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這個修建於公元前的古迹,你一定要知道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位於今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境內。開鑿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是世界上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六王畢,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為儘快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此項艱巨的任務,交由監察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
靈渠的鑿通,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秦軍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在百越戰場上兵鋒凌厲、勢如破竹。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形成了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後人為了紀念古人的豐功,修築了「三將軍墓」、「四賢祠」等。
桂林靈渠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齊名,並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還被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的巧妙設計
(靈渠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
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大小天平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灕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同時,鏵嘴減少水流的衝擊力,也起到保護大小天平的作用。
(大小天平旱季)
(大小天平雨季)
大小天平是攔截海洋河的攔河壩,為靈渠的主體部分。
大小天平上下河段為浮砂河床,世人一直疑惑大小天平為何如此堅固。直到幾年前興安縣修繕河壩時發現,古人在方塊石、片石上放鬆木樁,加大石塊的摩擦力,使得河壩更加穩固。
如今,這些木樁也在靈渠四賢祠內展出,供遊客觀覽。
設計科學,建造精巧,側重精確控水以解決河道降水量的季節分布不均的問題,綜合統籌航運、灌溉以及泄洪的需要,這些特性都證明了靈渠與西方、非洲、中東、南亞地區的水道類案例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知識體系。
靈渠的研究價值
靈渠使用時間長,因地制宜,是古代亞洲地區運河水平的珍稀範例,代表了中國古代運河(及灌溉水利)先進技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預備名錄的完整水道(包括運河)。
建於渠道上用來壅高水位保證通航的陡門,被1978年前來靈渠參加聯合國世界大壩委員會會議的國際專家稱為「世界船閘之父」。
靈渠的文物古迹
來到靈渠,除了了解靈渠的構造和修築歷史,
你更應該遊覽靈渠的這些文物古迹。
四賢祠
四賢祠又名靈濟祠、靈濟廟。位於距南陡下游約半里的南渠北岸,是座庭院式的建築。因供奉秦監御史祿、漢朝伏波將軍馬援、唐桂管觀察使李渤、桂州刺史魚孟威四位將軍而得名。祠內除保存有元明以來10餘方石刻外,院內尚有大重陽樹一株,樹身橫吞乾隆年間石碑一塊。古樹吞碑,為四賢祠內一大奇景。
「咫尺江山分楚越,史君才氣卷波瀾」,就是現代文人對靈渠開鑿人史祿的讚譽。
三將軍墓
在粟家橋附近的靈渠南岸,是明朝封張、劉、李鎮國將軍的神墓。
相傳明朝時期,先後派張、劉兩位將軍修復崩塌的靈渠,由於未能完成靈渠的修復工作,耽誤糧草的補給,導致戰事失敗而被殺。之後又派一位姓李的工匠修復靈渠,這位姓李的工匠考慮到自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完成的功績,有愧享受高官厚祿,在慶功宴上自殺了。
後人為銘記這三位修渠功臣,為他們修築墳墓,封鎮國將軍神墓,即三將軍墓。
走過靈渠三公里,穿過歷史兩千年。
而今,靈渠已無通航效益,更不做軍事使用。但仍是灌溉、城市供水和風景遊覽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大到國家所需,小到百姓生活,靈渠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靈渠也早已融入當地百姓的生活。
兩岸炊煙裊裊,亭台依稀。
來到靈渠,一定會給你很多震撼!
編輯 | 打架魚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TAG:i游桂林 |