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段傳義——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最後的鐵匠

段傳義——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最後的鐵匠

「你看,這用毀的電風鎬鑽頭,經他的爐火和鐵鎚加工加工,如同新的一樣。」3月22日,在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段傳義的鐵匠鋪里,從事建築業的謝傳明介紹說,這鑽頭買新的要40元錢,以前用毀了只能當廢鐵賣,自從認識了段師傅,這一個鑽頭能維修10次,而且不收費,可為他節省400元錢。

段傳義家住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集,今年49歲。他祖輩年輕時跟著別人學會了打鐵的手藝,然後在臨渙集開了一家鐵匠鋪,到他這已經是第四輩傳人了。據段傳義介紹,爺爺七個兒子先後都學會了打鐵手藝,並自立門戶從事這個行當,特別是段家菜刀因鋒利、耐用而聞名城鄉。

臨渙古稱銍城。「銍」,《說文解字》解釋為:獲禾短鐮也。從而證明這兒的先民們擅長冶煉且以鍛銍聞名四方。20年前,行走於臨渙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聽到紅爐邊呱嗒、呱嗒拉風箱的聲音,叮叮、噹噹打鐵的聲音,據上了年紀的人們回憶,當時臨渙集的鐵匠鋪在30家以上。

作為鐵匠,鐵爐、鐵鎚、火鉗、鐵砧,還有一堆鋼筋、鐵塊、鋼板,段傳義與它們結下了32年的情緣。高溫熔鑄,千錘百鍊,一件件嶄新的鐵具從他的手裡獲得了新生,變成了瓦刀、菜刀、砍刀、鎚子、抓鉤、鐵鍬、鋤頭、钁頭、斧頭等人們日常離不開的生活和勞動工具。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很多的行當已漸行漸遠。現在,臨渙鐵匠鋪僅段傳義一家仍在維持,雖然不掙錢,但他不想讓祖輩傳下的這門手藝過早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他說,要不了多少年,通紅的爐火、火花四濺的情景將會塵封在人們的記憶里,存留於文字、畫面之間。

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一年四季,段傳義常常是早晨六點就吃好飯,和愛人張從群一同到他的鐵鋪「上班」。他說,寒冬雖苦穿厚一點還可以,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在熊熊爐火邊揮舞鐵鎚,真是揮汗如雨。他認為,再苦也要用心做好每一「作品」,這就是「匠心」所在。

二十多年來,臨渙集30多家鐵匠鋪一家家漸漸銷聲匿跡,至今唯有段傳義一家還在堅守著。父親的六個兄弟除一人去世外,其他也都改了行,小兄弟們全都從事其它職業。因為,打鐵已經成了鐵匠心中的痛,辛苦自不必說,掙不到錢、養不了家是無法逃避的現實。

質量上乘,服務熱情,段傳義的鐵匠鋪有了很高的信譽和知名度,顧客大都是慕名而來。臨渙周邊幾十里的農民有毀壞的鐵器都習慣來找他修理,刀鈍了來搶搶、斧頭鈍了重新開刃、抓鉤齒斷了再接上……一旦鐵匠鋪關門,那些毀壞的工具只能作為廢品賣掉,讓段傳義覺得十分可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都觀察 的精彩文章:

銅陵市義安區老洲鄉打造家庭文化長廊
五十載如一日 農婦照顧殘疾孤寡叔公現大愛

TAG:徽都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