2017年賣出了2400萬份,為韓國藍洞公司(《絕地求生》的遊戲開發商)營收接近10億美金。簡單的說,這遊戲在地球上火了。

說起絕地求生就不能不說到一個人——布萊登·格里尼,《絕地求生》遊戲的主設計師,一名兼職平面設計師,性別男,愛好打遊戲。32歲的他有一天興奮的告訴他的父母,他正在製作一個基於一款遊戲的增強程序(專業術語:MOD),但是沒有工資也沒有薪水。完全是因為自己有這方面的興趣,這讓他的父母很是頭疼,隨時擔心自己的兒子有一天會餓死在家中。

說起布萊登·格里尼製作的MOD的初衷,似乎嗅到了一股偏執的味道:因為市面上的那些遊戲讓他感到「厭倦」,這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更自由、更刺激、更有緊迫感的遊戲,於是編寫遊戲MOD的想法呼之欲出。這一做就是5年,在5年時間裡,布萊登完全著迷,甚至有時一整個星期都不離開房間。回憶起製作經歷,他感謝自己當年的執著與熱情。一個毫無遊戲製作基礎的「門外漢」可以做出這樣的MOD,並且還獨立支付每個月2000美元的伺服器成本。這樣的產品經理不由自主地讓人產生敬畏之情。而且這個MOD還火了。

正是這樣的努力,讓布萊登名聲大噪,也讓他有了機會去打磨一款真正的遊戲。2015年,在婉拒了眾多遊戲公司的邀請之後,他坐上了去韓國的飛機。韓國Bluehole公司邀請他參與共同研發一款遊戲。這才有了我們看到的如今大紅大紫的《絕地求生》。與其說這是一款產品的成功。不如說是一場偏執狂的勝利,而最大的勝利者莫過於布萊登·格里尼,因為41歲的他找到了一份正經的全職工作。

互聯網背景下,愛好的群體化

過去那些不務正業的遊戲狂熱者,因為一款《絕地求生》,我們知道了被家人稱為「敗家子」的布萊登·格里尼。而更多的愛好者則走到台前成為了直播平台上炙手可熱的遊戲主播。因為一個「奇葩說」的節目讓我們見識到了一群辯論大咖成為了綜藝明星。但其中大部分人一直把辯論當成自己熱衷的愛好。顏如晶(奇葩說第一季選手)2013年在馬來西亞辦了一場名為「星辯」的比賽。比賽後在微博中寫到「第一次,辦比賽那麼窮,我們沒錢買飯,餐餐吃麵包。第一次,知道原來一個星期沒睡覺,人和殭屍是沒有分別的。」而比賽經費則是通過搜刮小夥伴的零花錢湊出來的。

曾今有人說過: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愛好,無論大小。雖然道理都懂,但依然不以為然的認為一個人是否有愛好,並沒有那麼重要。在主流文化的影響下,一個人是否有愛好,特別是「無用」的愛好,往往並不受人尊重。但是在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整個社會文明被極大的顛覆了。社會的主流文化變得越來越模糊,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又一個的小群體文化,這些小群體在興趣愛好上往往會越來越趨同,最後每個小群體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趨同,人們可能為了一本筆記本而成立一個粉絲群,群體越來越小眾化,這種趨勢是不可逆的。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個人的興趣愛好逐漸的凸顯出價值,你可以在網路中找到任何興趣愛好的團體。而在這過程中,各種興趣愛好慢慢地實現了個人賦能。把愛好變成了一種能力,同時也展現了其特有的變現能力。

經營個人,從培養愛好開始

上高一的外甥女最近迷上了雕刻。並在微信群里和各個年齡段的人一起交流。在她興奮的把作品展示給我看的時候,我心裡卻莫名的悲傷起來,如果有一天,沒有任何愛好的人將寸步難行,我會不會來感嘆時不我待。也許是這世界變化的太快,讓每個人都充滿了危機感,可能自己隨時都會被社會所淘汰。又或許每個人都過於浮躁,希望一夜暴富,實現所謂的財務自由。所以我常會調侃自己說,等什麼時候有錢了,我靜下心來好好培養個興趣愛好。卻不知似乎已經和這個社會拖了節。人未老去,心已滄桑。

互聯網除了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顛覆著每個人的認知。與其說互聯網革命給大家帶來的是知識危機,不如說成能力危機些許會更恰如其分一些。消費者變得越來越多元。企業為了研究消費者絞盡腦汁,大談消費者體驗,去依然做著對成長毫無幫助的工作。而對個人而言,圈子越來越小且固化,更多的人成為了點頭之交。其實還是人與人交流的方式和場景發生了變化。因為人們可以輕易的在網路上找到一群志同道合,有著共同愛好的人。

在電腦上跳出「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時候,我可以想像布萊登·格里尼在自己的那間小黑屋裡沒日沒夜,歷經五年,做出來讓自己感到自豪的作品,最後到41歲找到一個自己熱愛的職業,那種無法對人言的心情。

似乎一切並沒有那麼的悲觀,我依然想保留心中的那份執念,投入到自己所熱衷的事物中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周扯談 的精彩文章:

TAG:周周扯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