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塑造典型人物 豐富美學價值

塑造典型人物 豐富美學價值

創造與我們偉大時代相匹配的典型人物,是我們攀登時代文藝高峰的必由之路。這需要新時代的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批評作出創新性的理論貢獻。

文藝的典型理論特別是恩格斯關於「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經典命題,是美學和文藝理論研究的一個核心理論問題。它在20世紀以來我國文藝理論建設和文藝創作發展中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就指出:「典型問題在實質上就是藝術本質問題,是美學中頭等重要的問題。」這可以說代表了長期以來美學界和文藝界獲得廣泛認可的基本看法。然而,一個時期以來,在一定文藝範圍內對於典型人物理論的認識出現了一些變化。有的文藝理論批評家有意無意地淡化了典型人物理論,甚至有所謂解構典型理論之說;有的作家對於文學是否需要創造典型人物產生了懷疑,以致出現了追求非典型化的自然主義創作傾向。究其理論根源,時下對文藝典型理論存在兩大認識誤區。

01

走出典型問題認識誤區

對於典型人物理論的誤讀。恩格斯提出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原則,要求現實主義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有人將此解讀為「典型人物論只是現實主義文學之一種」,僅僅是對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才適合的創作原則,認為在創作方法日益多樣化和多元化的今天,再把典型人物作為文學創作的普遍要求是不合適的。固然,現實主義文學要求創造典型人物,但這並不意味著運用其他創作方法創作的作品不需要創造典型人物。文學史上的事實早已說明,現實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都曾創造出膾炙人口的典型人物。《西遊記》是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但其中塑造的孫悟空就是公認的典型人物。雨果的《悲慘世界》也是浪漫主義作品,而其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也是典型性很強的人物。現代主義文學同樣也能創造典型人物。卡夫卡的《變形記》中變成大甲蟲的格里高爾就是一個極具典型意義的人物。

可以說,一切真實反映現實生活的文藝,無論運用何種創作方法,都可以而且應該創造典型和典型人物。創作方法和手法的多樣化,無疑使典型形象的具體形態表現得更為多樣、更為複雜。但是以此否定典型和典型人物創造是文藝的基本規律和普遍要求,是沒有根據的。

對西方現當代文論的誤識。西方現代和當代文藝理論五花八門,流派眾多。關於文藝形象特別是人物形象的理論在具體觀點上並不完全一致。但有人卻以偏概全,認為西方現當代文藝理論都是主張非典型化和否定典型人物創造的。實際上並非如此。

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韋勒克和沃倫合著的《文學理論》是西方現代文論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極大的著作之一。這本書在觀點和方法上可以說是新批評派文論的代表,在文學本質問題的理解上和我們有著原則區別。但作者以其淵博的學識,通過總結文學史上大量優秀作家創作經驗,對文學創作提出許多真知灼見。作者強調虛構性、想像性、創造性是文學的突出特徵,其中就包括肯定文學典型化創造的思想。作者提出:偉大作家在作品中都創造了一個和經驗世界部分重合,而又與經驗世界不同的獨特的世界。「狄更斯的世界可以被認為是倫敦,卡夫卡的世界是古老的布拉格,但是這兩位小說家的世界完全是投射出來的、創造出來的,而且富有創造性,因此在經驗世界中狄更斯的人物或卡夫卡的情境往往被認作典型」。有不少文論著作在論述人物形象創造時,雖然沒有典型人物的字眼,但實際上是對典型人物理論做了補充和豐富。如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提出的圓整人物理論就是一例。所謂圓整人物,是指與性格單一、類型化人物不同的人物形象,他們「像現實生活中的人那樣是個多面體」,性格豐富多樣、富於變化,因而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內涵更為深刻。這和黑格爾對典型人物的要求是一致的。而被作者認作圓整人物的例子——《戰爭與和平》的主要人物、《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等,恰恰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典型人物。當然,在西方現當代文論中也有像法國「新小說派」理論那樣,明顯主張以表現作家自我潛意識心理活動取代典型人物創造的觀點。特別是後現代主義美學和文論,往往對現代美學和文藝傳統持全面否定態度,試圖解構一切經典理論,其中自然也包括典型理論。對此我們應當以正確的立場和科學的態度分清理論是非,決不能盲從和追隨。

02

典型理論美學價值

不會改變和消失

文藝創作實踐和文藝發展歷史充分證明,典型創造絕不是文藝可有可無的要求,而是文藝創作的基本規律,是文藝應有的審美價值追求。典型理論的美學價值不會因時代和文藝的發展變化而改變和消失。別林斯基說:「沒有典型化,就沒有藝術。」典型創造之所以是文藝不變的基本規律和審美價值追求,就是因為它是文藝本質和特徵的集中體現,是文藝以審美方式反映社會生活的必然要求。正如盧卡契所說,典型是藝術把生活的運動作為生動的統一體變成感性觀照的「最重要的範疇之一」。

