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讀書的日子裡,真的只存了「愛」回來!
來台灣念書待久了,生活圈經歷了或大或小、不同的變化。首先是跟繫上同學的來往,但後來反而跟自己「陸生圈子」的人抱團取暖了起來。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改變,而是生活模式的自然聚攏,在話題上,也比較能夠跟自己「所屬」的這個圈子找到共同點,一起吐槽台灣,也一起稱讚台灣,各種心中所思所想,在同一群人之間比較好開口。
其實剛開始也曾很自然的隨波逐流參加台灣同學的聚會,但是幾次在聚會上因為喝開了、說開了,因此開始比較沒有顧忌的說話之後,反而讓我自己發現,我成了聚會中那個被當成來自中國大陸的想像,我的一言一行,會很無可避免的被他們視為「中國年輕人的樣子」,雖然大家也不是不懂什麼叫作「刻板印象」,但是直覺式的代換和「套入」,很容易就變成了一種「套路」,隨之而來的片面概念拼湊,混雜在一起,就變成了「瞎子摸象」,四不像。
聽到了不少真心話
我察覺到這樣的狀況,是因為在經歷了幾次彼此認識的小型聚會之後,認識的台灣人多了,而他們多數來自於不同的社群,出生背景也不甚相同,特別是有不少來自於台灣中南部的同學,這些人若說有什麼「共性」可以歸類,可能就是他們與北部的同學之間差異大致是,他們對我的身分,比較有一些顧忌,更認真的說,他們不喜歡我所來自的地方。
當然,見面三分情,不會有人在知道我的身分之後,還刻意的當著面肆無忌憚的公然「嗆聲」,講起話來也有多多少少有所保留,但是我卻時常在這樣的情境中飽受困擾。起初是尷尬,因為在聚會中,不會首先就表達自己是陸生的身分,但在一種「大家以為自己是台灣同學群體」的基本假設當中,很容易的能夠最聽到他們比較無所保留的真心想法。
我必須說,這種真心話是好的,因為它沒有了那麼多的帷幕遮擋,少了修飾辭彙,多了赤裸裸的情緒在其上。如果是朋友,我喜歡這樣的對話,但很不幸的是,我偏偏就是他們這樣「真心話」所指向的那個對象,於是在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要嘛是我自己先打個招呼,避免同學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說出一些讓彼此都尷尬的話,而這樣對他們其實是不公平的,甚至於可以是有點突襲;或者是帶我去聚會的同學會及時制止,趕緊補充說今天有帶著陸生同學到現場,也算是一種暗示和提點,讓在場的人知道,說話依然可以自由選擇話題,但稍微有點尺度。
這種台灣式的禮貌,我已經見得多了,剛開始是我自覺的感到應該要做點什麼,到後來頗感謝同學之間的相互體諒,因為在前幾次我沒有作任何處理,而在後來才表示身分的時候,場面當即就陷入了一片無聲的沉默,我自己也忍不住動氣或嘲諷,一方面是據理力爭,一方面是覺得羞赧,進而跟那些原本不知情的同學發生了些許口角衝突和意氣之爭。
不過,後來我發現到,那些中南部的同學其實個性很好,他們多數也是因為對大陸這裡的這些年的發展太過於無知。對,無知。即便是跟他們已經認識多時的現在,我還是必須選用這個字,他們對我們的發展實在太過於表面、而且無知。這種無知來自多方面,一則是台灣的教育問題,雖然兩邊都是考試領導教學,這種功名學歷文憑至上的社會氛圍沒有差別,然而台灣的教育除了考試以外,對於外在的世界變化似乎完全置之不理,全球局勢的變化、大陸這十多年來的強勢發展,對於距離如此近的台灣來說,好像是平行宇宙那樣的「與我無關」。
對話基礎可以建立
這種情況當然來自於這二十多年來台灣的政治局勢變遷,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被政治色彩籠罩的教育制度決定了台灣這二十多年來的學生的眼界,以及思想。他們在不知不覺間錯過了我們的發展,對我們的視角與想像空間完全停留在那種落後過時的宣傳,這也就是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出「吃不起茶葉蛋」、「買不起電腦」這樣的話,而還有那麼多人相信。
資訊不對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這是現實的阻隔,然而污名化跟不服氣,或者說是不願意麵對現實,恐怕才是台灣更嚴重的問題,因為心態上的扭曲,所以始終戴著那樣的有色眼鏡看待大陸。而這一切種種歸因後的結果,就出現了「我們的現代化」對上了「他們的認識不足」。兩相對撞的結果,各自又產生了歧異和更大的衝突,如果沒有一定的友誼厚度去支撐,讓彼此還能夠對話,慢慢就事論事的把雙方的認知差異弭平,最後得出共識而得以握手言和,那麼,多數的結果,通常都是不歡而散,通往繼續各說各話,累積仇恨,而這往往是最差、最常見的結局。
我比較幸運,認識的這些台灣新生代,雖然我對他們也有一定程度的地域偏見,比如說中南部同學可能偏綠、偏獨而難以對話,但是當我漸漸去嘗試溝通,不把自己的姿態擺成「你們都是傻X」的時候,用一種「求教」、「坦率」的態度,我發現,行動真的能夠證明,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久而久之,就像杜甫那首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過程,就是我們從無到有,建立起友情的基礎。
記得許多台灣朋友到後來都曾跟我說過類似的話:「雖然聽過很多陸客不文明的現象,電視上也總報導這些落後的醜化的,但至少現在能夠比較持平看待地域不平衡、發展不均的現象,不會只是拿來攻擊。」、「小時候聽到解救大陸同胞,長大後發現是笑話一場,但你讓我感受到,我們可以是同胞,所以這些可能性還是可以存在,就看怎麼談而已」……
用愛出發化解仇恨
走這樣一遭,雖然自己不是什麼兩岸的代表人物,只不過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一枚,但就像許許多多前輩一樣,每一個從大陸來台灣的念書,我們這些小小的「遣台使」,就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一方面努力維生,一方面盡一己之力,去澄清我們自己,也試著溝通對方。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歷史的情結和包袱始終擺在那裡,但要繼續揹著沉重的包袱前行,抱著不滿與仇視情緒而走,還是試著把自己放空,在這裡安身立命,找到新時代對話的基礎和共識,作一場漂亮的「彼此統戰」,那就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
要愛,不要恨,那是我在台灣學到的事。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旅遊
因為你連「台灣達人」都沒有關注...
※你一定沒聽過!台灣文藝青年必去景點
※花蓮世界級新景點 千坪空中花園超六星級酒店
TAG:台灣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