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孫策的託孤大臣,能力不輸諸葛亮,卻終身未拜為丞相

此人是孫策的託孤大臣,能力不輸諸葛亮,卻終身未拜為丞相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3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受《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影響,談及漢末三國史的時候,很多人對江東的重臣、名將不熟悉。其實,如果我們細讀歷史,就會發現,江東之地人才濟濟,例如,文武雙全的將帥之才,有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悍勇無敵的猛將,則有太史慈、程普、黃蓋、韓當、甘寧等人。除此之外,江東還有一位著名的政客,此人年少年名,曾被舉為孝廉,還曾被陶廉舉為茂才,他都一一拒絕。後來為江東效力,小霸王孫策,將他選為了託孤大臣,讓他輔佐孫權,孫權本人也非常敬重他。可是,群臣推舉他為丞相之時,孫權卻沒有同意,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具體了解一下,張昭在江東的地位。他字子布,是彭城人氏,在漢末時期,來到江東避禍,受到了孫策的重用。當時孫策不但登堂拜見過他的母親,將他當密友一般對待,還將所有重要的事務,都託付給了他。另外,孫策曾親口對他說道:「昔管仲相齊,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為霸者宗。今子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意思是說,張昭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堪比春秋時期的管仲。而到了孫策臨終之際,張昭則被選為了託孤大臣--策臨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

到了孫權時代,張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他不但幫助孫權穩定住了形勢,還為孫權討平了不少反叛勢力。不再統兵之後,他則為孫權謀臣,並督促孫權做一個明主,對孫權的影響極大。這樣一個人,在江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他告老還鄉之後,孫權也專門將他拜為輔吳將軍,地位僅次於三公。可是在他為官期間,孫權設立了丞相一職,群臣兩次舉薦他,孫權都沒有同意,這是為什麼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孫權不忍他過度操勞

張昭,生於公元156年,而孫權設立丞相之位時,已經到了公元222年,這個時候的張昭,已經66歲了。古人的壽命一向較短,66歲已經是真正的老年人了。而且這個時候,是東吳第一次設立丞相,需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對外戰爭又接連不斷,孫權並不忍心讓張昭如此操勞。《三國志·張昭傳》記載:「初,權當置耳光相,眾義歸昭。權曰:『方今多事,職統者責重,非所以優之也。』」意思是說,孫權讓為,在雜事頗多的時候,讓年過花甲的張昭,擔任丞相一職,並不是優待、看重張昭的表現,這對張昭來說,算不上好事。

二、張昭性格剛烈,固執己見

孫權拒絕讓張昭當丞相,雖然有憐惜他年邁,不忍讓他過度操勞的原因在內,但這卻並非是主要原因。他不讓張昭當丞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昭性格剛烈,敢於直言勸諫,如果他的話不被採納,很容易激發矛盾。的確,張昭一生中,直言進諫,讓孫權折了面子的事情太多,如果讓他身居丞相高位,很容易引發帝相之爭,影響江東的安定。這一點,從後來孫權想要助公孫淵叛魏時,與張昭爭論不休後說出的話,就可見一斑。當時孫權對張昭說:「吳國的人入則拜我,出則拜你,我對你的敬重已經達到極致了,你卻一次又一次的讓我下不來台,我真怕忍不住殺了你。」

孫權稱王也好,稱帝也好,都是江東之主,需要足夠的威望,如果張昭為相,時不時的讓他下不來台,那麼江東真的就要亂了,那個時候,孫權便只能想辦法除掉張昭了。為了避免真的走到這一步,他不能也不敢讓張昭走上丞相之位。

三、張昭在對外戰爭方面,缺乏魄力

漢末三國時期,是一個真正的亂世,群雄之間的角逐,從未停止,身居丞相之位的人,需要在對外戰爭之時,有足夠的魄力,例如陸遜,面對蜀漢劉備親征,不怵;面對曹魏大軍,不慫。可是張昭雖然處理政務有餘,卻唯獨缺乏這一點。當初甘寧提議攻打江夏,他顧慮重重;曹操率兵南下,他主張投降,等等。這一點,孫權內心應該是對張昭不滿的。《三國志》注引《江表傳》中提到,孫權曾斥責張昭道:「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張昭是一介名士,對江東貢獻良多,孫權卻不用他為相,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也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決定--這既是對張昭的體貼與保護,也是對張昭不滿的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神話檔案——介琰隱形
孫權曾想聯合劉備進攻蜀郡,不料被此人一語道破真相!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