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華台研院舉辦座談會 邀台商台生為「31項措施」建言獻策

清華台研院舉辦座談會 邀台商台生為「31項措施」建言獻策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舉辦「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座談會。(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23日,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舉辦了一場以「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為主題的座談會。邀請來自各地有代表性的台商、台青、台生,與清華大學的專家學者共20餘人匯聚一堂,暢談對新出台的「31項措施」和兩岸融合發展的體會和建議。

今年2月28日,中國大陸發布實施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項新措施,這份名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項措施」)的文件,引發兩岸高度關注。

正如座談會主持人、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教授在會議開始所說的: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這31項措施,將逐漸解決台商和台胞在大陸的身份認同問題,將他們和大陸同胞一視同仁,台胞可以享受大陸居民同等待遇,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真正做到「兩岸一家人」。

與會者一致認為,「31項措施」的出台是一項重大利好,真正貫徹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是兩岸融合的一個好的開始,當前大家最期待的是共同積極努力促進措施具體落實,對此,與會學者、台商、台青聯繫自身實際,分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提出了建議。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教授主持會議。(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全國台企聯榮譽會長、天津凱華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鯤華。(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與會者給予「31項措施」極高評價

座談會上,無論是在大陸辛苦打拚2、30年的資深台商,還是正在負笈求學的台灣青年,以及涉台領域研究多年的專家學者,都對「31項措施」有極高的評價。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巫永平表示,「31項措施」是當下大陸對台政策的集中體現:即通過融合發展促進兩岸統一。他表示,香港回歸是「先統一後融合」的過程,而台灣與大陸則可能是「先融合後統一」,「31項措施」是最好地體現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措施。

全國台企聯榮譽會長、天津凱華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鯤華認為,「31項措施」展現了大陸的高度自信,是一個重大突破,把台企歷年來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解決了。他舉了工業用地轉讓、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兩岸徵信企業合作解決台企「融資難」等多個例子表明,「31項措施」讓台商可以長久在大陸紮根。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台資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明副教授表示,「31項措施」為台企台胞到大陸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裡面有些內容大陸實際一直都在做,只是過去都是「一事一議」,或者需要具體協調,今後這些措施已經制度化,為他們的發展帶來極大利好。

與會者普遍認為,用「對台措施」比「惠台」更能準確地形容「31項措施」。巫永平認為,「31項措施」落實「同等待遇」,是真正實踐「兩岸一家親」理念,真正做到了兩岸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不分你我。

福建閩江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王念祖表示,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如果過於強調「惠台」反而沖淡「兩岸一家親」的意義,「31項措施」落實兩岸同等待遇,唯有公平競爭,才能顯示每個人的價值。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巫永平教授發言。(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參加會議。(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與會者為「31項措施」貫徹實施建言獻策

與會者發言表示,當下「31項措施」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是如何「落地」,當前台胞最希望加強對大陸的了解,建立民間溝通的橋樑或平台,大家在會上也提出了加強宣傳、培訓、講座等具體的方案建議。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李應博表示,大陸從沒停止過促進台商台胞發展的腳步,「31項措施」體現了大陸持續釋放的善意,內容上非常細化,不只有平台政策,也有方嚮導向,未來兩岸土地、科技、人員等要素流動會有更多機會,合作門檻也會降低。台商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也有很多機會,希望在大陸台商更好地促進兩岸融合,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

北京台商協會原秘書長、北京山聖諮詢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復聖發言說,很多台灣人非常嚮往大陸,但他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我該如何做」?阻礙兩岸融合的最大障礙是台灣人對大陸了解不夠。清華台研院舉辦的一個「經理人研修班」令他受益匪淺,打消了很多到大陸發展的顧慮。他認為,這種對於台胞舉辦的培訓班非常成功和有必要。很多台灣人不了解大陸,不了解大陸制度,被台灣媒體和「仇中」教育誤導造成認識偏差,都不知道怎麼和大陸打交道。他建議清華大學這樣的培訓班各地可以推廣,讓更多台胞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到底是什麼,知道兩岸融合之後、統一後台灣同胞會過上什麼日子,這是推動「31項措施」起步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

