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帝王並非無情,只是天子之法不可違
「無情最是帝王」,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漢武帝是什麼樣的人,這句想必會成為許多人的選擇。
從十六歲登基,死於漢武帝劉徹手下的人,實在太多太多;而在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是含冤而死,是為了鞏固皇權、為了所謂的朝局平衡。
從誅滅竇嬰,到巫蠱之禍誅殺數萬人、數十萬人受牽連,期間還有多起大案,死者更是多不勝數。而對於這一切,漢武帝從未覺得不該殺,更從未為此表露過後悔之情。
哪怕後來已經認識到,死於巫蠱之禍的太子、皇后,還有眾多人員是被陷害的,是無辜的,他也依然是沒有絲毫覺得自己錯了。
無情最是帝王,用來形容漢武帝是在適合不過了。
可是,他的無情真的是他本身就是一個冷血、沒有憐憫心,甚至是無情無義的人嗎?茶館認為,並非如此。
誠然,有許多人不應該死;他們無端被誅,冤屈甚至比竇娥還冤。如果沒有最為最高決策者的漢武帝下令,他們本不會死。可他下令了,儘管不一定都是他的本意。
這是因為,他雖然極力推崇儒學,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還在行政體系上大力改革、任用眾多儒門子弟;但在骨子裡,他還是法家的忠實擁護者,也就是所謂的「外儒內法」。
當然,這不是說儒家思想是表面,而是指兩種思想並行不悖,摘取有用的來施行,各自管著對應的領域。而且,要注意的是,所謂的「法」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法,即不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是指天下一切臣民,都要以天子為核心,天子說的話就是法。
或者說,就是所謂的「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想要維護絕對的統治地位,就必須貫徹這種「法」。而要貫徹這種法,就算自己不願意,只要有人膽敢冒犯至高無上的「法」,不遵從天子的話,那麼就一定要死。因為「法」一旦被冒犯,即便是天子也不能當做沒發生,否則就會失去震懾力和執行力。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哪怕是太子、皇后,或者是大功之臣,或者是得力助手、寵信之人,誰敢越界就註定要死。
所以,就有了巫蠱之亂里,逼死自己花大心力培起來養、素有賢德之稱的兒子劉據,逼死了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皇后衛子夫。
他們不死,就意味著天子之「法」將喪失。
也因此,可以看到,在太子劉據死了之後,他為自己的兒子建造了一座「思子宮」,又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以寄託自己的哀思和悲傷。
漢武帝並非無情,只是自己所設立的「法」,困住了自己,縱是雄才大略也跳脫不出來,更無法擺脫。即便從一開始他就意識到太子謀反是被逼無奈,可只要太子起了兵,也一樣逃不了一死。
※要名節不要性命,明朝士大夫用血構築的獨特景觀
※怪人齊周華,一生的所作所為真令人摸不著頭腦!
TAG:茶館閑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