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范曾前妻林岫二三事

范曾前妻林岫二三事

作者: 解智偉

范曾前妻林岫二三事

真心相愛的情侶誰都能背那首《鐃歌十八曲》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首樂府里的鼓吹曲辭,依舊是纏繞在今人心頭的生命絕唱,只是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見證天荒地老的愛情。

——解智偉

林岫(1945-)女,字頻中、如意,號紫竹居士、頤陽書屋主人。浙江紹興人。漢族,著名詩人、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書法家協會主席。國畫大師範曾先生的第一任妻子。

林岫擅長行草,亦涉各體。作品除參加國內重大書法展外,還參加了《日中代表書法家作品展》、《國際書法交流展》、《中國二十世紀書法大展》、《日本書道20家·中國書法20家作品聯展》等重大國際書法展。

本簡介摘自百度詞條,由藝術家詞條權威編輯與認證網路平台參與編輯並審核。

范曾前妻林岫二三事

——解智偉

曾經做過婚戀類雜誌編輯多年,又到了秋霜欺鬢的年齡,自己對人世間那點破事,也就風輕雲淡,心無罣礙。

前不久,一位朋友傳來林岫的幾張書法作品,並強調說明這位書家曾是范曾的前妻,上網一查,林岫曾任中國書協第四屆副主席,北京市書協主席,中國書協第五屆副主席,中國國際藝術家研究院藝術顧問,書法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啟功之後,當代中國書法幾乎無大家,再說在網上傳播的林岫的書法作品,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很難辯識,林岫自己就多次申明很多人仿冒她的作品,本想從林岫的點畫運筆聊聊林岫的書藝,萬一評的是偽作,豈不是笑話,還不如在大數據的背景下,說說林岫的二三事,談談人生的一些感悟。


恩愛情仇的林岫

真心相愛的情侶誰都能背那首《鐃歌十八曲》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首樂府里的鼓吹曲辭,依舊是纏繞在今人心頭的生命絕唱,只是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見證天荒地老的愛情。

更遺憾的是,大家由於各種原因走著、走著、就走散了,聚散畢竟都是緣。

林岫,從小在江蘇南通外公家長大。1962年由南通中學考入南開大學。范曾的父親是南通中學的語文教師。

南通老家的人認為范曾與林岫很般配,其實鞋合不合適腳,只有腳知道。

范曾說:「在23歲之前,我不曾和任何一位女性幽會,遇到第一個對象,絕對會愛得死去活來,因為這種情態包含了虛幻的理想、誇張的熱情和第一次試用愛情老調的新鮮感。我為第一次愛情耗時五年之久,一無所獲,最可貴的燃料燒盡之後,剩下了痛苦的灰燼。」

林岫對此一直諱莫如深,關於范曾與林岫的傳聞很多,有坊間版本說,造反期間,林岫是范曾的第一位夫人。因為林岫是「造反派」,范曾是「保皇派」。眾所周知,那個年代夫妻的政治立場不同也會反目為仇,范曾評價當時的文化旗手想當皇帝,卻沒有武則天的本事。這話被林岫卻傳出去了,導致范曾受到造反派的"追殺",於是兩人分道揚鑣。

後來有人回憶范曾也給林岫貼大字報,在政治上對林岫傷害很大,致使她後來受到查抄和審查。

一個畸形的時代,扭曲的是人性的悲劇,政治是條生命線,分水嶺。那個時期的狂熱,觀念不同,決定了彼此最關鍵的取捨,後來范曾和林岫各自選擇各自的人生。

一個人,一輩子不容易,誰都有權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林岫迷戀黑白分明的書法世界,范曾更喜歡詩意朦朧的畫境,書畫同源而分流到不同的河流,誰都無法深究出其中的原因,生活就是一團麻,剪不斷,理還亂。

記得多年前,自己曾經負責俞兆林保暖內衣的品牌推廣,聘請香港演員鄭少秋作形象代言,有一次與鄭先生一起喝茶聊天,鄭少秋說,他最欣賞的一個人物是楚留香,多情而專一,一生中情感故事很多,但每一段都是專一的。

一隻蝴蝶不可能光顧所有的花朵,只是生命的短暫停歇,范曾或長或短的多次婚姻,並不能替代對其繪畫成就的評價。


字字較真的林岫

林岫,是典型的江浙女性,靠書脊支撐的情懷,雖然雅達,但內心格局也十分有限。

迎接龍年的「1999年」,北京某博物館委託南京創達公司生產了「龍年珍藏金箔畫」(每套三種,大者為65X40公分,售價9999元),編號發行兩千套。

上面用了一個『龍』字,產品說明書上署有林岫的名字,在全國12個城市銷售。

林岫向法院提請了訴訟,北京嘉誠泰和律師事務所李洪濤律師認為,未經著作者同意,從不同書法作品中割裂出來不同書體的單字,重組成一幅新作品,是侵犯了林岫作品的使用權、報酬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按當時的最高標準判決林岫獲30萬元賠償,此官司購買證據和調查取證的費用巨大,耗時近兩年。有人說,這本算不上侵權,林岫小題大作,敲詐出版商;有人則支持林岫的維權。


官司纏身的林岫

1987年,林岫在中國新聞學院任教時,有位同事曾將張伯駒手抄本(錄有明清民間俗聯約30多副)以3000元轉讓與林岫,當時寫有收款收據。後來又想收回手抄本時,聽說林岫收款收據找不見了,便以「借物」為由多次索要不得,訴至法院。林岫最終找到收據呈交法庭,法院判原告敗訴。

有人說,貪人之物,以借為名,賴著不還,據為己有,卻未免讓人齒冷。

有人甚至懷疑這一證據是後來的再「創作」,林岫引用了莎士比亞說的那句名言:「只有靈魂猥瑣的小人在宣傳緋聞上想像力最為豐富。」


身陷誹謗門的林岫

2005年,林岫身陷誹謗門,有人向全國的中國書協理事和部分會員散發了百餘封對林岫的誹謗信,林岫認為謗毒流傳,已構成對她的名譽權、隱私權的傷害。

林岫那個時候是中國書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她並沒有採取法律的途徑去聲張自己的權益,而是決定以公開形式予以定向消毒。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她通過北京市郵局郵寄了數量一樣多的信函,發往全國各地。

有人說,林岫在中國書協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找到中國書協的某負責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懇求讓她參加代表大會。最終中國書協領導被她纏磨不過,由書協某負責人出面,擠掉一個代表的名額給她,使她如願以償。

有人評價林岫的書法水平,充其量不過二、三流,當一名會員還勉強湊合,而且「越寫越壞」。

有人說林岫編了本根本沒什麼價值和市場的書,她就讓她兼任兵器工業出版社社長的老公以權謀私為她出版,幾年了,一本也未賣出去,至今成為廢紙,她超標準數倍拿走稿費。

林岫用全屬無中生有的捏造進行了反駁,並將諸多學者、專家、律師、書協領導和當事人為其清白進行辯護,甚於書法的評價,林岫說,謝謝刺激。我會加倍努力。

林岫說,謗言貶詞亂耳煩心,若果書界邪氣橫肆,人人自危,是非顛倒,日後訐惡通吃,難免會傷害更多的人。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我們已厭倦了那些言辭若劍的語言,去刺穿人性的喑黑,更期盼人的天性中能折射出更多的善良的光澤。

感謝您的「賞讀」

微信號:fengqiao195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智偉藝評 的精彩文章:

中國藝術的書畫亂象

TAG:解智偉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