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啃個鴨脖也有毒?別慌,正確姿勢是……

啃個鴨脖也有毒?別慌,正確姿勢是……

提起鴨脖,麻辣酥香的滋味總讓人回味無窮。

不過,你是否聽說過:

鴨脖上有淋巴結,淋巴是排毒的,不能多吃。

食(吃)品(貨)安(尊)全(嚴)無小事,堂主這就請來雲老師答疑解惑。

- 1 -

吃脖子 ≠ 吃淋巴結

首先,淋巴結的確存在健康風險,不應該吃。

淋巴結是動物體內過濾病原體的器官。在動物宰殺時,淋巴結中的病菌、病毒等還來不及被清除,在後續的烹飪中也難以保證被徹底殺滅。

不過,淋巴結跟脖子是兩碼事。

實際上,淋巴結分布於全身,脖子只是比較集中的部位而已。

不管是哪個部位的淋巴結,都不應該吃;

但不管哪個部位的肉,只要去除了淋巴結,也都不影響食用。

- 2 -

鴨脖:去皮吃更放心

大家擔心的,其實是雞鴨脖子上的胸腺,它也是一種淋巴器官。

的確,胸腺可能含有較多病菌、病毒,不應該吃。此外,甲狀腺、甲狀旁腺中含有較多激素,也應該避免食用。

在規範的屠宰中,這些腺體和氣管都會被去除,所以大家從正規渠道買到的雞鴨脖子是不應該有這些部位的。

至於傳言中的「淋巴結」,其實雞鴨體內壓根兒沒有,只有起同樣作用的淋巴集結體。如果沒有病變,充分加熱之後少量食用,也不會有明顯危害。

這些淋巴集結體多分布在皮下,如果喜歡吃鴨脖,又不願意吃到這些淋巴組織,那麼把皮去掉就可以了——反正,從營養的角度說,皮富含脂肪,也不建議多吃。

其實市面上賣的鹵鴨脖,都是去皮的,不用擔心。不過安全歸安全,含鹽量可不少,別吃太多。

- 3 -

豬脖子:飽受非議的槽頭肉

除了鴨脖之外,常常遭到非議的還有豬的脖子。

豬脖子,在農村被稱為「槽頭肉」,雖說不算「好肉」,但也因為物美價廉而頗受歡迎。

豬的脖子有一部分稱為「血脖肉」,是指連接生豬頭部和軀幹的部分,在屠宰時是刀刃出入放血的地方。因為會有一些血滲入到肉中,所以使得肉成為紅色,因而被稱為「血脖肉」。

在許多地方,這部分肉被稱為「槽頭肉」,它肉質鬆軟,肥肉和瘦肉沒有明顯分界,一般價格便宜,適合做肉餡。

最大的爭議在於,不少人認為這些肉會因為甲狀腺、淋巴結的問題讓人中毒:

豬的脖子部位有淋巴結和甲狀腺。

淋巴結中有毒素,而甲狀腺中有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很穩定且耐熱,難以被烹飪破壞。

如果食入較多甲狀腺素,人體的內分泌會受到干擾,從而影響正常的物質代謝,出現噁心、嘔吐甚至神經中毒。

這些都沒錯。

但是,在規範的屠宰中,生豬要經過檢疫,健康的才會被宰殺供食用。在屠宰中,甲狀腺、病變淋巴結以及腎上腺都會被去除。

也就是說:只要是經過檢疫、規範屠宰和處理的血脖肉,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是可以放心吃的。

你忍心拒絕這樣的炭燒豬頸肉?

圖片來源:網路

- 4 -

解決方案:購買正規合格的肉

堂主一直在強調一個前提:經過檢疫,規範屠宰。

如果你留意食品安全新聞,在各種關於執法查處的雞脖子、鴨脖子、血脖肉、下水等等的爆料中,通常都是「未經檢疫、未經處理」的。

這些「非法窩點」「黑心商販」,生存之道就是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壓縮成本,從而可以低價銷售還有利可圖。

路邊攤和三無食品的風險不僅僅是脖子,也不僅僅是淋巴、甲狀腺,還有許多更可怕的風險,比如病死的動物、各種病菌和寄生蟲感染、過期變質等等。

簡而言之:

檢疫合格,雞鴨脖子、血脖肉也都可以吃;

檢疫不合格,不僅脖子會有問題,裡脊肉、雞胸肉也會有問題。

最重要的是,不管吃什麼肉,都要選擇正規產品。

點擊以下關鍵詞

撩遍食堂熱門話題

分享一下,大口吃肉

圖片來源:giph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食堂 的精彩文章:

蜂蜜、蜂王漿、蜂膠……真的有用嗎?別被忽悠了!
這些肉都是「假的」,但你還在吃……

TAG:丁香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