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論文,《相隔61年的電影》

乾貨論文,《相隔61年的電影》

編者按:這是一片站在電影影史發展角度的論文。本文對所涉及的電影都做了頗為詳盡的分析。

以下為正文:

黑白片時代,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擁有無數榮耀,暮年回望依稀記得自己的起步之作《姿三四郎》。本片拍攝於1943年三月,黑澤明正式踏上了導演道路,也從此像姿三四郎一樣勇往直前。《姿三四郎》在二戰戰況焦灼時出現,但是我們看不見戰爭的陰影籠罩,看到更多的是時代變革下日本武士精神的傳承與發展。以單純勇敢的姿三四郎追求柔道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日本柔術向柔道的轉變,但是依舊不變的是武士的禮儀和民族精神。姿三四郎自我懲戒,泥池中環抱木樁,花開頓悟,其中包含著黑澤明想表達的人生哲理,一種「忍」性,一種沉澱。而後1945年,戰敗後的日本社會氣氛低迷,此時橫濱的姿三四郎再次出現,這一次他不單單只是個柔道高手,更代表日本武士精神的不屈,他從勸誡武者勿用柔術與外國人競技,再到自我開悟,如同大師所指的蓮花,拋棄固化規矩只為心中的理想,為了自由為了國族而戰。當外國拳手倒地不起時,黑澤明用《姿三四郎續》帶給國人的不僅僅是哲理,還蘊含著戰後的心靈撫慰。

姿三四郎電影畫面

《姿三四郎》雖然是黑澤明的第一部電影,但是導演本人通過作品真誠的表達出自己對電影的堅持態度,如姿三四郎一樣明辨是非,追求真正的柔道,而不去附和小人。無論是《姿三四郎》還是《姿三四郎續》鏡頭的切換都很柔和緩慢,刻畫人物情緒時也都是固定機位的特寫鏡頭,似乎影中人的雙眼直視觀眾,透過眼神的溝通便能傳遞彼時彼刻的情緒。當在室外進行搏鬥時,都是全景略俯視的鏡頭,客觀記錄競技雙方的博弈。而在室內時,都是一種平視的角度拍攝,給人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感。雖然兩部《姿三四郎》都出自黑澤明之手,但是主題內核明顯有差距。《姿三四郎》的劇作著重的是述說出單純的柔道青年姿三四郎一步一步和各種高手競技取勝,並且在事後感悟柔道里的人文精神。使我們單從柔道一項武術上,看見了大和民族武士道精神的影響力與純粹。但是《姿三四郎續》雖然故事仍是從姿三四郎開始,但是一直摻雜了太多當時的時局情況,姿三四郎從一個武士道精神的縮影變成了戰敗後日本的心理安慰者,他的柔道不再是單純的武術,而是變成了一種獲得民族自信的手段。即便穿插了檜桓兄弟的挑戰,豐富個人情懷的表現力,但在整體敘事里仍是缺少存在感的。兩部影片都是圍繞姿三四郎這個魯莽青年如何成為柔道大師的故事,人物的成熟過程刻畫細緻,從最初在酒家裡爭勇好鬥,到最終寬容沉穩,經歷的每場競技都是轉折點。門馬三郎的死讓姿三四郎深感生命可貴,而又易逝。與村井的一戰,雖然夾雜著對小夜的情感,但是讓姿三四郎為之動容的卻是村井的不屈頑強,這亦是武士道精神的精髓部分。檜桓三兄弟的挑戰一直是驗證姿三四郎成長的總結標誌,無論是為人之道還是柔道技術。檜桓源之助曾和姿三四郎難分伯仲,但在他只執著於勝負時,就已敗於姿三四郎。而後姿三四郎以和善寬容的態度面對他時,他才深知戰敗的原因,不在技法,而在內心。小夜的父親村井雖然慘敗給姿三四郎,但是小夜成為了姿三四郎唯一的情感寄託和羈絆,輕描淡寫卻情真意切。大師只有在姿三四郎最困惱的時候出現,大師既是導演表達哲理的傳訊員,更是武士道精神的部分縮影。這一切的出現才使得《姿三四郎》不僅成了黑澤明的成名作,還存在於世界電影標榜之列。

