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柴焰: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困境及啟示

柴焰: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困境及啟示

近40年來,以伊格爾頓和詹姆遜等為代表的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學術界廣為傳播,以其敏銳犀利的思想鋒芒和獨特的話語體系吸引了大批中國學者的關注。中國學者對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使用與選擇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破解理論難題、拓展思想空間的理論啟示,但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其中的一些問題與隱患。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與隱患,有助於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學術話語創新和健康發展,更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努力的方向。

01

擺脫選題重複、

方法封閉的桎梏

新世紀以來,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在傳播過程中所集聚的學術熱度引起中國研究者尤其是青年學人的關注,大家對各種前沿問題充滿熱情,卻難免出現諸如選題重複、論證材料重複、結論重複等問題。例如,對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文化理論」「後現代批判」以及詹姆遜「文學闡釋學」「文化烏托邦思想」等問題的研究「年年花相似,歲歲景相同」。大量基礎理論薄弱、思想固化、方法封閉的重複性和同質化研究不僅導致學術資源的浪費和研究的無效性,而且會以其傳播數量遮蔽相關研究的諸多盲點,比如說從思想史、現實生活、研究範式等維度對代表性文本深度耕犁不夠,對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背景下的新問題關注度不夠等。

另外,研究方法也存在著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一是脫離20世紀以來西方歷史變遷和社會、文化轉型這一宏觀背景進行研究,二是脫離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發展的整體面貌進行研究。這兩個脫離造成國內研究在文本解讀或人物研究上雖然較為具體和細緻,但難以清晰地展現出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內在思想邏輯線索,難以對其準確定位與價值評判,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即便新詞迭出,花樣流轉,卻缺乏對相關重要理論問題的系統整理和闡述。

近十年來,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值得重點關注的重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返馬克思經典文本問題;二是超越民族國家界限的新文化霸權問題;三是消費文化帶來的倫理困境問題;四是科技與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學閱讀和文學身份問題;五是全球格局變化與多元文化衝突問題;六是全球生態文化政治問題。因此,走出重複性研究的困境,拓展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研究視域和理論空間,深入探討馬克思主義文論中有創見且具現實意義的關鍵性問題,解讀中國當代文化實踐、文學實踐,建設具有中國氣派和世界影響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02

跳出選擇理解和被動接受的藩籬

在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傳播過程中,國內很多研究者常常在還沒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理論觀念的思想要義、理論精髓和研究指向時,就急切地依據自己既有的知識結構和理論訴求對其進行選擇性闡釋。這種「選擇性理解」也容易造成研究的誤解和誤讀。

例如,伊格爾頓的《理論之後》一書出版不久,就被拿來與西方學界的「理論終結論」聯繫在一起,發出「後理論時代」已經到來、「後理論時代」唱響了「理論輓歌」的驚人之論。事實上,伊格爾頓的《理論之後》一書中根本沒有出現「後理論」一詞,其本人也從未使用過該詞。伊格爾頓一再重申不主張理論終結,他是以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立場為陷入困境的西方文化理論研究尋找發展的可能趨向。「後理論時代」這個基於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變異術語,很大程度上是對《理論之後》一書斷章取義的誤讀和誤解,該詞在中國語境中的接受、理解和應用非常含糊。這種現象不僅暴露出中國學者對西方理論命題在移植、接受、改造過程中選擇性理解造成的偏誤,也透露出中國學人渴望與國際學術理論接軌的不安和彷徨。在藉助西方文論思想形態與思維觀念的過程中,這種選擇性理解不僅違背理論的原義和主旨,更容易造成範疇術語的使用混亂和理論的畸形生長。

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中的一個熱點是對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新理論成果的追蹤研究。這十分必要和重要,但如果繞過了對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論和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總體趨勢的研究和把握,僅僅滿足於新作和新人的引進,將跟蹤研究當成新概念、新名詞的堆砌和遊戲,那麼這種被動「接受式」解讀看似光鮮熱鬧,實際上沒有取得實質上的理論成果。「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特別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應當跳出「選擇性理解」與被動「接受式」解讀的藩籬,以服務於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建設為目的,借鑒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理論資源及其所具有的「時代容涵性」「實踐性和批判性」「思想開放性」的品格,對接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化現實,站在時代和實踐的前沿,不斷提升回應解決文藝領域重大問題和現實問題的效力。

03

打破中西傳播的不平衡

英美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近40年來,理論影響力有增無減,與之相比,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對外影響力,無論是思想理念還是理論特色,都還存在較為嚴重的「傳播逆差」。傳播的不平衡狀態既折射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世界舞台上暫未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也顯示出包括英美在內的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界存在著明顯的歐洲中心主義偏見和地域局限。

當前中國的崛起和發展,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打破西方的單向傳播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中國學界非常注重在對話和理論交往中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世界影響力,一些學者從馬克思主義和本土立場出發,積極回應當代中國與國際上的前沿文學、文化和社會問題,在國際論壇上頻頻發聲,為糾正西方對中國理論和現實的誤讀與偏見發揮出很大作用。因此,抓住時代的機遇,以開放、比較的視野,立足於中國問題,從世界與本土雙重視域找准和把握中國與世界的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問題域,及時將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成果,立足本土文藝實踐、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粹所形成的哲學智慧,對中國和世界文化、文藝現實經驗皆具有解釋有效性的原創文論話語在國際論壇上進行傳播,打破西方的學術話語壟斷,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建設的一個努力方向。

近年來,文藝創作、文藝消費等領域出現的種種突破底線的反道德反倫理現象不僅在西方社會四處蔓延,而且在中國也屢見不鮮。文學倫理問題成為中西方文論界回應現實所共同面對的不容忽視的重要理論問題。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家在多部新著中都致力於倫理問題研究。文學倫理學思想研究也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中國古代文論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學倫理學傳統,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發展進程中則產生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學倫理學思想。探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契合點,激活中國傳統倫理學思想在現時代的生命力,實現二者的理論對接和融通,構建既適應中國的文藝發展需求又發揮對各種文藝思潮價值引領作用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文學倫理觀,不僅會豐富和拓展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場域,也將對世界產生積極作用,向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提供有借鑒價值和啟示意義的中國原創性理論資源和思想武器。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學倫理學思想研究」(14BZW003)、山東社科規劃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新形態建構研究」(13DWXJ0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原標題:英美新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困境及啟示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向榮:古典詩詞與文化自信
吐峪溝石窟寺發掘再獲新成果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