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從此寒門越發難出貴子……
紫晶志:我們保留吐槽的權利!
教育減負,究竟緣何而起?!
文|人淡如煙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詼諧的語調中其實暗含了滿滿的階級固化宿命論。但畢竟還是有不甘心的老鼠偏想成龍,於是自秦起,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第一次響亮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由公元前不屈靈魂喊出的口號,在新中國成立後終於落實,無數寒門學子獲得受教育的權利,王侯將相,從此並無種耶!一窮二白的家庭走出了第一代「秀才」--大學生,如小晶的姥爺生於寒門小戶,最終考入清華,小晶的爺爺生在北京郊區農村,最終考入北大,據他們說,身邊有很多窮到光腳上學的同學,但在教育面前被一視同仁。晶媽求學時,周圍也有無數來自偏遠山區的同學,完全憑著一股韌性、努力和拼勁在高考榜上奪魁,從此改寫了自己和家庭的宿命。在那個時代,學習是刻苦的,老師是權威的,家長對學校是尊重的!
可是,這樣的寒門貴子神話卻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一次又一次的減負而可能破滅,寒門是否會重新淪入「階級固化」的宿命呢?
正常接受教育為什麼要偷偷摸摸?
女兒小學五年級,每天早早放學,作業少到基本沒有。老師很負責任,出於想讓孩子做些作業鞏固知識的目的布置作業,居然要事先向家長打招呼,懇請大家不要去投訴、揭發,全體家長通過才行。一本習題集更要包上偽裝白皮、偷偷摸摸帶到學校,絕不能被看出是做了額外習題……
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去學校接受正規義務教育,卻要變成偷偷摸摸的地下運動了?什麼時候做題、做練習這樣光明正大的行為已經需要隱瞞了?
如果問責老師,她們其實非常無奈,因為學校常年收到的這樣那樣的投訴……
「書包太沉了」
「作業太多了」
「孩子睡眠時間太短了」
「今天操場跑步時間太長了」
「我的孩子在學校里摔跤了」
「班主任批評歧視我家孩子了」
……
曾幾何時,老師的權威,在新時代由多數孩子會有的四位老人加父母共六位家長的圍攻下,蕩然無存……
憑什麼學習會是輕鬆、快樂的事情?
長在70年代的晶媽,從來就不理解學習為什麼該是輕鬆快樂的事情。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有效進行課外補充,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光里,在大腦如同海綿一樣能充分吸收信息的時刻,努力學習,難道還該被質疑嗎?
一個人的成長來自學到的知識、讀過的書、經歷的事兒,這些疊加在一起,讓這個人在今後的人生可以獨立思考、有處事能力、臨機決斷的智慧。設想,一個從小抱怨書包太沉、作業太多、題目太難的孩子,長大以後,難道會跳躍性成長為努力認真、奮鬥拼搏、勇於承擔的人嗎?(或者家長需要的只是孩子長大後安逸平靜過一生,可能嗎?)
但其實,孩子並不會主動抱怨書包太沉、作業太多、題目太難,凡此種種其實來自家長有意無意的引導。在每天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少見由孩子自己背的書包,孩子旁邊的老人一邊步履蹣跚,一邊抱怨肩膀上的書包太沉。當霓虹國的孩子們冬日裸著小腿在操場跑步時,我們的孩子已經被保護到無力背起自己的書包了。放學接孩子的家長,聊得話題更不外乎:現在學的題目真難,這哪是給孩子做的?作業太多,孩子寫到10點還沒有完成……
孩子真的是放學就開始寫作業嗎?如果您不曾參加課堂學習,有什麼資格說對應老師一天課程的作業太難呢?
書香門第,來自於世代積累
回想當年班上的學霸,如今無一不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引領風尚,跨越階級,改變了自己和後代的命運!這個世上有一蹴而就的富貴,卻沒有一步形成的門第。曾經努力奮鬥過的70後、80後,在自己的精英崗位上為自己的子女拼出了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不要說不公平,當人家埋頭苦讀、懸樑刺股時,你可能正卷著褲管,和小夥伴玩泥巴玩的high,當人家挑燈夜戰、苦思冥想時,你可能正卿卿我我,提前享受荷爾蒙旺盛分泌而成的「愛情」,所以如今,人家可以出入華堂駿馬,談笑鴻儒精英,人家的子女則可以贏取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書香門第就此初見雛形!
寒門子弟與階級的固化
教育減負了,大綱簡單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後,並非所有人都會和你的孩子一起蒙昧的開心快樂的。多數負責任的家長會去選課外培訓機構,希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裨益,畢竟在人口眾多、人均佔有資源有限的中國,壓力將來自孩子長大後需要自己面對的生存。
伴隨新政策頒布,課外培訓內容同樣一減再減、一縮再縮,很多孩子被心安理得帶回了家,可對精英人群而言,他們付得起給孩子的一對一私教、再不成,乾脆脫離公立教育體系,進入國際學校,直接與國際教育接軌。
看到這裡,您還不明白嗎?階級劃分於此刻已經清晰形成,社會需要被各種各樣的崗位填充,被快樂教育長大的孩子可以心安理得從事各種基層崗位,因為未曾被啟智,所以也會幹的開心快樂,而精英的子女則繼續維繫精英地位,這樣一代代傳承固化,直到「寒門子弟」陷入思維惰性,對改變現狀從無想法,也根本不認可去改變的行徑,再也不想改變。
教育公平?真的嗎?
當然,共享公立教育體系的人可以開心的說,教育公平了,再無名校普校之分了,牛娃普娃也共同發展了,但真的能公平嗎?
名校的神話,來自於兩個因素,一是良好的師資,一是良好的生源。切斷一切以考試為依據的擇校行為,看起來似乎可以杜絕好學生一邊倒的流向名校,卻無法阻止師資資源、良好的教育環境、多年傳承的文化氛圍一邊倒的流向名校,更無法阻止有資源的家長安排鋪墊孩子的名校之旅,且因沒有分數的比較而更加堂而皇之。
「分數」曾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最佳渠道。如今呢?也許他們的生命,包括未來、職業、擇友、社交,只能在以家為圓心的這片區域內完成……那扇可以通過刻苦、拼搏、努力讀書而改變的命運之門是不是早已關閉了?
時近下午三點,必須收筆,因為快樂教育體制下的孩子放學回家了,我要去接她回家。但至少,回家之後的這些小時,我們是否快樂,看來終於是可以由家長自己做主啦!
TAG:紫晶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