黑澤明本人

61年之後,在香港這個存在「無根文化」的地域里,杜琪峰導演執導了一部異於之前自己類型的電影,一時之間人們不知如何看待這部《柔道龍虎榜》。創作之初,游乃海想編寫出一部喜劇,原劇本的初衷只想講述一個合家歡式的勵誌喜劇,但是杜導卻一步步使本片變的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窮神變,測幽微,就這樣《柔道龍虎榜》也具有了銀河映像的格調,那就是痛苦的浪漫,因為人們總是會回顧最痛苦的時候,有時美好的浪漫不如痛苦的浪漫,來的深刻長久。這就是為什麼姿三四郎順利的功成名就,而司徒寶只有在失明之後才能重現曾經的傳奇。《柔道龍虎榜》試圖捕捉黑澤明提出的詩意電影中存在的人文哲學精髓,所以本片也是杜導生命哲學的最佳表達。「積極人生」就是不管人生多短暫坎坷,都可以去賦予反抗,從而用一種不同之前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就像逐漸成熟的姿三四郎不斷用新的想法對待事物一樣。所以本片有真誠的致敬之意,片名之中的「龍虎」,與姿三四郎與村井的比武場外的橫幅「龍虎相擊」不謀而合。司徒寶所在沒落的「一心館」其實是「一心派」和「修道館」的結合之名,柔術為派,柔道為館。而司徒寶,托尼和小夢合為一體才是姿三四郎,他們反抗命運,執著柔道,追夢不息。在《姿三四郎》中姿三四郎第一次問路時,手上背有包袱,而托尼也時常背包一心追求柔道的技巧,他面對的胖子和姿三四郎在酒家所遇壯漢一般無二。小夢給司徒寶穿上鞋子,光影回溯到姿三四郎給小夜穿上木屐。而司徒寶總拿著手帕;被打之後撕裂的右手袖子;在街道上來回奔跑,都在《姿三四郎》中有跡可循。阿正每次見到人都會說:「你好,我叫阿正,我做姿三四郎,你做檜桓。」在風中飄搖的雜草里吟唱著「不要哭泣,姿三四郎」,我彷彿又看見了草叢中月光下的姿三四郎,更看見了61年前的黑白的四個人矗立在草叢中,而現在依舊是四個人,他們用另一種故事去訴說電影的人生哲理。片中李亞岡是檜桓和矢野的結合,矢野面對眾人來襲只用一招,使得敵人全部落水,並且在姿三四郎請戰時,他在練習柔道技法。如此李亞岡也只用一招,讓所有人都倒地呻吟,當托尼來幫司徒寶請戰時,他也在練習。姿三四郎是黑澤明哲理代言人,那麼司徒寶就是杜琪峰的話事人。杜琪峰的影片主題一直強調,要在命運無常的人生中,珍惜此刻的人和事,而司徒寶就是宿命論之下的悲情傳奇。司徒寶在事業和身體的重壓下,雖然選擇頹廢度日,但是在他趕去師傅最後一場比賽時證明了,他的柔道之心還未離去,在街燈下的盲眼空練,鏡頭跟隨他來回變換,似乎在丟棄之前所有的不美好,重新來過。每一次托尼在室外挑戰別人,與人纏鬥時飛起的灰塵,是杜琪峰影像的標誌之一,人生若如浮塵飄忽不定。而鏡頭刻畫司徒寶的情感轉變時,冷靜的鏡頭讓我們不免回想起《姿三四郎》。小夢實則是一個司徒寶追夢的一面,而李亞岡卻是一個證明司徒寶重生的考驗。兩部電影用61年只為等待那時隔兩年的柔道決戰,時間是留給姿三四郎成長的,更是留給司徒寶振作的。

柔道龍虎榜劇照

默片時代,美國的巴斯特·基頓這位「冷麵笑匠」在1924年自導自演了榮耀之作《福爾摩斯二世》。單憑其鏡頭調度和剪輯,在今時今日都讓人讚嘆不已。兩次魔術式的動作銜接,都是利用精細的剪輯連接而成,而流暢的長鏡頭調度更是拍案叫絕。故事的敘述過程對於事件一直都有明確的詳略分配。正因為是默片,所以鏡頭所表達的內容十分直觀,並且環環相扣。正如電影開頭的諺語「不要奢望同時做好兩件事情」,所以這部認真的影片以至於每個鏡頭的銜接都富有內容。當基頓走進銀幕的時候,夢境才真正開始,在電影世界裡他才是抱得美人歸的福爾摩斯二世,回到現實生活之中,只是個想成為偵探的感情挫敗的電影放映員,這何嘗不是影像給予我們最大的權利。在影片的最後,四四方方的黑框里播放著電影,片中女人似乎看著基頓,而他也在四方的窗框中看著鏡頭外的我們,那一瞬間我們才清醒,這亦是電影。

