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纏腰,悠悠富貴:且說明代玉帶板
服飾以金玉,起源久遠。而束帶之用玉,則典籍載之最早見之於唐。而陝西咸陽北周若干雲墓出土的一條白玉九銙八環蹀躞帶,將目前所知的玉帶最早時間提前到了北周時期。自唐已降,歷五代、宋、遼金、元乃至明。歷代都將玉帶與統治階級權力與地位所相匹配,超邁金犀,拱若至高。
一、明代玉帶板的歷史
玉帶板又稱為玉帶跨,從十幾塊至二十幾塊不等的扁平玉板,鑲綴在腰帶上,用於彰顯古代官品爵位的身份標誌。在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腰帶上以玉為裝飾品出現在北周時期,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由於服制的改變,廢除玉帶制度。
明代一副標準的革帶上,由20塊玉帶板組成,分別是長方形8塊(排方)、長條形4塊(輔弼)、圭形2塊(陀尾)、桃形6塊(圓桃),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
明代一副標準玉帶板示意圖(南京市博物館宋燕繪製)
當然,玉帶板在數量上和形制上也是有變的。形制上不同,比如明代魯荒王朱檀墓出土的一條玉帶板中,就沒有桃形和圭形的玉帶板。
山東博物館藏明代魯荒王朱檀玉帶板
數量上不同,比如明代東勝候汪興祖墓出土的一條玉帶板中,數量就為18塊。
南京博物院藏玉帶板
在明代,玉帶板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僅限於皇帝、藩王、建立功勛受封的公、侯、伯、駙馬及夫人。一品官員束玉帶,二品官員束花犀帶,三品官員束金鈒花帶,四品官員束素金帶,五品官員束銀鈒花帶,六、七品官員束素銀帶。由此可見,明代一品以上方許佩用玉帶。對玉帶板紋飾一般沒有嚴格的規定,可以是動物、人物及各種花鳥,但對使用龍紋圖案是有嚴格規定的,唯有帝王或帝王特賜玉帶上才可以紋飾龍紋。
明太祖常服像
除皇族使用外,明代朝廷還將玉帶用於賞賜。《大明會典》中「給賜」記:「渤泥國……永樂六年,王來朝,給冠帶、襲衣,王子襲封,還國,賜金鑲玉帶一條。」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也有此事的記述。文武官員的朝服革帶,也因品秩的高低而不同:「一品玉,二品犀,三、四品金,五品銀鈒花,六、七品銀,八、九品烏角。」
明代官員佩戴腰帶示意圖
明代官員佩戴腰帶示意圖
二、明代玉帶板的收藏
明代玉帶板相較於前代之唐宋時期,存世量較大,但成套者很少,多為出土品。目前見於館藏及著錄發表之成套明代玉帶有百餘套。
考古出土及館藏明代玉帶(全套)
考古出土及館藏明代玉帶(全套)
考古出土及館藏明代玉帶(全套)
而民間所見成套者,應極少,多為單片。
民間收藏所見明代玉帶板
民間收藏所見明代玉帶板
民間收藏所見明代玉帶板
民間收藏所見明代玉帶板
近年與拍賣市場偶爾得見成套明代玉帶者,或為光素,或為缺一二片,工藝繁縟、玉質精純成套者十分罕見於收藏市場。但就收藏而言,單片之玉帶板也頗具收藏價值。玉帶,作為明代官作玉器的一部分,基本都以優質的玉料與工藝琢制,代表了當時較高的工藝水準。從使用者的品秩上的嚴格規定也決定了其存世量相較於其他明代玉器少很多。題材的多樣,紋飾的多變也富有品藏之趣味。
三、明代玉帶板工藝
1、從玉質角度而言,明代玉帶板應全部使用和田玉料琢制。但明代所用玉料整體質量前不如宋後不如清,質量相對較差。但作為官作玉器的玉帶板所用玉料相對常見之明代玉器而言要精純很多,尤其是光素帶板與工藝極精良者尤甚。故在鑒識明代玉帶板中,玉料如非和田料者,新仿品的可能性極大,即便確為到代真品,也因玉質差而價值大幅受損。
2、從工藝角度而言,明代玉帶板的工藝可謂當時所有玉雕工藝彙集於一身,尤其是淺浮雕、鏤空鎪拉工藝與減地高浮雕工藝。應特別注意鎪拉工藝的痕迹問題,如無鎪拉痕迹,或痕迹刻意做作者就為仿品。
(1) 帶板正面及四邊均拋光精良,即為所謂「玻璃光」,背面因系鑲嵌或穿綴,故不拋光。留有舊工藝的切割痕迹,即大面積的砂坑狀斑痕。
明代玉帶板拋光示意
(2) 背面多有為減重便於佩戴而進行的掏打,即將帶板正面紋飾較厚處,於背面用桯鑽或砣輪碾磨薄,用以減輕整套帶板在佩戴時的重量,這並非殘缺,是舊工藝特點,應於鑒定時注意。
明代玉帶板背面的掏打減重痕迹
(3) 背面排方多有四對牛鼻穿孔、圓桃一般為三對、輔弼為兩對至三對、鉈尾四對至六七對不等。舊制帶板皆用金屬絲穿綴,久之即易損壞牛鼻穿孔,故而背面之牛鼻穿孔多有反覆打鑽,重新利用牛鼻破損舊孔一眼而再打一眼而做成新穿孔的情況,這也是鑒定時的細節之一。
明代玉帶板背面的鑽孔痕迹
(4) 帶板之四角,多有輕微的傾斜,是為了便於鑲嵌進銅鎏金托或金托之中,這也是舊制使用中的特點,今所見帶板基本金托不存,故而鑒定時應注意這一點。
明代玉帶板邊緣的輕微傾斜
(5) 明代玉帶板中常見帶板邊框陰線有交錯歧出的現象,相較於明代玉雕整體風格的略微粗獷,這也成為明代帶板的一個鑒定要點。
明代玉帶板邊框線的歧出
(6) 在較多的明代單層非鏤空工藝玉帶板中,所使用的高浮雕工藝後往往將「地子」碾琢的較為平整,並精細拋光,與帶板整體形成和諧完整的光澤。經過幾百年歲月積累,包漿多熟厚自然,與鑒定中亦需注意單層高浮雕帶板的「剔地子」工藝痕迹。
明代單層高浮雕玉帶板的「剔地子」工藝痕迹
台北故宮藏明代玉帶板欣賞
※烏市破獲假拍賣公司詐騙案,市場常識需注意
※「農家樂審美」被眾人Diss的乾隆老爺:誰還沒個少女心?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