北京雷克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龔先進表示,自己是來北京幾十年的老台商了,他表示,到大陸的台灣人很多是升斗小民,是中小企業主,對他們來說安居樂業最重要,「31項措施」如果讓他們的民生能得到保障,台灣民心都會往大陸這邊走。

北京雷克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龔先進。(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發言。(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31項措施」讓台灣青年赴大陸更有信心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認為,「31項措施」中有19條政策措施和台灣青年在大陸發展息息相關,梳理起來包括就業、發展、參與和便利化四個類型的政策措施。第一,從就業看,台灣就業市場比較飽和,薪資水平陷入停滯困境,「31項措施」給台胞青年發展提供新的空間,台灣青年可以在兩岸之間用腳投票,成為真正受益者。第二,從發展看,大陸放開一些人才計劃,包括評獎、申請研究經費等,吸引高端人才,讓他們不僅能得到較高的薪金,還能夠發揮才能,獲得榮譽和成就感。第三,從參與看,台胞可以參加各類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與公共服務,有參與才能更好地促進兩岸融合。第四,從便利化看,隨著台胞證功能的拓展,台胞在大陸生活發展的便利化將會加大。未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使得台胞有望在大陸享受從學習、就業、創業、醫保、社保、養老等一條龍的「同等待遇」。

中華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經貿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楊品驊表示,台灣少數民族由於歷史原因,中產階級成長緩慢,專業人才稀缺。就像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表現的那樣,很晚才放下弓箭和獵槍,因此在現代社會競爭中,起跑延後了很長時間,在目前台灣特定環境下,少數民族精英大多選擇參加選舉,投身於商業企業的並不多。他說,未來將深入部落基層,聆聽年輕人的聲音,讓「31項措施」更好地走進部落,讓台灣少數民族年輕人可以依託「31項措施」更好成長,前進大陸。

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總監范姜鋒表示,自己到大陸是從台干身份開始作起,目前已經參加了福建省工商聯組織,體現了「31項措施」中台胞參與大陸社團組織、行業協會的內容,自己目前要熟悉職務和融合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他建議,大陸除吸引台灣青年人到大陸創業之外,可以更多關注「台二代」轉型創業問題。他還表示,希望務實做事的台青創業基地能夠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

廣州台灣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表示,有些台灣青年對大陸的認識是非常薄弱的,曾經有台灣大學生竟然問出「廣州有WIFI嗎?有地鐵嗎?有夜店嗎?」這樣荒謬的問題,對此,廣州青年之家有促進兩岸融合非常成功的案例。從2016年起,組織青年幹部啟動「回台計劃」,走訪台灣高校和創業基地,舉辦超過80場分享會,接觸的台灣青年超過12000人,為學生到大陸實習舉辦「說明會」、向他們介紹廣東廣州的發展等,受到學校和師生的熱烈歡迎。此外,廣州台灣青年之家還建立了「就業驛站」,為學生到大陸實習就業建立輔導小組,幫助台灣青年到大陸辦理各項手續等,讓他們到大陸有個對接平台,實踐證明,這種輔導平台和分享會是十分成功的,對幫助台灣青年也是行之有效的。

清華大學台籍研究生幸仁雅從學生角度分享自己到大陸的體驗和感想,她表示在大陸求學性價比非常高,在享受高質量教學資源、建立人脈的同時,學習、生活的成本也很低,加上各種津貼獎學金都非常豐厚,對於出生於台灣普通家庭的年輕人非常有助益。而在大陸也能夠獲得比台灣更好的實習、就業機會,自己在求職時候台籍學生的背景並沒有遇到困難,反而很多公司讚賞她到大陸發展的勇氣。她指出,其實很多台灣年輕人都有很強的意願來大陸求學、就業,但苦於信息不對稱,不知道有什麼渠道。未來需要打通信息傳播的最後一里路。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參加了會議。他表示,參加全國「兩會」前,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就「31項措施」廣泛徵求台商台生的意見,大家都在想讓這麼好的政策措施如何「落地」。他表示,「31項措施」涉及眾多部門,各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出台後續相應的措施,相信不久後會見到更多類似措施出台。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將同大家一起,力爭為「31項措施」這件好事辦好貢獻力量。(完)

清華大學台籍研究生幸仁雅。(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海網 的精彩文章:

陳師孟的囂張,在於「獨派」對蔡英文的輕視

TAG:台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