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奉蔣介石命整肅東北軍,陳誠越是鐵腕,越多人覺得他結黨營私

奉蔣介石命整肅東北軍,陳誠越是鐵腕,越多人覺得他結黨營私

文/任逸飛

1947年9月2日,陳誠奉蔣介石之命兼任東北行轅主任,於瀋陽履新,全面主持東北軍政。

陳誠在前往東北就職之前一直擔任國府的參謀總長,參謀總長一職是抗戰以後國民黨方面模仿美國的軍事制度新設的,儘管位次在國防部長之下,卻有指揮調動全部國軍的能力,作為蔣介石的嫡系,陳誠擔任此職,等於一手掌握了全國的軍事大權。

蔣介石派一個中央政府的「軍隊總指揮」親臨第一線去領導方面,看起來頗有些「本末倒置」,不像是個明智的決定,可為什麼他一定要這麼做呢?假如我們對當時國民黨的處境有所了解,或許不難發現其背後的原因。

1946年7月,蔣介石、陳誠、白崇禧與國軍將校合影

到了1947年夏秋,國共內戰已持續了一年有餘,國軍在各戰場損兵折將,解放軍則已從防禦轉入進攻,戰局的發展對國民黨越來越不利。作為國軍作戰的總負責人,陳誠對於眼下的糟糕局面自然是難辭其咎的,可是究其實情,他又確有苦衷。

原來,由於蔣介石在戰事緊急之時習慣於「越級指揮」,許多具體的軍事調動,都不經過參謀總長中轉,直接下達到前線,因而陳誠對於戰場的實際情況往往也是蒙在鼓裡。隨著內戰形勢持續惡化,蔣介石親自接手指揮第一線國軍的態勢愈發明顯,作為參謀總長,陳誠最多只能扮演「奉命執行」的角色,繼續留在中央也難有作為,反而不如到地方上負責具體事務來得有成效。

至於蔣介石「欽點」陳誠負責東北,只能說明在國軍的各戰場中,要屬東北的情況最為嚴重,不是像陳誠這樣的心腹幹將是絕不能勝任的。進入1947年後,共產黨部隊在東北的廣大農村地區站穩了腳跟,實力迅猛發展,隨著林彪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連續發動「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與夏季攻勢,國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收縮戰線,重點防守長春、瀋陽、錦州等幾座孤立的大中城市,由於多處交通線被切斷,國軍的後勤補給幾乎完全仰賴空投,徹底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軍事上的失利與國民黨在東北的人事糾紛脫不開干係。自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先是委派熊式輝為東北行營(後改稱「行轅」)主任前去接收東北,可是由於熊是政學系的人物,蔣對其並不信任,不久又委派嫡系杜聿明以東北保安司令官的身份負責東北軍事。熊式輝作為行營主任,名義上是東北地區最高軍事長官,卻有責無權,頻遭杜聿明掣肘,兩人由於事權不一,無法合作,關係十分惡劣。

1948年,蔣介石與杜聿明合影

上層人物忙於爭權奪利,國軍的下層官兵則熱衷於「劫收財產」,掠奪民脂民膏,營私舞弊,奢侈腐化,弄得東北到處烏煙瘴氣,這樣的軍隊又怎麼會有戰鬥力呢?

陳誠對熊式輝、杜聿明主政東北期間,瀰漫在國軍上下的這種貪污怠惰的不正之風深惡痛絕,他在1947年9月11日寫給夫人譚祥的信中說道:「老熊在東北將近兩年,一切毫無計劃,毫無辦法,無怪東北人民之反對。尤其貪污浪費,完全是過去軍閥官僚的作風,簡直無錢不要,而對人民之死活毫不顧及。如再不走,確有台灣第二(註:指二二八事件)之可能。」9月17日的另一份信中又寫道:「今日得一報告,有一團長即有中國太太二人,日本太太二人,試問不貪污何以為生。」

陳誠認為要扭轉東北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飭軍紀,厲行反腐。他在就職伊始便嚴厲斥責熊式輝時期的東北是「縱兵殃民,逼民為匪,收匪為兵」,自此以後,他在東北的主要任務則是「整飭內部,安裕民生,培養戰力」。

陳誠的鐵腕治軍說到做到:中將田湘藩以辦「兵學研究會」為名私設賭場被逮捕歸案;本溪區保安司令李耀慈因臨陣脫逃被處決;日俘管理處少將處長李修業利用職權勒索財物被拘捕;少將參議劉介輝靠收編偽軍買空賣空,被逮解出境。

不僅如此,陳誠對有貪腐嫌疑的高級將領也不手軟,71軍軍長陳明仁剛在守衛四平的作戰中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獎章在手裡還沒焐熱,便因貪污軍糧被免了職;而在攻打南滿中頗為出力的52軍軍長梁愷、副軍長劉玉章也都被免了職。

1948年瀋陽蕭條的街道

陳誠在整飭紀綱的同時,還省並機構、裁汰冗員,力圖刷新東北政治,這一番大刀闊斧的動作似乎也收到了某些成效,他在9月17日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此間軍事已漸就緒,但需有相當時間方能作戰。各方面風氣亦稍有向善之機,聊可以自慰耳。」

然而,在「拍屁股走人」的熊式輝看來,陳誠能取得這些成績也沒什麼可誇耀的,他在《海桑集》里說:

「陳一到東北諸能措置裕如,皆為余所不及者,權力不同也,當余在任時,對軍隊有統轄之名,無節制之實······重要人事之更換,如大連、瀋陽市長之調動等,事前不得與聞,行轅有若弁髦,陳以參謀總長地位兼攝,於上述一切自無困難可言。」

熊式輝認為,陳誠的鐵腕治理不過是仗著官大好辦事,並不能使部下心服口服。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陳誠的「鐵面無私」在處治了一大批貪污犯的同時,卻也流於過激,得罪了很多人,特別是像他對陳明仁這樣既有戰功、又有作戰經驗的將帥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免職了事的做法,令許多將領皆覺齒冷,生怕什麼時候厄運也降臨到自己頭上,於是都開始消極怠工、心存觀望,對打仗能混則混,這顯然是與陳誠「培養戰力」的目標背道而馳的。

更何況陳誠在東北的一些舉措,也確實給人打擊報復、拉幫結派的印象,根本不像他所說的那麼「公正」。譬如他甫一到瀋陽就任,就帶著親信楚溪春,展開大範圍的人事調動:杜聿明的部下,原東北保安代總司令鄭洞國被剝奪了軍權,掛名空頭的行轅副主任,徹底靠邊站;不服管教的新1軍軍長孫立人則被調走;而新1軍下轄的50師和新6軍14師由於是陳誠起家的第18軍的基幹部隊,卻得到重用,孫立人走後,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新1軍軍長,而14師師長龍天武則升任新3軍軍長。

恰如鄭洞國後來回憶所說:「(陳誠)野心很大,一有機會便想吞掉別人的隊伍,排斥異己。同時又千方百計地偏袒自己的親信,培植個人勢力,搞得國民黨軍隊內部矛盾很深,不少人既怕他,又討厭他。」可見,陳誠的整飭內部、肅清貪污除了憑增派系糾紛之外,不會產生任何起死回生的效果,國民黨的問題早已不是靠簡單的抓幾個人、殺幾個人可以解決的了。

陳誠在9月25日給妻子的信中無奈地表示:「惟對於過去之貪污,照匯款情形看,實殺不勝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蒙元政權的水軍很厲害?大敗南宋的同時卻輸給了日本
26歲死於淞滬會戰,其父卻道「死得好」,他比《無問西東》更壯烈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