文藝是以人和人的社會生活作為主要反映和描寫對象的。它以審美的、形象的方式,通過描繪豐富多彩的生活現象,集中地、深刻地體現現象中蘊含的深刻內涵、意蘊、意義,揭示人生的真諦。而典型創造就是實現文藝的這種本質要求和審美特點的必由之路。只有通過典型化,將特殊與一般、個性與共性、外在現象與內在本質、現實與理想高度統一起來,文藝反映生活和形象創造才能達到集中、深刻、理想的狀態,也才能創造出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象。從文藝的美學特性上看,典型化和典型創造是藝術美形成的基本規律。黑格爾為美下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其實也就是典型的定義。他認為藝術美的概念就是典型的概念,藝術美的創造就是典型的創造,本質「就在於必然與自由、特殊與普遍、感性與理性等對立面的真正統一」。捨棄了典型創造,藝術美的創造和文藝的美學特性也就無從談起。

有人認為,當代現實生活和文藝發展的情況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文藝創作、文藝觀念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因此,典型理論的美學價值也必然會改變。這是一種主觀臆測。現實生活的變化當然會引起文藝創作及其觀念的變化,特別在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敘事等方面必然會有新的內容。但是不能片面認為現實生活已經變成「日常化的非典型性現實」,並以此為借口否定文藝的典型人物創造。當今時代,歷史變化如此深刻,人民的生活實踐如此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如此活躍,都為典型人物創造提供了無盡的礦藏。現在文學作品中所謂典型人物的退隱,不能怪罪於現實生活的變化,而是在於文學家脫離現實生活,沒有真正跟上現實生活的迅速而巨大的變化,因而也就無力去發現、提煉、概括出時代的典型人物。要解決當前文藝創作缺少具有深刻時代意義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典型人物的問題,需要從深入生活和提高典型化能力兩方面努力。這也是我們強調典型理論美學價值並未過時的現實意義。

03

推動典型問題研究理論創新

我們說典型理論的美學價值、典型創造作為文藝的基本規律和審美價值追求,不會因文藝的發展變化而改變和消失,當然,不是說典型理論的內容不會變化。美學和藝術的理論和範疇,都是在藝術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

典型理論和範疇也是絕對性相對性的統一,它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不是封閉性的,而是開放性的。時代的變化和文藝本身的變化,都會推動典型理論的不斷豐富、創新和發展。典型或典型人物這種文藝觀念雖然在西方早已有之,但真正形成完備的理論範疇和體系,則是在18—19世紀。經過啟蒙時期文藝理論家狄德羅等的提倡和闡述,德國美學家歌德、黑格爾等的概括和完善,俄國文藝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等的運用和豐富,典型理論才逐漸成為西方美學和文論中的核心範疇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學說。恩格斯繼承和發展了這一理論,並在總結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重要命題,使其成為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經典學說。典型理論和範疇的發展史,正是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文藝自身發展變化的歷史。不同時代的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都會在充分總結不同時代文藝發展新經驗的基礎上,給典型理論增添新的內容,惟其如此,它才能在指導文藝實踐中煥發出理論的生命力。狄德羅、歌德、黑格爾、別林斯基和恩格斯對典型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便是在分別總結各自時代文藝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今天我們時代的文藝發展積累了新的經驗,也遇到了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新的文藝實踐對典型理論進行新的思考、新的研究,作出新的闡釋、新的論斷、新的概括。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這是對典型人物創造在文藝作品和文藝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評價和肯定,指明了典型人物創造是達到時代藝術高度的根本途徑,揭示了典型理論的時代意義。它為文藝創作努力塑造典型人物、為文藝理論深入探討典型人物理論指出了新的方向。我們應當從時代的藝術高度著眼,緊密聯繫當代文藝創作實踐經驗和面臨的問題,對典型人物理論進行重新闡釋和思考,深入探討典型人物創造的理論新問題。

如何創造新時代的典型人物,是我國當代文藝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文藝理論批評應當深入探討的核心問題。圍繞這一核心問題,關於典型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質與時代發展和時代精神的關係,關於典型人物鮮明獨特個性塑造與體現深刻普遍社會意義的關係,關於典型人物突出性格特點與性格的多樣性變異性豐滿性的關係,關於典型人物的真實性與理想性或作家審美理想的關係,關於典型人物創造與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創新性的關係,等等,都應當結合新的創作實踐進行深入探討和創造性研究,以推動其實現學術理論創新。應該看到,由於作家審美理想、創作個性、創作方法更趨多樣化,文藝類型、作品形式、表現手法更具創新性,文藝作品中典型創造和典型人物的表現形態也會更加豐富多樣和富於獨創性,這就需要文藝理論批評家以新的觀念、新的眼光對其進行具體、準確、深入、獨到的分析和評論,而不只是重複既有的一般典型定義。可惜在美學和文藝理論批評領域,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甚理想。這也是我們的美學和文藝理論批評對文藝創作缺乏有力指導的一個原因。創造與我們偉大時代相匹配的典型人物,是我們攀登時代文藝高峰的必由之路。這需要新時代的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批評作出創新性的理論貢獻。

(作者單位:深圳市社會科學院)

原標題:典型理論美學價值的豐富與創新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馬小淇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高小平等:中國公共管理研究十大亮點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