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長哪來的膽子,大會上指總統鼻子大罵:「認錯就能了事嗎?」
民國年間,不少文人膽兒都挺肥,敢大罵名人甚至怒懟領導。今天的主角兒不同,不是文人而是官員,一樣敢怒懟領導,而且是在大會這樣的公開場合,指著總統的鼻子像上級教訓下級一樣大罵:「認錯就能了事嗎?
罵人者如此囂張,被罵者如此窩囊,都是誰?
高恩洪
罵人者叫高恩洪,交通總長;被罵者黎元洪,堂堂大總統。這次事件,與風骨無關。
當學生學歷史,都知道「府院之爭」,那是總理和總統鬥法。部長是總理的下級,與總統還隔了一層,竟敢在大會上當眾羞辱上級的上級,這個交通總長高恩洪哪兒來的膽子?
不是總理王寵惠給的,而是遠在洛陽的吳佩孚給的。
高恩洪能當上交通總長有兩個原因,第一,他確實能幹,但只有這一條不夠,你懂的;第二,他與吳佩孚是正宗老鄉,都是山東蓬萊人。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吳佩孚大敗張作霖,保舉高恩洪當上了交通總長。
高恩洪上任後,大刀闊斧,做了一些大快人心的事兒。比如一去就對交通部進行改革,大量裁員,趕走200多吃乾飯的冗員,其中不乏關係戶。媒體對此評價很高:「此輩每月坐領工薪兩百元或八百元,至少亦在兩百元以上。高氏能為國家省此一大筆糜費,真是大快人心。」又比如取消北京各報館的津貼。媒體要言論獨立,前提是經濟獨立,如果領組織的津貼,難免拿人手短,失去客觀公正的立場。而且,取消京媒津貼省下來的錢每個月有12.5萬,按照當時的估算,據說可以辦2個北京大學!
勇於任事是高恩洪的優點,但他也有一個致命缺點——狐假虎威,仗勢欺人,依靠吳佩孚這個大後台,在其他人面前十分囂張,甚至面對吳佩孚的上司曹錕也毫不客氣。據知情人楊潛回憶,高恩洪到保定見曹錕,居然口出狂言:「今後軍政大事,可由吳帥代勞,大帥不必操心,可以休息休息了!」曹錕聽了會怎麼想——吳佩孚自己不好說,叫人來傳話來了!曹三爺氣得要回天津隱居,害得吳佩孚專門趕來賠罪,眼淚都出來了,才勉強把曹錕哄好。
屬下犯的事兒,要領導去擦屁股,你說高恩洪會不會做人?
那麼,高恩洪又是怎麼在大會罵上黎元洪的呢?
郵票上的黎元洪
黎元洪是吳佩孚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後捧上總統寶座的,說白了,黎元洪是吳佩孚的傀儡。對此,高恩洪心知肚明,就算罵黎元洪,黎總統也不敢把他怎麼著。恰好,黎元洪做了一件事,給了高恩洪痛罵的機會——處理「羅文干案」不妥。
羅文干是財政總長,高恩洪的同事,而且兩人都有留學英國的背景。羅文干在對外借款上有貪腐嫌疑,被眾議院議長(曹錕的人)舉報到總統黎元洪那裡,要求馬上捕人。黎元洪有些猶豫(一貫性格),因為即使身為總統,直接下令抓人也不符合法定程序——應該是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彈劾決定之後,請總統執行,而「羅文干案」僅僅在眾議院討論,參議院還不知道。
羅文干
可是,黎元洪仍下令步軍統領去抓人了。為什麼?吳景濂說了一句話:「萬一羅等聞風先逃,那麼責任就在總統身上了。」
為處理「羅文干案」,總統府和國務院舉行聯席會議。總理王寵惠表示總統做法確實欠妥,黎元洪自認不對,表示:「我應當認錯。」其他部長擔心羅文乾的悲劇可能落到自己頭上,對黎總統來氣,高恩洪按捺不住,指著黎元洪鼻子大罵:「認錯就能了事了嗎?必須想個補救和善後辦法。」
黎元洪沒招,無奈地表示:「整個事件都應該由我負責,你們一定要辦人,就請先辦我好了。」總統沒有發怒,反而一直低姿態,高恩洪才不好意思了,連說:「不敢,不敢。」
吳佩孚照片,注意他送給了誰
高恩洪的交通總長只做了半年(1922年6月12日至1923年1月4日),不是他不能幹,而是後台軟了。曹錕一定要內閣下台,曹畢竟是吳佩孚上司,最後時刻吳佩孚讓步了,而高恩洪則隨著內閣總體辭職而下台,成為吳佩孚向曹錕讓步的犧牲品。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在曹錕面前跋扈呢?不知道高恩洪下台時可有後悔……
參考資料: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孫中山聽說自己被罵孫大炮什麼反應?霸氣回應這句話
※部下被戴綠帽怒殺領導,事後被放過,帶錢帶老婆遠走高飛
TAG:腦洞大開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