巴斯特·基頓本人

就這樣「電影是個夢境。」這一句話傳遞了61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1985年伍迪·艾倫導演的《開羅紫玫瑰》在美國上映了。處於有聲片時代里的艾倫導演讓主角在現實和電影時空穿梭自由,基頓是走進電影之中,而湯姆是從《開羅紫玫瑰》銀幕里一躍而出,雖然結局都是回歸現實,但卻是一悲一喜,從而具有了導演個人的電影哲學。服務生塞西利婭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和眾人一樣在電影里撫慰自己的內心,尋求一種緩解孤獨的方式。丈夫頹廢度日,哪怕偷情也是那麼毫無激情,完全對於生活失去了信心。也只有塞西利婭因為別人的一片麵包而丟掉工作後,仍舊可以在電影里得到安慰。她在電影院里的哭泣,何嘗不是逆境中生活的我們,只是我們受困於現實世界裡,沒有像湯姆一樣為了自己的自由而不顧一切的脫離,所以塞西利婭也和我們一樣執意選擇吉爾,選擇那個失去自由的現實世界。湯姆代表著虛幻美好的電影,他不會受傷,手中的金錢也無法使用,也沒有可以不用鑰匙就能開動的車。但是他比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人都要真實,在妓院里他對愛情的忠誠和對於陌生人的真誠,使得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生活態度,自己大多時候是比電影還虛假的存在,就像那個欺騙他人的吉爾一樣。塞西利婭就是孤獨的觀影者們,看著她在銀幕之外眼泛淚花,和她一起看著《禮帽》里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們比她更可悲,起碼她在電影世界裡真實過,而我們從來沒有。

開羅紫玫瑰

《開羅紫玫瑰》的主題表面上看是樂觀的追求愛情,深思之後探討的卻是人們對現實與虛幻的抉擇,但這一切都是人類最原始的問題——自由。無論是物質自由,還是情感自由,都是我們一直奢求的。塞西利婭最初艱辛度日,只能透過電影使自己樂觀面對生活,直至遇到湯姆後解放情感的束縛,變的自由,變的勇敢,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虛偽的現實生活,索取自己所缺失的慾望。所以艾倫導演在最後讓她一無所有回到最初,因為是她自己放棄了自由。這也是導演想透過電影告訴世人的,自由的決定權從未是他人掌握的,也不是時代環境所局限的,一切都是自己是否有勇氣去選擇的結果。電影的鏡頭語言沉穩,但是極力避免枯燥感,所以反覆變換銜接。劇作是本片最值得稱讚的,通過塞西利婭與丈夫和妹妹的日常對話,就能知道她是個喜愛電影的柔弱女子,一直被丈夫壓迫。之後伴隨她和湯姆長時間相處,她變的勇於反抗丈夫追求自由,但是遇到花言巧語的吉爾後,竟然還是妥協給了現實。但是單單只通過湯姆和妓女的對話,我們就能反思現實生活實則比電影更虛假。可能就因為結局是塞西利婭沒有獲得幸福,才得以讓這部電影名留影史。《福爾摩斯二世》可能只是個「戲中戲」,但是61年的時間讓《開羅紫玫瑰》還擁有了一種發人深省的電影哲學。就像片名和本片內播放的電影名字一樣,劇中劇的演員說:「我們也可以把他們的生活看成電影。」一語驚醒夢中人,真假難測,現實中的人充滿了虛假,電影世界的人里卻真實無比。吉爾和湯姆生理上一模一樣,但是內心的差異正是真實人性與電影單一人性的區別,往往電影的人物過於美好,缺少了真人所擁有的人性「灰色地帶」。

電影面對時間毫無畏懼,前提是它值得思考,無論是創造者賦予的哲理,還是自我反思。

時至今日,我們觀看世界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都會發現他們在光陰之下,依舊有使我們嘆服的極致之處,我們也總是會在其他電影里找到它們的蹤跡。這就電影不朽的原因,不知何時它留在了一個觀影者的內心,多年之後觀影者尋跡覓蹤,定會發現有個想法一直引導自己的創造思路。一個人賦予電影的哲思或技法影響到了後者,後者再去影響下一個人,如此延續,使得電影和時間一起綿延,永不消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拉片筆記本 的精彩文章:

TAG:拉片筆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