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讀:怎樣才是最高級的管理技巧?
【論道·言德】專欄
《道德經》,作為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中國文化名著,其中滲透的智慧,於千百年來,一直照亮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堪稱經典。
博雅理想國【論道·言德】專欄,邀請楊鵬老師,與你相約每周一的清晨,為你講解這本濃縮了智慧與內涵的經典著作。從《道德經》前20章的內容中,尋找關乎人生、成長、生活和工作的「道」。
第十七章:最高級的管理技巧
拾柒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太上:最高。其次,第二高。
最高級的管理者,他的存在,下面僅僅是知道有這麼個人而已。
第二高的,下級親近他、讚譽他。
第三等,下級害怕他。
第四等,下面的人罵他。
做領導的人不能取信於民,人們就不相信領導了。
最可貴的是能讓老百姓自己說:做事成功,都是我們自己的功勞,而且都如水到渠成,順應自然。
這一章的確說出了最高的管理技巧,沒有深厚管理素養的管理者是無法理解的,沒有長期實踐經驗的管理者即使能夠想像其中的境界,自己也是無法做到的。
這一段話,結合了管理技巧、人生經驗、人際智慧、哲學思想、個人修養、心理學,這樣的道理,沒有得道的人是悟不出來的,沒有智慧的人是講不出來的,沒有廣大胸懷的人是做不出來的。
我們一點一點的講,讀者眼前能夠理解的就理解,理解不了的先記著,留待將來理解。
最高級的管理者,下知有之
最高的管理(者),下面僅僅知道有而已,或者是知道有這個管理,或者是知道有這個管理的人。
好的管理不搞個人崇拜,和我們印象中的偉大人物不同。我們知道很多人的「偉大」是宣傳出來的,越宣傳越偉大,越偉大越有宣傳的資本。
領導其實是個管理崗位,只要有管理技能的人都可以去做,和這個人神聖與否、偉大不偉大完全沒有關係,做好管理工作是其本分,宣傳自己偉大完全是借工作的便利謀取私利。
我們也看到管理者借管理的職位權力,狂拉個人關係,希望人人對自己感恩,其實也是一個性質,既是無聊的,也是無用的,一旦下台,馬上會發現全是一場空。
管理的效率高低,取決於組織的效率高低。因為組織的資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個組織要高效的運作, 必須剔除那些消耗組織資源的因素。
管理的高手每次發起一個管理動作之前,都會問自己、問問管理層其他的成員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麼做有效嗎?提高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呢?
所以管理的最高境界,
應該是管理層把制度規範做好,資源準備好,發展戰略制定清楚;
管理層分工合作,配合默契、秩序井然;
把員工的麻煩和負擔降到最低,沒事不去打擾員工,讓大家盡量自由而高效的工作。
員工甚至感覺不到自己是在接受管理,因為每一件事情都在計劃當中,每一個問題都按照最合理的方式得到解決,每一個成員都知道的確有一個管理層,但是基本上不需要去找他們,每一件工作就都已經做好了,這就叫做「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領導做好規劃,下面做好執行,好的領導要把功勞歸於下級,因為他們最辛苦,而且領導本來已經有很多的名譽和很高的地位了,還要和下級去搶這一點名望,不是很low嗎?
所以牛逼的領導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衝在前面,「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而到了要論功行賞的時候,則要「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一個真正優秀的管理者,不會在意有多少人傳頌他的偉大故事,而只在意自己的管理境界是否達到最高境界。
第二等的管理者,親而譽之
那麼管理的次一等的境界呢?「其次,親而譽之」。就是有一批人在那裡對管理者歌功頌德了。普通人認為這個境界是最高的,其實行家一看就知道,這裡面的問題很大,至少有7宗罪。
1.
領導一定是個驕傲的人。
記住,即使下級自發的歌頌領導,領導也不見得是偉人,一般來說都是下級看出來領導喜歡有人歌頌,才會去干那麼肉麻的事情。
古人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果領導不喜歡別人吹捧,哪裡有人會有費力不討好的來「親而譽之」?
2.
領導一定佔用了下屬的時間,給他們講自己的偉大事迹,否則上面的事情下面怎麼會那麼清楚?
3.
