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彩非遺,讓荊楚年味更濃

多彩非遺,讓荊楚年味更濃

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獅、踩高蹺......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及各地非遺保護單位舉辦的系列非遺年俗展演,在荊楚大地精彩上演,豐富多彩的活態傳承活動,吸引廣大群眾參與進來,在荊楚非遺中回味傳統年俗,感受濃濃年味。

舞龍觀燈紅紅火火

2月27日,第24屆迎春舞龍大賽在漢口江灘盛大開啟,25支龍隊、18支鑼鼓隊、近3000人參加大賽,50條祥「龍」起舞迎春。其中,人氣最旺的當屬國家級非遺項目漢陽高龍,場面宏大、氣勢壯觀,其與眾不同的豎式舞法及肩扛、肘托、頭頂等玩法,贏得滿堂喝彩。外籍龍隊參賽是大賽另一亮點,數十留學生舞起九節「國際龍」,將中國龍舞套路與非洲舞蹈動作結合,備受矚目。

省級非遺項目鄂州燕磯鎮嵩山百節龍,是民間傳統大型龍燈祭游活動,自明朝天啟年間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是我國節數最多、龍身最長的龍燈,共101節,全長425米。龍頭高6.4米,重達100公斤,保持龍頭直立需80人輪班高擎,每次遊玩需組成四五百人的隊伍。

百節龍祭游自臘月二十四持續至正月十八,受邀到四里八鄉送福,每天一兩場。正月初八,鑼鼓喧天,送腰台、唱大戲同時舉行,最為熱鬧,僅龍出窠就花了半小時,浩浩蕩蕩的遊玩隊伍引人注目。武漢理工大學教師熊文飛在此進行田野採集,並帶著10歲的兒子體驗獨特年俗。孩子興奮不已,大人們也重溫了久違的年味。

正月初九,三條「火龍」穿梭在黃石汪仁鎮的大街小巷,場面頗為壯觀,吸引上萬人觀看。王貴武龍燈開創「武」龍燈先河,在武龍燈前,數十壯漢手握單雙棍、八仙棍等進行對抗表演,把舞龍和武術相融合,其龐大的氣勢、精湛的表演,獲得鄉親們的熱烈歡迎。

在潛江市積玉口鎮寶灣村,舞彩花燭龍祈福,是每年春節保留民俗項目。彩花燭龍已三百多歲,其舞龍燃燭不倒的技藝獨樹一幟。今年春節,潛江非遺保護中心前來記錄,驚喜地發現舞龍隊伍年輕了,還多了小小傳承人,遂現場直播舞龍祈福表演,直播點擊量近萬次,被新華社網路轉發。

48張老式八仙桌疊成金字塔般的十層高台,隨著喧天的鑼鼓,「獅子」在台上站梅花樁、玩繡球、含物、吐瑞。2月26日,失傳約百年的施家灣高台獅子「重出江湖」,在武漢新洲問津書院廣場精彩上演,令人叫絕。當日,牌子鑼鼓、高蹺故事亭子、民俗歌舞八十八行等16個省市非遺項目集體亮相,讓觀眾大飽眼福。

正月十五鬧元宵,武漢園博園燈會、東湖燈會、西北湖元宵燈會等,美輪美奐。宜昌、孝感、荊門、荊州、黃岡、隨州等地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鬧元宵活動,整個荊楚大地到處歡樂祥和。

好戲連台年味濃郁

除舞龍舞獅、賞燈猜謎等傳統年俗外,我省各地非遺中心還策劃、組織了大量貼近群眾的非遺展演活動,讓非遺走近現代生活。

春節期間,襄陽隆中首屆大型民俗文化廟會成功舉辦,卧龍吳氏武獅、糖畫等市級非遺項目及傳統舞龍、變魔術、劃旱船、舞蚌殼精等民俗表演,輪番上陣,從正月初一到十六每天兩場,精彩紛呈。

在武漢,以國家級非遺項目木蘭傳說為素材創作的大型實景演出《木蘭草原·雲中戰歌》華麗上演。國家級非遺項目歸元廟會及漢口裡新春廟會、戶部巷非遺節、黃鶴樓公園春節遊園等,吸引眾多市民重溫年味。

春節是與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民俗活動集中的時段。隨著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惠民活動在各地競相展開,我省非遺工作者、非遺傳承人紛紛參與其中,將民俗、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手工技藝、曲藝、傳統體育遊戲與雜技等各大類別的優秀非遺項目,送到群眾身邊。

黃梅戲劇院2018年新春黃梅戲惠民演出,自正月初五拉開帷幕至二月初五,一天不落。因一票難求,每晚都推加站票100餘張,23日晚的《秦香蓮》更是加站票150張。

正月初九俗稱「上九」,是土家人傳統節日。恩施利川市龍船調公園熱鬧非凡,上演了一台以非遺為主的文藝節目,利川小曲、蓮湘舞、繞棺舞等省市級非遺項目展演,為節日增添不少喜慶。

在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區人頭攢動,地方特色濃郁的文藝節目吸引3萬多遊客。50多位藝人輪番表演舞獅、舞龍、圍鼓、地花鼓、踩堂戲、採蓮船等民俗,遊客頗有興緻地體驗釀酒、榨油、編篾等傳統手藝,學唱地花鼓、薅草鑼鼓等傳統音樂,當地村民感慨地說:「昭君村很多年沒這麼熱鬧了。」

讓更多人感受非遺之美

目前,我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00項,127個保護單位;省級項目379項,546個保護單位。這些非遺項目成為展示荊楚歷史文化特色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春節期間,京劇、武漢雜技、麵塑、剪紙、杖頭木偶等非遺項目,應邀赴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地開展春節文化訪演,讓荊楚非遺唱響海外。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非遺研究專家姚偉均稱,在我省各大節慶活動中,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的身影越來越多,把非遺搬上春節、元宵的大舞台,既豐富了群眾生活,也使得伴隨年俗產生的大量非遺項目更好活態傳承。他還稱,在西方洋節日益盛行的今天,把我們傳統節日的活動辦得多姿多彩,能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感受非遺等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非遺傳承保護離不開政府的組織和主導,加大資金投入、設立傳習展示中心、舉辦非遺展演活動、組織非遺進校園等,我省文化部門及非遺保護單位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轟轟烈烈,有的潛移默化。

省非遺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曉慧稱,我省廣大非遺工作者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負新時代,努力譜寫新篇章,既做好傳承保護,又積極讓代表性非遺項目走出去,讓世界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海冰 通訊員胡高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北日報 的精彩文章:

酒精在納粹種族清洗運動中扮演了何種角色?
簡易路成「簡易客運站」!水廠客運站關閉,大巴路邊候客

TAG:湖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