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蕭蕭兮易水寒,勇士荊軻刺秦王不為人知的秘密到底是怎樣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勇士荊軻刺秦王不為人知的秘密到底是怎樣的

古往今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可謂婦孺皆知。但是人們對此事前因後果的了解,與歷史事實出入很大,甚至與歷史真相正好相反。例知,荊軻刺秦王未果的原因,普遍認為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不精。那麼事實到底如何?荊軻為什麼失敗呢?

詩人陶淵明在《詠荊柯》中寫道「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在陶淵明看來刺秦的失敗,是由於荊軻劍術不精。不僅古人,直到現在,持這種觀點的人也不在少數。不僅如此,在當今的一些影視作品中,更是把荊軻刺秦王,刻畫成了秦王先發制人,先刺了荊柯。但是歷史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到底最後是誰殺死了荊柯?

我們必須撇開文學家的解讀與影視作品的演繹,才能還原「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在《史記》上,我們可以看到關於此事較為真實可信的記錄。當時在場的夏無且、就是用藥囊擊打荊柯而救了秦王一命的那位御醫,將此事告訴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司馬遷《史記》的相關部分正是此事的第一手的材料。根據司馬遷的記載.當時的情況大概是這樣:荊軻送地圖和樊於期

的頭給秦王.圖窮匕見。荊柯右手抓住匕首。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要刺殺秦王,但是在打鬥中,秦王的衣袖破了,他擺脫荊軻轉頭就跑,但是因慌張拔不出身上的劍。而由於秦王當時規定大臣不能攜帶兵器上咸陽官.衛兵必須站在大殿之外.所以此時秦王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在危急時刻,站在旁邊的太醫夏無且把隨身的葯囊砸向荊軻,正是這一舉動救了秦王。緩過神來的秦王這才拔出了長長的寶劍。相對於荊軻手中的匕首,秦王的武器優勢很明顯,他連砍幾劍,但此時荊軻還沒有死。隨後,大殿外的衛兵聽到裡面亂做一團,趕進來殺死了荊軻。從事後秦王的論功行賞的角度看,即使秦王他自己也不認為殺死荊軻是自己的功勞,而主要是夏無且的功勞。他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還說:「無且愛我,乃以葯囊提荊柯也。」

荊軻刺秦之所以失敗,有很大的原因是源自於武器實力的不對稱。當秦王拔出自己的長劍時,僅手持匕首的荊軻已經很難接近秦王了。顯然,現場發生的一切仍不足以證明荊軻的劍術,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當時秦國已經拿下了趙國,

燕國成了其下一個目標,岌岌可危。因為與秦國實力懸殊,只能棋行險招,燕國這時便謀劃要刺殺秦王。但這一大業由誰擔當呢?最早提出刺秦計劃的是鞠武,在他看來,田光是刺客的最佳人選而田光以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夠為由,又舉薦了荊軻。

因此,從邏輯上推理,荊柯不僅具有田光智深勇沉的特徵,也年輕力壯。據傳說,刺秦計劃後,荊柯考慮了很長時間,回絕了太子丹,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後經太子丹反覆懇求才同意。由此可見,荊柯遇事深思熟慮,絕非後世想像的一個狂徒。

我們由此可以邏輯地推出荊軻的素質:,』智深而勇沉」的田光所推薦的荊柯,一定是在精神素質和劍術水準上能勝此大任的。

既熟知秦王而又了解荊柯的樊將軍,毫不猶豫地將報家仇的生命賭注押在荊軻身上,為了讓荊軻能夠接近秦王,毫不猶豫把自己的人頭獻了出來,這說明在這位秦王叛將看來,荊軻的武功遠在秦王之上。與秦王是兒時好友的太子丹,也把復仇希望寄托在荊軻身上,說明在太子丹眼裡,荊軻確實是天下武功最好的人。

既然探究,荊軻如此出色,那刺秦大業為何失敗呢?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應該說,刺秦的失敗,存在著一系列的必然和偶然。失敗的必然因素是荊軻所帶的副手,即秦舞陽,行刺當天被嚇破了膽,癱倒在秦廷上。

荊軻對劫持秦王的難度是作了充分估計的,萬一秦王的第一次逃脫,最大的可能是繞著秦廷的柱子跑,那麼一個鎮靜的副手就可圍追堵截,確保萬無一失。不幸的是,後來荊軻被太子丹的不信任所激怒,更怕秦舞陽單獨行刺壞事,沒有等到自己選定的副手到來,就帶著這位太子丹從民間選來的殺人犯,倉促上路了。這麼看的話,太子丹不僅對這次刺秦未果犯了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斷送了「天下第一勇士」的性命

另外兩個導致刺秦失敗的偶然因素,其一就是秦王穿的那件皇袍。

誰也沒料到,荊柯一抓秦王的袖子, 秦王大驚之下往後面一蹭,袖子就斷了。要是秦王穿了件結實的皇袍,他就跑不掉了。這個細節,,後人不太注意,可《東周列國志》里對此特地做了一番演繹:出了這件事後,秦王很鬱悶,便讓胡姬彈琴唱歌用以排遣,胡姬唱道:「羅轂單衣兮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兮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兮可負而拔,嗤彼凶狡兮身亡國滅!」歌詞第一句就提到那件衣服「可裂而絕」,救了秦王的命。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文章起初提到的夏無且的葯囊,這是救秦王的重要工具。

綜上所述,荊軻刺秦之所以失敗,有部分是源自於武器的不對稱,另外就是上文所列的不可忽視的幾點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承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春秋名相管仲在歷史中是應讚美還是批判

TAG:易承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