領導一定給他們很多的機會來表達崇拜之情,並給予他們很多暗示,自己歡迎他們的讚頌。
4.
最要命的是領導一定把下級的功勞據為自有,因為領導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自己去執行每一項決策。
5.
被搶了功勞的下級有口難辨,積極性受到打擊,要麼心生不滿而跳槽,要麼從此消極怠工而頹廢。
6.
其他管理層的成員一樣得不到榮譽和功勞,對領導心生羨慕嫉妒恨,既然他一個人偉大,乾脆大家就袖手旁觀,團隊變成了一言堂,決策能力大大下降。
7.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偉大不應該屬於活著的人,活人一息尚存,必然要犯錯誤。
領導被神話之後,犯錯誤的平台迅速提高,犯錯誤的破壞力迅速加大,一個人的錯誤的決策甚至會釀成大錯,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第三等的管理者,畏之
剛剛的能夠讓人「親而譽之」的領導還得是有點小能力的呢,這種令人「畏之」的領導,恐怕個人能力也成問題了,以我所見的這類喜歡嚇唬人的領導,無非是這麼幾種:
能力弱,所以擺出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架子來嚇唬人,其實是怕讓人過於接近,被人揭了老底。
能力弱,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有什麼本事來做領導,所以要裝成一個狠角色,就是成語「色厲內荏」描述的那類人。
能力弱,經常做出錯誤決策,自然失敗多、成功少,每次失敗都要找替罪羊出來幫他背黑鍋,下級也明白,早晚要輪到自己倒霉,隨時準備慷慨就義,攤上這種上級誰不怕呀?
能力弱,做工作不知道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只知道蠻幹硬上,遇到阻力就拚命的壓迫下級,這種人我們叫做「任務型領導」,往往大家累得要死,業績也不好,員工看到這種領導雙腿戰慄,心裡不是不想努力,但是任務永遠也完不成,實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這樣的領導,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在少數。
第四等的管理者,侮之
再次一點的領導,要被下屬欺負或者謾罵了,哎,真是凄慘啊!
當個領導被下級欺負謾罵,我們不能說是因為人民群眾太壞,實在是領導無能啊!
大家想,在中國這樣尊重領導的社會,一個領導但凡有點本領、有一點關懷下屬之心,也不至於挨打受罵啊,中國的老百姓都是屬於寧事息人類型的,讓下面這樣的反對,說明這個領導已經完全不能控制局面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簡單說,下面已經不信任這個領導了,因為這個領導說活不算數。朝令夕改,下面怎麼做啊?
輕諾寡信,必然眾叛親離。一個單位的領導如果是這樣的能力和人品,我們就知道這個領導選拔和任命的程序已經出問題了,這種人是不應該被放到領導崗位上的。
「管理」中的「道」
很多要提升領導力的讀者要關注了,這一章談了四類領導風格,水平從高到低,我們再回顧一下來找找規律:
我們發現越是牛的領導,越是淡化自己、注重實效、不給下級增加負擔、分享功勞和名譽、功遂身退,這幾條,不正是道德經反覆強調的「道」的原則嗎?!
而越是沒本事的幹部,越好大喜功、刷存在感、強制下級、獨吞榮譽、言行不一,不是道德經最反對的「道」的反面嗎?
道德經就是這麼犀利透徹的一部書,像一面照妖鏡,我們把任何一種人、任何一類事情放到「道」的原則下來觀察,高下立判、無所遁形。
管理者的位置本來就是為眾人服務的,如果這個崗位的人管理的目的只是自己要出名得利,眾人憑什麼要追隨他呢?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同時具備高超的管理技能和優秀的領導者的品質,前者叫做「道」,後者叫做「德」。
本章是道德經中較為清晰的論述管理素質的一章,希望讀者認真體會,有所收穫。
不過本章還有一個啟示:一般人都會認為,那些「親而譽之」的領導要比「下知有之」的領導要優秀得多,而實際上站在「道」的高度上卻恰恰相反。
普通人的觀念只能看到表面現象,但是表面現象和事情的真相往往大相徑庭。我們要「得道」,必須要經歷這種觀念被顛覆的過程。下一章又是這樣的令人三觀震動的一章。
請看下一章:不仁不義。
【論道·言德】第18期:不仁不義
敬請期待!
TAG:博雅理想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